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生命隐喻与人文关怀

2021-12-06 22:23揭祎琳
民族艺林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红花癌症疾病

揭祎琳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由韩延执导,易烊千玺、刘浩存、朱媛媛、高亚麟、夏雨等主演的抗癌题材温情电影,电影定档2020 年12 月31 日,凭借不俗的艺术品质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第79 部票房破10 亿的华语电影。

影片从少年韦一航的视角出发,聚焦其患有癌症之后的独特生命体验,讲述了他所经历和观察的有关友情、爱情以及亲情的故事,探讨了“当死亡随时到来,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的议题,影片直面病痛与死亡等终极问题,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蕴含着强烈的生命哲思和人文关怀。

一、引言

电影定档2020 年12 月31 日,这一档期带有很强的“新旧交替”的意味。受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于许多人而言,2020 年都是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一年。失业、分手、亲人逝世,平静如水的生活就此打破,何去何从是萦绕在众人心中的一道难题。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确定于岁末贺岁档登陆银幕,电影宣传方准确地捕捉到了广大民众“辞旧迎新”的心理期待,并以“2021 送你一朵小红花,献给普通的我们”为宣传语,引发了民众广泛的情感共鸣。2020 年12 月26 日23时29 分30 秒,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预售破亿,是该年中国电影市场在国庆档后第一部预售票房过亿的电影。考虑到这是一部中等成本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以及院线受疫情影响的持续低迷,从预售票房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电影主创的通力合作成为保障电影票房和口碑的定海神针。

导演可谓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核心”[1]。作为一部影片的总设计师和领导者,导演的任务是将剧本、演员、表演、剪辑等诸多因素合理地整合起来,使各个部分共同协作,进而完成整体的表达。韩延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在执导《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前,已经积累了近20年电影拍摄制作的丰富经验,其中为大众所熟知的当属《滚蛋吧!肿瘤君》(2015)和《动物世界》(2018)。《滚蛋吧!肿瘤君》改编自已故漫画家熊顿以自身经历创作的同名漫画,讲述了青年漫画家熊顿,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抗病魔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病痛题材影片略显压抑沉重的情感基调,影片《滚蛋吧!肿瘤君》以一种游戏化、漫画式的风格呈现了一部个人对抗病魔的影像史,带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动物世界》则具有更加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一无所有的郑开司在爱情和亲情的推动下,登上神秘游轮,开始了一场生存游戏。导演的风格和旨趣在《送你一朵小红花》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张扬,影片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共熔于一炉,通过刻画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等群体心理状态,导演将自己对现实的关照置入其中;同时,电影适时地穿插了一些梦境和想象,既表现了癌症患者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为影片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和力量,给观众留下丰富的可解读空间。

电影选角的成功,也为电影的质量保驾护航。易烊千玺凭借大热电影《少年的你》中的精湛演技,斩获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完成了由青春偶像向电影演员的转型。新人演员刘浩存此前也已在张艺谋所执导的《一秒钟》当中惊艳亮相,凭借清新自然的银幕表演给观众留下了一定印象。而电影的另外几位主演,朱媛媛、高亚麟、夏雨都是具有一定大众认知度的老演员。

韦一航可谓是电影的核心角色,为了刻画癌症患者韦一航的心路历程,电影通过一定的情节设计,向观众展现了其对待疾病、爱情、家庭态度的前后转变,将人文关怀和生命哲思渗透到电影叙事之中,引发观众广泛共鸣。

二、面对疾病:从颓废到积极

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2]在《送你一朵小红花》当中,贯穿全片的一条重要线索,便是少年韦一航对待病痛和死亡的态度转变。

疾病,与健康相对,指的是个体在生理或精神方面出现了异常。健康和疾病并不是恒久稳定的状态,它们可能会随时互相转化。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所言:“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护照,但或早或迟,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3]换言之,疾病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人们意识到健康是多么来之不易和值得珍惜。科学研究表明,疾病几乎和生命同时在地球出现,这就意味着,生命自诞生之初,疾病便与之如影随形。我们可以用一枚硬币的两面,抑或是光明与黑暗来对二者的关系做一个比拟。

“文学中以疾病,如天花、麻风、鼠疫、梅毒、肺结核、癌症、艾滋病等作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比比皆是。”[4]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许多电影当中看到疾病的存在,疾病的降临常常成为推动人物心理变化、人物关系转变的重要动力。在给个体带来生理上的巨大痛苦时,疾病也常常成为激发患者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欲的重要推手。

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巧妙地围绕疾病进行叙事。患上癌症后让韦一航深陷痛苦和颓废的漩涡。与其他病症相比,癌症具有无法彻底治愈的特性,因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绝望色彩,意味着无助、恐惧和终结。癌症何时复发是无法预测的,作为渺小的个体,便无时无刻不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无处可逃。在韦一航看来,“上天就是这么不喜欢我,它只要一见我过得舒坦一点,它就立马把我的生活调成困难模式”。

