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分析

2021-12-06 15:02:23刘阳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造林林业原则

刘阳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河北 承德 06845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积极发展林业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原则

1.1 综合考量原则

林业工程造林工作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减缓土地沙漠化进程,避免水土流失。在造林工作中,应遵循综合考量原则,将林业工程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所有问题考虑在内。

1.2 系统管理原则

林木种植是大多数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林业工程自身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林木生长质量对于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效果来说意义重大,而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则应遵循系统化原则,这是保证林木具有更高存活率的基本前提[1]。因此,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这是确保林业工程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造林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苗木种植,主要涉及信息、设备、任务、物资、经费、人员六个要素,在进行造林管理工作时,应把握好这六个要素,统筹规划,系统管理,保障造林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1.3 长期利益原则

生态调节是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与重要功能,与此相对,其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则无法充分展现,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林业部门所忽视。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会对造林工作起到抑制作用,造林工作应将长期利益原则作为工作准则之一,将林业工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1.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造林管理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进行项目规划时应本着科学性、宏观性原则,对其是否适用可行进行深入研究。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项目,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保证管理方案与地区实际造林情况及经济整体情况相符,将各方利益纳入考量范围内,保证拟定出来的策略具备高度可行性、适应性与科学性。

2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2.1 保障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发展林业工程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起到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维持自然平衡的巨大生态环境效益。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在有效提高林业生态效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管理方法,对各地区的土质进行检测,确定最适宜的林木种类,对栽种的苗木进行科学施肥、灌溉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苗木质量,从而提高造林工程整体质量,提升林业生态效益,进一步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平衡[2]。

2.2 促进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造林管理可以使林业工程施工方案更加合理,材料损耗显著减少,投入成本逐渐降低,物资分配更加合理,人员安排趋于完善,各个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极大程度地保障整个林业工程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工程相关制度也不断完善,使造林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有效保障林业工程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3 有效协调林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国地大物博,林木资源丰富,蕴含巨大经济价值。通过造林管理可以增加林业工程收益,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利益,从而有效协调社会发展与林木保护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造林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使得林业经济效益也将随着造林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升。

3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管理

造林工作技术人员应按标准流程运用造林技术,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林业相关部门加强造林管理技术的创新,从而让目前造林技术落后现状得以改变。技术管理上应坚持先进、适用、经济原则。所采用的技术不仅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同时需要符合造林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造林需求,从而在保障节约资源的同时实现造林功能。另外,还需要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所投入的成本合理降低,将损耗降至最小,所使用的技术不仅应该易于操作,同时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符合经济原则[3]。增加资金投入研发新技术、攻克技术难题,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做好造林管理资金的合理分配

合理地分配好造林管理资金,可以有效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工程出现进度延迟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能源消耗问题减少。为此,相关林业工程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对造林活动进行整体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防止造林工作过程中发生资金短缺问题。并且对于政府部门划拨的造林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务必保证这项资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另外,还需根据林业工程管理相关制度,对资金进行分级化管理,例如可以将政府划拨的造林资金合理分配到各部门,由各部门结合实际财务情况开展资金细化工作。通过资金的层层分配,使资金发挥出最大价值,防止在林业工程出现资金短缺现象。造林工作需对投资资金定期检查审核,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促进林业资金的合理分配。

3.3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

林业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个项目的开展和工作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执行,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对工程质量和造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造林管理是整个社会生产事业中的边缘化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不足以达到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需求,缺乏现代化工作意识与技能,因此,需对工作人员的现代化工作意识加以增强,技能加以培训,素养加以提升[4]。积极组织员工培训工作,派遣专业人员向其他造林工程单位进行调研考察,吸取其先进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并在学习后指导本单位其他人员,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效提升生产效益,确保造林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还要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作为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较多,比如造林技术、专业知识、先进理念等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工程,有效组织人力资源,并合理调配物资。领导干部也需定期举行培训和进修工作,邀请林业专家在本单位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为本单位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派遣本单位管理人员到其他单位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不断提升管理层的领导能力,更好地指导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

3.4 有效强化林业工程监督管理

各级林业部门应深刻认识造林工作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严格履行自身职责,依法执政,对于本部门内部问题严格审查和处理,对于本部门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给予大力配合,协调解决。对于违规造林及破坏生态环境的造林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调动群众力量加强监督,同时也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所提升。还要与林业部门共同努力,对我国的林业资源予以大力保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中造林管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做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整体造林技术水平,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若想有效增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则应加强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管理,做好造林管理资金的合理分配,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并有效强化林业工程监督管理,从而为我国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并有效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造林林业原则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