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船精神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

2021-12-06 20:22何孟飞
关键词:红船革命中国共产党

何孟飞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红船精神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引领

何孟飞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形成的红船精神蕴涵丰富的思想精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价值引领鲜明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它彰显于党建设苏区红色政权艰辛探索之中,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航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红色基因。

红船精神;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引领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重要理论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精确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2017年10月31日,十九大闭幕刚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沪浙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学习党的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向全党发出“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伟大号召。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群众打天下,在革命根据地,党进行局部地区执政条件下社会治理的艰辛探索;夺取全国政权后,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启新中国国家治理伟大进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必须“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2]。红船精神对于新时代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四个自信”,在“中国之制”中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船精神价值引领彰显于党建设苏区红色政权艰辛探索之中

20世纪20年代,中华民族危难深重之际,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一条“红船”上闭幕。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3]36-37还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4]1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认识到建立先进社会制度对于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一)红船精神价值引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决然地带领人民群众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中。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之际,生死考验面前,革命前途似乎变得十分暗淡,中国革命道路在哪里?革命能否成功?这是摆在党面前的十分严峻的问题。正是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坚守,革命志士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5]1036。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年青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举行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此后,又相继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党试图建立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的、先进的社会制度。由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经过“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带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等在井冈山领导‘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湘赣边界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6]167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红军依靠工农群众在根据地进行了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6]172-174。1928年1月,井冈山麓的遂川县建立了工农兵政府,“毛泽东指导并亲自修订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政纲》规定,工农兵和一切劳动人民,不分男女都享有政治权利和集会、出版、结社、言论等自由,一切反革命及封建迷信教会人员则不能获得这些权利和自由;《政纲》还制定了保障工农和妇女儿童权益、废除租债捐税、惩治反革命、土地的没收与分配以及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等条例”[7]24-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践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还明确提出了‘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3]122。在革命斗争实践中,“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3]123。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实践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当时恶劣条件下,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如果没有对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秉持,不要说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就是党所领导的有限的工农武装能否在井冈山生存都有可能是一个大问题。

(二)红船精神价值融入党探索革命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1928年6月,“党的六大以后,各地党组织所做的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利用国民党军阀混战的时机,发动农民,建立红军,开辟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七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十万人”[3]124。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支持,中国革命形势又呈现新的蓬勃之势。为了加强党对全国苏区革命斗争的领导,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苏区成立后,怎样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建立苏维埃政权,有效地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扩大革命根据地,巩固胜利成果又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在红船精神之首创精神的引领下,党开启了探索苏区政权建设的伟大实践。“一苏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6]438-453。大会还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法令条例,这些法律法令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也展示了党实现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主张,有力促进了新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在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引领下,苏区各级政权得以建立起来,广大工农群众获得了解放,分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切身感受到党和红军是为苏区老百姓谋利益的,他们积极发展生产,参军参战,支援红军,保卫苏区政权,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气象,对粉碎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的四次围剿起到重要作用。后来,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三)红船精神价值体现于党领导红军进行长征的伟大转折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占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怎样摆脱国民党中央军及地方军阀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指挥下,红军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根据敌情实际变化,频繁地变换作战方向,广大指战员迈开铁板脚,每天行军里程是以前的几倍,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争取主动地位,打开了战略转移中的一个崭新局面。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转战贵州期间,“中央在遵义批准成立了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和中共遵义县委,中央红军在贵州北部创建黔北根据地,先后建立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湄潭县革命委员会、桐梓县苏维埃政府、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习水县革命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余庆军政委员会、瓮安县革命委员会等县级政权组织和50多个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8]59-61。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和支持下,这些地方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粮财,镇压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充分体现了党和红军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证明了红军和工农群众是一家人。黔北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成功实施战略转移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党中央领导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当时的情况下,红军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比如红军无法渡过湘江、乌江、大渡河,过不了雪山草地,三大红军主力最后无法会合。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理想信念在,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9]在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指战员牺牲,没有红船精神中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的价值引领,要战胜长征途中的苦难、曲折、死亡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军要赢得长征路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红船精神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航标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新国家、治理好新社会,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

(一)红船精神价值引领鲜明体现在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这个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0]10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尽管我们党有短时期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治理根据地的经验,但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经长期战争破坏、百废待兴的局面,党面临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从全国看,军事上,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大陆范围内国民党尚有100多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华南等地伺机反扑作垂死挣扎。经济方面,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底,生产萎缩,生态破坏,交通不畅,教育文化落后,民生凋敝,失业人口众多。从国际环境看,新中国刚成立,仅得到苏联、东欧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承认。审视中国共产党自身,也面临怎样在全国执政的“赶考”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大考,由农村走向城市、革命战争转为和平建设,党能否牢记“两个务必”,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尖锐问题。“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11]1480-1481一些西方政治家也预言“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与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去迎接风险和挑战。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带领人民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生产,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党领导人民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基本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其它民主改革,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迅速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61%,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3%”[12]414,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大规模经济建设。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国家进步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向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性的跨越式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非常重视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严格整顿全党的作风,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1952年2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提出以三年时间进行一次整党。”[12]450-451经过整风、整党,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更加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二)红船精神价值引领鲜明体现在党探索新中国治理实践中

