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力·加马力
(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农技推广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尔勒 8410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植的有效性将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控制,从而为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经济稳定性提供保障。
选种环节是决定小麦最终产量与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小麦选种工作的开展要坚持遵照精细化选种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选种环节中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以及产量规模来筛选小麦种类。主要关注小麦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含水率、净度等几大要素。一般为了保证小麦的成活率,通常会在开始播种之前进行小麦种子晾晒,晾晒时间保证在2h,连续晾晒2~3d,晾晒结束7 d即可进行播种处理。进行包衣处理,可有效预防后期病虫害的发生。
小麦种植时不能一直在同一地区种植,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轮作机制。长期在同一地区进行小麦种植往往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不利于后续小麦农作物的种植及生长。同时长期种植同一农作物也会导致整个土壤环境中病原体数量增多,进一步引发各种病虫害问题。一般来说,连续3年以上种植小麦的土地需要改种1年的玉米或者大豆,也可采取1年小麦1年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这样可以激活整个土壤环境的活性,保持整体土壤的营养成分,避免农作物种植产量低等问题的出现。
结合具体的土地肥沃程度来进行施肥,若土地较为干旱,要适当增加磷肥等有机肥料的供给,提升土地的肥力水平,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针对较为普通的土地而言,一般每0.067hm2地需要施加3 kg的有机肥料以及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如果针对旱地的高产量小麦种植区域,可以在整地过程中将全部肥料一次性添加到土地中。
弱春性小麦品种播种的时间要在10月下旬以后,冬小麦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中旬。
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种植面积以及土壤成分等相关状况来决定播种的规模与数量。产量较低的地块,播种量可以适当有所增加,但是也不宜增加过多,避免因为过于密集而导致透气性较差、采光不好等问题。高产田地块适当控制播种量,尽量采取精量机械播种,走小量、个体壮的技术路线,依据播量以及行距的要求调好标准,行距一般为25cm,播种深度为5 cm。通过控制播种量来决定总体的小麦种植密度,进而最大地程度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小麦灌溉一直是确保产量的重要手段,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沟灌、畦灌等。喷灌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灌溉手段,一般来说主要是采用机械设备等进行水喷洒,通过对其进行改进而形成水滴灌溉,既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又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针对较为干旱缺水的地区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空间。喷灌技术并不会对土地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针对不平整的土地而言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在应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较大,不能实现分散式喷洒,最终影响小麦的灌溉效果。
白粉病是小麦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集中于苗期到成株期之间,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黄色斑点,整体染病周期较长。随着白粉病的进一步发展,白黄色斑点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小麦叶片枯黄甚至衰败,出现大量白色霉层,发生小麦倒伏等问题。
纹枯病一般能够出现在小麦生长的各个周期,如果在芽期染病,会使得小麦胚芽鞘变为褐色,进一步发病严重后会直接导致胚芽的死亡。同时在这一时期染病还会导致离地表较近的小麦叶鞘产生各种白黄色的点斑,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而呈现出更加深色的病斑现象。在小麦染病的后期这些病斑会不断聚合生成灰褐色的云纹状斑点。如果小麦的周围生长环境过于潮湿,会使得纹枯病的病理症状不断扩展到茎秆,导致其平衡性偏差而出现一系列的倒伏。
麦蚜虫主要出现在叶片、茎秆和穗部等区域,经常爆发于小麦的灌浆期。当受到蚜虫侵染后,小麦叶片上会出现明显的黄色斑点,麦粒的饱满度下降,植株营养严重流失。如果蚜虫病情严重,会出现真菌寄生的情况,此时叶片颜色变黑,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病虫害的防治要从小麦的种植环节开始,而最为普遍的药物拌种技术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药物拌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小了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在药物拌种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不同药剂的实际效果,加强各项药剂种类的配比分析与研究,进而达到最佳的防虫灭菌效果。可以采用粉锈宁乳油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药性能够达到3个月之久。同时在进行小麦播种之前还要针对常见的不同类型病虫害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包衣处理。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是确保小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种植人员应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病虫害的来源以及传播方式进行全面的检测,总结病虫害防治经验,并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再次出现。同时要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监测体系,创新监测方法以及手段,构建有效的监测网络体系,对于管辖范围内的病虫害发展情况进行动态掌握,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作为工作人员也应当及时了解小麦的具体生产情况,并做好相对应的监测工作,防止出现病虫害交叉分配的情况,进一步加大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在整个小麦的生长过程中,返青期对于后续的小麦生长极其重要,同时这一过程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此阶段小麦的重视与防护。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是红蜘蛛,一般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可根据病害虫的趋光性以及声音频率等来对害虫进行诱导,同时也可以喷洒一定的化学生物诱导激素,比如甲基异柳磷等各种化学药剂的喷洒,抑制害虫的繁殖,另外也能够适当引进害虫天敌对其进行比例调控,最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关键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当地的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选取符合要求的小麦品种,加大对当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高小麦的存活率和成活率,加强对于后期生长过程的维护与管理,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不断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