文/肖丽 (本刊记者)
一碗黎米饭,入口绵香、回味悠长,仿佛浓缩了整片稻田的芬芳。咀嚼中体味到的幸福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抚州市黎川县农民普遍种植的一种名优常规稻种,黎米不仅是黎川人家家户户必备的口粮,人们还将它做成“黎米糍”等特色小吃,成为许多人心中儿时的记忆。
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圆科农”)深挖黎米特性,组织规模化种植,打造“黎米”品牌。公司“赣稻”品牌的“黎川黎米”有机香米、红米、黑米,已取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相关认证,并于2017年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由此,黎米成了黎川农民的致富稻。
黎川地处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西麓,呈“七山半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布局;土壤以红壤、水稻土为主,疏松肥沃;境内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自古以来是“赣抚粮仓”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独特的山区气候条件,形成了“黎川黎米”种植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相传清代五部尚书陈孚恩,曾经将黎米带给皇帝品尝,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从此黎米便成了朝廷的贡米。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黎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一度踪迹难寻。
2015年,五圆科农创始人看到家乡诸多荒废的优质田地后做了个决定,他要让这些地里重新长出希望。种什么?怎么种?这些撂荒的耕地都坐落在山沟溪水源头,土地平坦、肥沃,水质甘甜,非常适合用来发展有机水稻的种植,而黎米就是最好的选择。
要想种出真正的黎川黎米,稻种最关键。但濒临绝种的黎米已经很久无人种植了,公司在荷源乡找遍了所有的村庄也没有找到稻种,之后又花了半年时间在全县各个乡镇寻找黎米,始终没有找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绝望之时,他们终于在偏僻的西城乡梅源村一位老农家里找到仅存的50公斤黎米种子。
五圆科农随即将买来的种子在荷源乡试种了50亩。为了生产出正宗的有机黎米,公司养了几百只鸭子,让它们在稻田里松土吃虫,并施用茶菇饼和稻草发酵做成的有机肥料,还在田间安装了灭虫灯,当年亩产便达到了260公斤。这一收获让大家看到了做大黎米产业的希望。
试种黎米成功后,2016年,五圆科农按照“一乡一社”规模化种植的思路,分别在熊村镇、荷源乡、洵口镇、厚村乡、湖坊乡发展5家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5个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签约种植面积5000余亩。通过劳动力和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入社,当年每户增收8000余元。
立足黎川独特的生态优势,以创新精神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引导农户转变种植观念,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产品,让绿水青山释放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2017年,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合全县13个专业种植合作社、3个养殖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成立黎川县首家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联合社,建立万亩生态“黎川黎米”香稻种植基地(其中有机标准化种植面积2026亩、绿色种植面积3000亩、无公害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优质生态黎川黎米3000吨。此外,公司以基地为平台,在功能性水塘养殖鱼、鸭,在基地周边的山地、道路、小溪边种植杨梅、桑葚、蓝莓等季节性采摘水果,探索生态观光农业新道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黎米种植技术日臻成熟,黎米也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一路走高。黎川县依托五圆科农,加大政策扶持和产业奖补力度,在全县大力推广黎米种植,成立了黎川水稻种植协会,吸纳31家水稻种植合作社加入,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农业订单生产,由企业统一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统一价格回购,既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又保证了农民稳定的收入。在扩大黎米种植面积的同时,该县要求长期在一线从事农技推广的40余名农机员,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病、农机应用等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加大科技创新,注重加强同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合作,2017年推广的“黎米稻草种植草菇—菇筒废渣发酵成有机肥—有机肥种植黎米”的循环式生态农业项目获奖;兴建占地面积60亩的黎米有机大米产业园,集烘干、加工、储存、研发等功能为一体,开拓产品市场,创建黎川黎米区域品牌。
五圆科农总经理罗根兰告诉记者,公司今后还将围绕黎川黎米生态种养的核心产业,加快现代生态农业“众创”产业园建设,开发以黎川黎米为核心的米酒、米糕、米粉、米糖、米茶等稻米系列产品,不断提高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全县农民提供创业、创新和就业机会,实现“生态、立体、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理念,全面提升黎川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