由于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患者常常会产生视听幻觉。时不时出现的“幻觉”让他心生困惑,自己身处何处,又该去往何方,无数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戏谑地声称自己能够看见未来。幻觉,常常与梦境相伴,一方面是病魔的化身,一方面也是韦一航心之所向的某种投射。在幻觉当中,有一片广阔的湖水(意指韦一航的徒步梦)和一位面目模糊的女孩(寓意韦一航渴望关爱,害怕孤独)。在疾病构建的伤感、无助和苦闷当中,韦一航就像是离群之鸟,让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病痛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韦一航的肩膀上,让他压抑得喘不过气。殊不知,其实,病痛并不是那座山,真正的山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一座关于恐惧和无助的山。韦一航认为被病魔选中的他,是一个多余的存在。既然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在世界上消失,又何必要留下自己的印记,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去体验失去的痛苦?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正如韦一航房间那扇紧闭着的门,他的内心之门也处于一种关闭状态,因而在陌生人,甚至在家人面前都如同一只满身带刺的刺猬。然而,这满身刺不但向外生长,也向内扩展,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时刻,他也被自己身上的尖刺所伤。韦一航拒绝向他人展露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担忧,并且对于各种鸡汤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因而在以相互鼓励为目标的癌症患者群体当中显得格格不入。

在和马小远的朝夕相处当中,韦一航逐渐打开了心防,在向周围人袒露内心情感的时刻他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转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去面对病痛和疾病。电影结尾,马小远因病去世,韦一航孤身一人来到了他脑海中的世界,这一情节的出现,意味着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这与韦一航常翻阅的冒险杂志封面上的一句话相合:“生命在于探索、发现和不断的冒险,人生有许多高山,而风景总是在高山之后。”

三、面对友情、爱情:从冤家到伙伴

青春电影常常围绕“成长”这一母体进行叙事。在成长之路上,主人公总要经历不少挫折和历练,最终才能收获一个崭新的自我。为了推动韦一航完成蜕变,电影设置了少女马小远这一角色。韦一航和马小远同为癌症患者,但二者对待生命、自我和生活的态度大相径庭。影片通过人物关系的镜像设置,更加全面地刻画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有利于引起观众对角色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雅克·拉康认为,6-18 个月的婴儿在照镜子时,会将镜子中的自己视为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够逐渐意识到镜子当中的其实是自己的形象。因此“自我”主体意识的产生常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将自己作为“他者”——将“他者”视为自我——明确区分“自我”和“他者”。

韦一航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面积不大的老房子当中。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数年没有添置过新家具,电影通过一张桌角摇晃的餐桌展现了这个家庭的拮据和艰辛。与韦一航相比,马小远似乎更加应该“自怨自艾”。父亲经营一家破旧的修车铺,母亲在她的成长当中缺席。尽管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马小远却努力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远离不幸、拥抱快乐的生活。马小远心中深知,自己不知道何时就会离开人世,但她所选择的生活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迎接朝阳的同时也为周围人带去快乐和愉悦。

隐喻是电影和文学等常用的艺术手法,能够扩展文本的内外意涵。“隐喻不仅仅是影像表述的常用技巧,而且还是影像的本体构成因素,特别是在与蒙太奇、长镜头等语言技巧和语言表达形式的镶嵌中,已经明确彰显出隐喻作为电影本质的本体论体现。”[5]物品、音响,乃至于仪式、场景,都可以作为电影当中构成隐喻的元素。隐喻能够起到将抽象具体化,借助一种事物帮助受众理解另一种事物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可以使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赋予一种事物以另一种事物的内涵”[6]。

“小红花”作为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当中的重要意象,隐喻意涵非常之丰富。原本是幼儿园老师给儿童的一种奖励,在电影当中则被引申为一种对于他人的鼓励和赞许。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的小红花是实体,而电影当中的小红花则是一种意象和象征。正如影片同名主题曲的歌词所言:“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丫,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电影当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小红花:一次是韦一航和马小远夜晚谈心时,韦一航不无遗憾地说自己小时候从来没有得过小红花,于是马小远便在他手上画上了一朵小红花;第二次则是马小远癌症复发,韦一航为了鼓励她不要放弃,在她的手背上添上了一朵明媚的小红花。

有心理学家指出,生理上的缺陷会让人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与此同时,亦不乏一些人在补偿心理的强烈刺激下坚定了自己“活下去”、拥抱不幸的信念。韦一航和马小远起初对待疾病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们的性格反差。韦一航含蓄内敛,在人群当中的存在感非常低;马小远乐观活泼,善解人意,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韦一航在雨中向马小远表露情感的戏份充分展现了二人的差异。因为担心马小远的安危,韦一航借酒壮胆,在暴雨中跑到汽车修理铺,当着马小远的面亲口说出了自己这些天来的纠结和摇摆,内心的千言万语在此时此刻倾泻而出。对于韦一航来说,因为珍惜,所以小心翼翼;因为在乎,所以如履薄冰。而在马小远看来,因为珍惜,所以真心相待;因为在乎,所以全情投入。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因而共同讲述了灿烂而真实的青春物语。

