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孔军 任瑞玉 何继红 张 磊 刘天鹏 杨天育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
糜子(Panicum miliaceumL.)是起源于中国的杂粮作物[1],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主要杂粮作物,主要种植在内蒙古、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宁夏等省(自治区)[2],目前播种面积约为53.3万hm2[3]。糜子的营养价值、种质多样性、节水性、抗病耐逆性均优于其他大面积种植的禾谷类作物,具有潜在的、可利用的多种优异基因资源。在地域种植和季节安排上的不可取代性和互补性,使其成为区域优势特色作物。新品种陇糜16号丰产、抗病、商品性优良,它的选育成功及应用将为发挥区域优势提供品种保障。
1.1 亲本来源母本保安红是甘肃省优异地方资源,籽粒红色,丰产性、抗逆性优异,综合性状优良。父本皋兰紫秆大白糜紫秆,籽粒黄色,抗旱性强,综合性状优良。
1.2 选育过程陇糜16号是1999年用保安红作母本、皋兰紫秆大白糜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1999年F1鉴别筛选真杂交种,该系为第2株,命名9914-2;2000年F2优选单株,该系为第4株,命名9914-2-4;2001年F3优选单株,该系为第1株,命名9914-2-4-1;2002-2007年低代选择,多年优选单株、集团选择;2008-2009年参加高代试验,对优系丰产性、农艺性状等进行初步鉴定;2010-2012年参加鉴定试验,初步对丰产性和抗旱等抗逆性进行鉴定;2013-2014年参加品比试验,进行丰产性、农艺性状综合鉴定;2015-2016年参加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甘肃省多点生产试验,2017-2018年参加第十二轮国家糜子品种(粳性)区域试验,2019年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的糜子品种评价,命名为陇糜16号。
2.1 农艺性状陇糜16号籽粒黄色,卵圆形,商品性状优良,米色黄色,米质粳性。生育日数99~101d,中熟品种。株高172.1~177.4cm,主茎节数7.8~8.2节。主穗长35.8~37.8cm,侧穗,绿色花序,穗粒重10.6~11.4g,千粒重7.4~7.8g。
2.2 品质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检测,碳水化合物含量62%,脂肪含量3.5%,粗蛋白含量13.3%,水分含量8.49%。
2.3 抗逆性陇糜16号抗逆性强,经田间观察,自然条件下该品种未见黄萎病和黑穗病发生。2020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黑穗病发病株率2.2%,对黑穗病表现为高抗(HR)。
3.1 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015-2016年陇糜16号参加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2年12点次平均产量3623.25kg/hm2,比对照陇糜10号增产7.76%,4个点次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8个点次表现增产,增产点次占到66.7%。
3.2 甘肃省多点生产试验2017年陇糜16号在甘肃省灵台、陇西、通渭和会宁等4个县开展了生产试验,参试点平均产量3474.6kg/hm2,较对照陇糜10号增产8.7%。4个点均表现增产,增产点率100%。
3.3 国家区域试验2017-2018年陇糜16号参加第十二轮国家糜子(粳性)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784.1kg/hm2,比对照内糜6号增产3.2%,居参试品种第2位。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延安、陕西榆林、甘肃会宁、宁夏固原等试点表现较好。
4.1 适宜种植范围该品种适宜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延安、陕西榆林、甘肃会宁、宁夏固原等地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海拔1650~1900m的地区春播,海拔1200~1400m的地区复种。
4.2 适时播种在海拔1650~1850m的春播区,适宜5月中下旬播种,不宜过早播种以防倒伏[4];海拔1200~1400m的夏播复种区,抢时早播是夺取复种糜子丰产的技术关键。一般应在6月底或7月初完成播种,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6cm之间。
4.3 加强田间管理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一般旱地春播每667m2保苗5万株,旱地复种保苗8.5万株,水地复种保苗14万株。苗期注意防治负泥虫和黏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田间喷雾。
4.4 适时收获灌浆期严防麻雀为害,粒色变为本品种固有色泽、穗下部籽粒变硬时及时收获以防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