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港,赵亚萍,张泽华,张雅楠,吴京燕,蒋 宇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2018 年以来,党中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设美丽新农村[1]。2021 年中央1 号文件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实地考察小店河村资源开发的情况,并结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具体实例,对小店河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即以旅游的方式带动小店河村经济的发展。小店河村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应对小店河村现存的特色建筑、道路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作出总结,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资料。
2.1.1 传统村落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广大劳动人民经历漫长的岁月沉淀后的产物,每一时期的发展变更都是一次进化与更新。在文化传承中,传统村落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良好结合形成了不同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各有不同,但其文化价值都是巨大的。
2.1.2 传统村落空间开发利用价值。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古村落的传统人文特色和绝佳的自然环境,成为挖掘地域特色及人们回归自然的最佳地域。因此,人们开始对古村落进行旅游开发,将其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开发传统村落能够有效地保护村落风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改善经济条件以及村落空心化现象。同时充分利用村落内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村落实现自我更新与发展。
2.2.1 传承历史文化。梁漱溟先生有言,“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和“魂”,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离不开广袤而生动的乡野大地,狭义上讲,是为增强人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广义上是弘扬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2.2.2 改善社会经济。实践证明,旅游业是最适合传统村落发展的经济形式之一。旅游发展前景的好坏取决于村落前期对设施的建设和宣传的投资,乡镇领导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会将旅游业推向高潮,缺乏政策、资金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最为致命。
传统村落开发可提高村民对自身村落认识,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发项目,改变现代人对村落“落后、素质低下”代名词的固定印象。
以小店河村为例,农副产品是乡村旅游中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发展农副产品经济;解决好样式单一、安全问题以及销售渠道等问题。
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的小店河村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太行山东麓。建立者阎氏几经迁徙,于乾隆十三年迁至沧河,在沿岸建一处小店铺,因此取名小店河,几经变革和扩建形成保留至今古建筑群——阎氏居住群。1943 年曾是抗日联合政府所在地。整个村寨坐西向东,纵贯南北,有寨门、寨墙、23 处四合院及多个单体建筑,保留的民居多为清朝中期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是目前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清代特色显著、不可多得的建筑群[2]。
3.1.1 建筑风貌。小店河村的建筑外观十分精美,不管是承重的柱子还是房子前面的栏杆都雕刻有精巧的图案,使得整栋建筑栩栩如生,这种建筑风貌跟明清时期所流行的一种硬山式建筑颇为相似。由于小店河村依山而建,所以整体建筑风貌犹如梯田般层层增高,院落之间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由于整体的地理环境而又相互联系,十分有趣。走在小店河之间,每处建筑都能引导观赏者循序前进。
3.1.2 旅游资源。村庄内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其类型多为几进式院落,房屋建筑呈梯形,基本构架完好,并有着极具特色的石雕牌匾和木雕围栏,被作为手工陶制品展览厅的古建筑被修缮完好且有古村落特色。村内的清代建筑、抗战遗址、手工陶制品展示区、风光秀丽的油菜田拍摄基地等是小店河的旅游资源。
3.1.3 文化风俗。千百年来,小店河村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发展并传承了许多精细的烹饪方式以及独特的食物加工方法,风味独特,极具当地特色。此外,当地的红白喜事所设宴席十分讲究:宴席上的饭菜分为四盘四碗、四盘八碗、十大碗、八大八小等不同规格。宴席开始后上果碟、盘菜,接着上碗菜,最后往往以汤作结,这些便是当地特有的风俗。
小店河村的文化也别有一格。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建筑风格具有山地型村落的文化魅力,它们通常通过栏杆和台柱的雕刻样式来体现出来,使人身在其中,能感受到建筑之美。如在窗户上雕刻一些生龙活虎的图案,以此来象征主人的美好寄托。