其实,我们可以从主角韦一航的身上,看到许多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子,他们迷茫、焦虑、无助,但却不愿表达也不知道如何表达。1980 年,《中国青年》曾发表署名潘晓的文章《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和人生价值的困惑和迷茫,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大讨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对自我,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社会当中生存,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折射了一位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愈发高效和即时,但“孤独”这一情感体验也随之出现。而在孤独的同时,许多年轻人并没有选择投入各种社交以便结交朋友。有自媒体发文《忘戴耳机出门,感觉自己在裸奔》,文中作者将口罩、墨镜、棒球帽和耳机并称为“现代社会四大防御神装”。人们享受着戴上耳机就可以合法地假装听不到别人说话的特权。耳机使用者通过耳机阻隔了自己不想搭理的人或事,也让自己密不透风。《中国新闻周刊》也曾在公众号推出一篇题为《耳机,当代青年最后的避难所》的文章,文中不无夸张地写道:装瞎装聋已然成为当代青年最为熟练的生存技能,为了让嘴巴少说几句话,他们甚至不惜连眼睛和耳朵也同时关闭。社交恐惧的病症在当代年轻人中大有市场。有一种解释是,线上社交已经花费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还好有“表情包”这一应对“尬聊”的利器;面对需要调动各种器官的线下社交,人们疲于应付。

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当中,韦一航对马小远起初具有很强的好奇,但他没有选择主动去和马小远在现实生活当中打交道,而是通过观看其微博直播、浏览朋友圈动态等方式来“偷偷”关注她。这一情节设计,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当代青年的交友困境。

四、面对家庭:从愧疚到和解

20 世纪80 年代,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逐步确立,反映到家庭结构当中具体表现是家庭总人口数减少,出现“小家庭”的趋势。随着家庭变小,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对于这些社会问题,《送你一朵小红花》当中都有所涉及和表现。

电影学者霍华德·索伯指出:“经典电影,就是包含经典角色的电影。”[7]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早已把许多电影的故事情节几近忘了大半,但电影当中的经典角色他们始终印象深刻。韦一航的父母尽管戏份不多,但形象饱满立体,有血有肉,绝非无足轻重的存在。通过韦一航对母亲的“抠门”举动的嘲讽,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勤俭持家、性格爽朗的母亲。父亲在家庭当中,似乎总是扮演着协调母子矛盾的和事佬角色。他自己的身体状况本就不容乐观,但为了给儿子赚医药费,瞒着他去做网约车司机。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没有塑造苦大仇深的父母形象,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增加了其生动性,一下子拉近了电影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夫妻二人在发现韦一航拥有马小远这个朋友之后,常常以打赌的方式来关注和跟进二人的关系变化。苦涩拮据的家庭生活当中不乏欢声笑语,尽管桌角因为年代久远而摇晃,但一家三口的心始终牢牢地靠在一起。韦一航的父母可谓是中国无数父母的缩影。韦一航认为,父母的这份沉甸甸的爱让他倍感压力,他一味地接受父母的关爱,却无法回馈。但韦一航没有意识到的是,对于父母和家人而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弥足珍贵的礼物。

与此同时,电影还成功地塑造了两位父亲形象。一位是马小远的父亲,一位是医院里患者小朋友的父亲。作为癌症患者的至亲家属,在陪伴子女面对病痛折磨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经受身心的巨大考验。

然而,影片表现痛苦的目的并不在于传达悲伤情绪,更大程度上是希望唤起观众的共情,进而增加电影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痛苦是诗歌的源泉,只有将一件有限事物的损失看成是一种无限的损失的人,才具有抒情的热情的力量。只有回忆不复存在的事物时的惨痛激动,才是人类的第一个艺术家和第一个理想家。”[8]亲情、爱情与友情是人类共通共享的人际关系,痛苦和悲伤也是人生无法回避的情感体验。电影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判人性,没有制造善恶的二元对立,更大程度上像是一首娓娓道来的乐曲,一首情真意切的散文诗,它所追求的是“顺应”角色,为观众“提供了解角色的情感、思想和行动的渠道”[9],因而牵动着每位观众的心。

五、结语

作为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作品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滚蛋吧!肿瘤君》),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聚焦癌症患者的心理体验,将这一特殊群体在对抗病魔过程中的乐观、迷茫、动摇等复杂心理融合进了两个家庭的日常叙事当中,显得更加自然,导演以两个青年男女的迥异人生态度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引发人们关于爱、珍惜以及未来的思考,是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的一部佳作。

猜你喜欢
小红花癌症疾病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送你一朵小红花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小鱼丸
癌症“偏爱”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