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英
(江苏科技大学 生物技术学院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镇江 212018)
“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涵盖了动物遗传原理、动物育种原理与技术、数理统计分析、育种新技术、遗传资源评估与保存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动物遗传理论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动物育种的原理与方法,知道如何利用育种的原理方法改良畜禽品种及培育新品种,能够掌握育种方案制订实施的过程,了解育种新技术,最终通过课程学习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畜禽育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本课程生涩抽象,授课对象为研究生,课程内容陈旧,因此,不论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难度都比较大。如何提高“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讲授该课程的老师共同面临的难题。文章将围绕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新要求,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首先,本课程对于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遗传育种知识在畜牧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与生产实践活动直接相关,要求任课老师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理论知识扎实,有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具备扎实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由于本课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它也是一门应用实践课程,因此,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参与科研和育种实践活动。
教师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与课题组老师相互讨论,精心准备课程。通过备课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抓好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关键环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要虚心向学,经常走进名师课堂,领略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风采,并向他们请教,沟通交流,也可以邀请他们来听课,认真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避免多走弯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迭代更新势必也会加快,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难免会出现滞后,教师需要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与时俱进,主动接触新理论、新观点,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授课时不仅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去讲解,力求生动活泼,避免照本宣科;还要注重语言表达,把握好语速语调,讲到重点地方时要放慢语速,同时加重语调,语言表达尽量做到生动、简洁、有条理。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必定可以提高授课质量,其关键在于如何精心导入,不同章节的授课根据内容的不同可选择情景、悬念、实例、衔接等不同的导入方法[1]。授课过程中要预留一定的提问时间,既带动学生思维也能通过倾听及时得到课程反馈。
教学内容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只会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融入到现代动物遗传育种中[2-3]。教师应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将新理论与研究成果合理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既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又要突出课程的前瞻性和新颖性。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与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都是紧密相连,互成体系。授课教师要加强交流,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相互重复,也要保证授课内容彼此衔接,避免脱节和不连贯的现象。只有这样,才有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实验与实践教学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知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演示性实验应该多设置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相关的部分,还要增加一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合作等方式多方位地参与到实验与实践中来。通过实验与实践课程的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还要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强化其自主学习性,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不仅会使学生产生视听疲劳,而且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学科知识的获得不再是教师单调乏味的填鸭与灌输,而是置于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启发、互动、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获取,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授课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如何主动思考,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记住某个结论或者观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单向流动,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交流的过程。1969 年美国神经病理学教授Barrows 首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经过多年的发展PBL已成为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教学中,PBL法的应用既可增进师生间信息相互传递,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讨论式教学,可先由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预习思考题,学生则根据预习题,提前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讨论题,学生针对讨论题相互讨论、回答问题、相互质疑并纠正错误,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归纳使学生学会总结,得到完整系统的知识。
“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多媒体教学通过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来。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带来生动活泼、启发性课堂教学,还能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资源共享课既服务于高校教师以提升教学效果,又服务于学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虽然精品课程中不同高校专家教授对同一主题的讲解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整合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加强认知、拓宽专业知识。
课程论文作为研究生课程教育的一种考核形式,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教学和评价中如何把握课程论文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以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论文止于分数或者等级,而学生对于课程论文得不到合理反馈,应付的比较多,恶性循环之下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效果微乎其微。
合理运用课程论文反馈,不仅要让教师扩大自身认知,加强了解课程考核反馈的重要性,还应该注重反馈的方法和策略[5-6]。课程论文时间的安排不一定是期末,可以在学期开始就安排下去,这样学生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论文完成的快慢情况在平时进行分批反馈。反馈形式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可以尝试一对一交流,也可以通过论文的修改提出详细的意见及评价,还可以通过课堂汇报形式,由师生共同讨论[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化,传统教育很难跟上潮流的变化,加之教师术业有专攻,不可能在相关领域做到面面俱到、处处精通[8]。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论坛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慧、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还能激发学术研究热情,促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研究生是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要避免应试教育的缺陷,应在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上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讲授“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程要紧紧围绕生产实践与研究最新进展,不断夯实同学们的理论知识,不断扩展同学们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