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视域下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2021-12-06 12:07张衡锋韦庆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高职

张衡锋 韦庆翠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指出:通过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清晰,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1]。教育类型决定人才培养类型,职业教育既姓“高”又姓“职”的“跨界”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然聚焦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和培养。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能力作为一种个体或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特性,由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文化背景和方法论,催生出众多能力观,如行为主义的能力观强调通过实现行为目标来提高学习者的技能,不关注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特征在完成任务中发挥的作用;基于一般个性特征的能力观是在不考虑应用情境的情况下,关注个体完成任务所需的一般个性特征;综合能力观则认为能力是在典型工作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知识、才能、技能和态度等特征的综合[2]。

能力本位教育(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念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七十年代趋于成熟,九十年代受到世界教育界普遍认同,我国学者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认识源于对加拿大社区学院CBE实践的研究[3]。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能力来定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管理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教育模式[4],是一种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随着职业能力观的发展,现代能力本位理论中强调能力的综合性,除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操作技能外,还包括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模型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类型决定的。在深入剖析高职人才特性的基础上,借鉴COMET能力模型[5],创建高质量高职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模型,充分体现了高职能力本位、多元育人的培养观。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模型可

从能力结构、能力水平和能力开发三个维度切入,构建一个三维能力模型(见图1)。

(一)能力结构

高质量高职人才应具备职业能力结构可分为基础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基础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与该职业对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高职人才的“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方法的“提升”能力;社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在职业活动中具备的团队协助、组织沟通等基本素质。关键职业能力则是一类“跨职业”的能力,与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无关,是“隐性”的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能够应对未来技术变革、旧产业消亡、新产业涌现等未知环境,通过内化的职业能力,在未来未知领域重新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能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能力水平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一个逐步提升的培养过程。根据能力培养规律,整个培养过程能力水平可划分为名义性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设计性能力。名义性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初级阶段,该阶段能力只具备一些概念性的入门知识、技能和素质,还不足以支撑开展专业化行动;功能性能力是开展专业化行动的基础能力,该阶段行动任务简单,多结合典型岗位工作设置模拟情境;过程性能力是具备开展真实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该阶段能力支持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独立完成岗位任务,清楚工作流程,基本能够把控产品质量;设计性能力能立足于整个工作系统完成任务,不但能够解决真实岗位中复杂的非常规问题,而且能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对产品质量和工作过程进行整体把控。

(三)能力开发

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对应职业水平层次,职业能力开发过程可分为职业认知性培养、职业关联性培养、职业功能性培养和职业系统性培养四个步骤。职业认知性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职业认同的过渡;职业关联性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职业相关生产流程,获取初步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职业功能性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复杂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非常规工作任务,成长成为初级的专业人员,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系统性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能够胜任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研发能力,帮忙学生构建起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成就感。

三、能力本位视域下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均不断提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基于能力本位教育视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分类教育”与“分层教育”同步推进。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精品项目,深入挖掘和梳理所有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全面提升课堂的育人效能。强化分类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学分制,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采用多样教育形式和手段,分年级、有侧重地安排“德育”内容,低年级侧重专业素养和荣辱观教育,中年级侧重社会实践和民族精神教育,高年级侧重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国家战略教育。

2.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订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为支撑,针对不同年级、类型学生的行为特点、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分层次、有针对地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竞赛活动提升劳动素养,科技服务磨砺劳动意志,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本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3.提升文化素养,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结合专业特色开发产业文化教育通识课程,打造具有专业文化特色的“一学院一精品”项目。强专业社团建设,营造“一专业一社团”文化氛围,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社团。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制订学生技能大赛管理办法,每年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通过大赛磨炼学生专注敬业、尊重创造、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传承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树立能力本位育人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重构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办法与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紧扣岗位职业能力,构建融文化素质课、思想政治课、创新创业课、职业核心课、职业选修课于一体的“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打造“三金”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高水平技能大赛职业标准,融合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等国际先进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政行校企多元协同,开发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构建“金标准”体系。实时动态吸收行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规范,政行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金资源”。坚持产教融合、教创结合、教赛耦合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打造“金课堂”,推动课堂革命。

3.书证融通。落实国家1+X证书制度,积极参与培训评价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证书的开发,政行校企联合制定权威性的、分等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培训评价组织,引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及考核评价标准,培养1+X师资队伍,开发相应课程。制订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办法,鼓励成熟专业开发试点,育训结合,努力实现1+X证书的全员覆盖。

4.对接国家学分银行。修订完善学分互认、累积和转换办法,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线学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论文发表、授权专利等的学分互换。探索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深化学分制改革与管理,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学科)、跨方向”自主选择课程,参加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考核并获取学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结构化“双师”队伍

1.把师德师风建设上升至讲政治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做“四有”好老师的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6]。新时代教育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要让师德师风建设入脑入心,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让广大教师认识到师德师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关系到国家教育形象和学生成长成才,引导广大教师讲政治、明形势、强修养、扛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

2.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做实教师定期赴企业锻炼项目,强化企业锻炼的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专业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锻炼,五年一周期全员轮训,按照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的思路,着力打造结构化“双师”教学团队。依托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深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管理体系建设,把培训作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构建国内国外培训相结合、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培训体系,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3.建设高质量教师团队。建好专业(群)带头人团队,培养和聘请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高端人才,开展高端培养,组成以专业(群)带头人为核心,课程负责人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团队,提高专业(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水平和引领专业产业发展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建好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重点围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开展工作。建好科技创新团队,以专业(群)为单位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明确科技研发方向,引领产业科技发展方向,服务行业需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