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在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好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党面临的又一个新的紧迫的现实问题。向我们的近邻“苏联老大哥”学习有其历史必然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彼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28-1940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16.8%。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特别是苏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大工业体系……到1937年,苏联已经实现机械设备的自给,并开始出口。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13]109-110当然学习苏联经验也不都能见成效,苏联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国实际,学习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对道路的探寻。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有过不少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但也不是没有缺点,没有片面性,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地系统地掌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还要在今后长时期内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12]466经过对新中国实际情况充分细致的调查,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回顾这段历史时多次说过:“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习外国经验,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12]469同年九月,党的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4]293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大的波折,发生了波匈事件,对中国也产生较大影响。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来、刚掌握国家政权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社会治理方面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如何汲取波匈事件的教训,积极应对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迫切地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逐渐成熟。1957年2月27日,他在有1800多人参加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12]484。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12]485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呢?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12]485-48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论断,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事实上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一枚洲际导弹改装的运载火箭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个重大的科技成就给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以极大的鼓舞,也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惊恐和忧虑。同年1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会议认为国际形势整体上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在向上发展,而帝国主义却在衰退”[12]497。毛泽东同志在此次会议上讲话,“谈到国际形势时列举近年来发生的十件大事,论证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并且指出,西方国家抛到后边了,我们大大占了上风了。问题是不能用钢铁数量多少来决定,而是首先由人心的向背来决定的”[15]846。在这种对国际形势作出过于乐观估计的情形之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肯定和接受赶超发展战略的同时,相继提出各自的赶超目标”[12]497。当时,在苏美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激烈竞争中,中国共产党也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加快发展工农业等各项事业,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使中国强大起来。全国上下在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热情鼓励下,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劲十足,要为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所作为,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提出了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目标,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所有制问题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这些做法背离了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党逐步改变了八大形成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造成“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正是这十年间‘左’的错误在实践和理论上的积累和发展”[12]558,使党和国家的工作、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发展走了很多弯路,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刚刚建立起来,如何建设国家、治理好新社会,中国共产党还缺乏现成的经验。因此,“在新的使命面前,党难以事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前行”[12]465。如同任何新生事物成长一样,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治理实践中遭遇挫折乃至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红船精神鼓舞下,党带领人民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没有改变。“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当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16]167

(三)红船精神价值引领鲜明体现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中国开始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18个鲜红的手印,冒着坐牢的危险搞“包产到户”,到“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经济特区,再到“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经济到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领域推进,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难啃的硬骨头,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改革开放政策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速度”[17],提升了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

三、红船精神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红色基因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18]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当时中国众多政党中它只是一个不太为人们所注意的小党,只有50多个成员,凭什么能在无产阶级占人口并不多而农民占大多数、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力量异常强大的国家获得执政地位?“由于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所以,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是迎着种种诬蔑和压迫,在斗争的实践中不可遏制地成长和发展起来。”[3]41而今它已经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仍不改初心与使命,始终坚守红船精神,作为一种红色基因它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精神源动力,鼓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一)红船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逆全球化”和冷战思维有所抬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扩散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遏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党要继续弘扬红船精神,把握大局大势,做好充分的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步伐,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清醒认清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19]5-6。

(二)红船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防腐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任何政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中的作为,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其这种作为的认可程度。我们党来自人民,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最鲜亮的底色,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数共产党人公而忘私,不怕流血牺牲,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没有了这些,就是无本之木。”[19]138我们要用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滋润党的初心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最快的速度调集全国优秀的医疗队伍和最好的医疗设备驰援武汉和湖北,大规模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病者,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都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有人为此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为民担当情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书写了新时代红船精神的续篇。

(三)红船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让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虞的生活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与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精准脱贫战略,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一大批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下沉到扶贫第一线,有人甚至牺牲在为之奋斗的扶贫岗位上。经过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脱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得到解决,脱贫群众吃不愁、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饮水安全问题也得到保障。我国减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体现了党的领导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本世纪中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把伟大梦想变为现实,我们必须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

综上所述,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精神源动力,始终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引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人民创造新的业绩。传承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仍然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02).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7]蒋伯英,郭若平.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8]耿晓红.贵州党史知识精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9]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微镜头[N].人民日报,2019-05-23(02).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13]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18]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N].人民日报,2017-11-01(01).

[19]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On the Value Guidance of the “Red Boat Spirit”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E Meng-fei

(School of Marxism,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The “Red Boat Spirit” formed at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including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opening up new paths and making bold explorations, the mettle spirit of steadfast ideals and indomitability and the dedication spirit of establishing the party for public interests and loyalty to people. And the value leadership of the “Red Boat Spirit”, distinctly embody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PC’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the arduous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the Chinese Soviet area red political power of CPC, is the beacon of developing socialist syste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PC’s tradition of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the “Red Boat Spiri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governance; value leadership

2020-11-24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大项目“从‘摆脱贫困’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研究”(FJ2020ETE004)。

何孟飞(1966- )男,安徽利辛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1.01.14

D642

A

2096-9333(2021)01-0097-08

猜你喜欢
红船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船
雕红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