小店河村具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和极具特色的地势条件。俯瞰村落,其地形像一只巨大的神龟俯卧在沧河南岸,村内建筑主要位于神龟龟背上,象征着世事顺意。古建筑群面朝东面背对西方,由上至下呈现一个阶梯式的布局,将地形特色融入其中,别有一番韵味。整个建筑群总体可以当作是一个十进式的院落,各处院落又有不同的进式,可细分为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不等。设计巧妙合理,整体布局松弛有序、富于节律感,院落内部有一处较为直通的主行道,也包含有与各个院落看似互不干扰实则又交错相通的小道,各条小道从不同位置都可游遍院落各处。
3.3.1 土地资源。面积不大的小店河村主要种植柿子、红薯及油菜,种类十分有限。种植油菜可得到相应的补贴,也能形成油菜花田拍摄基地吸引游客,但油菜开花季节短暂,其余时间使用价值极低,浪费了村内的土地资源。总体来说,小店河村有较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的基础,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3.2 基础设施资源。村落内部基础设施不健全。现有公厕不到2m 高,是沿土墙用石砖堆出的,破败不堪;村子的医疗卫生所位置偏僻;新建的公共卫生间、卫生所均未开放;村内的健身器材在地势极不平坦的山地上,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布局十分不合理;村内的教育设施不够完善,离村子最近的学校在山上,从村子到达学校的交通不便;虽然村内有着随处可见的垃圾箱,但缺少固定的相对美观的垃圾设施;村内井口大都被封,用水量不足;国家铺设电网基本满足村民日常用电需要,但排水设施、照明路灯比较缺乏。总体来看,村落基础设施水平需要提高。
3.4.1 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根据小店河村现状分析,其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不利于发展工商业来提升经济水平,但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根基和自然资源,其本身的魅力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保留当地的人文特色和历史遗产,还可以使古村落与现代经济产业接轨。
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巨大人流量能促进当地客运业、住宿业的发展,带动顾客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可提高当地知名度,吸引商人的投资,商业的引入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居民就业问题得以解决,劳动力外流也会随之减少。
3.4.2 小店河村未来的发展前景。当代社会大环境支持,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因此小店河村的发展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关注。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大前提下,小店河村的未来发展道路必然是光明的。
就小店河村本身环境而言,其风景资源秀美,天然气候优越,又有丰富的文化古韵,发展旅游业大有可行之处,既维护了生态和历史遗迹,又发展了经济。小店河村的发展在当下社会有着丰富的资源支持,而旅游业又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兴经济产业,若将旅游业视为其发展方向,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5.1 规划定位及目标。由于小店河村是特殊的山地型村落,不利于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因此,可利用村庄自身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的生态自然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业,通过传统村落风貌展示、生态农家乐、山地景观特色和生态农业互动园,构建属于小店河村的旅游经济结构,规划成以农业互动、地质探险、生态旅游、度假养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休闲旅游为主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
3.5.2 概念规划。①总体规划:通过调研和分析,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综合对村落的地理位置、交通与道路系统、村落开放空间以及村落景观结构的分析,将小店河村打造为一个具有原生态文化环境的吸引游客娱乐、休闲的传统村落,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既可以满足经济需求也能够创造额外的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②道路交通分析:小店河村交通便利,距离省道S226非常近,方便接待外来游客,在进行小店河村整体规划时不需要过多考虑交通问题。除此之外,村庄内部道路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他地方由小路连通,使其建筑互为整体、交错相通。但村内存在道路积水问题,排水设施大都设置在表面,有待改善;村内高差较大,大都依山势而建,没有围栏,存在危险。③景观结构规划:整个村落规划为两心三轴五区,规划打造集文化、游乐、体育、展览、竞技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观。
两心:规划为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乡村拐角处。经过调研与统计分析,两点均为人流量多的交汇点。
三轴:规划为乡村主道、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中间通道、沿着拍摄基地径道。乡村主道是游览整个村落必经之路,两处的建筑风景截然不同,整个村落依山势而建,顺着主路前进也是截然不同的景观点;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整个村落建筑风格最具有价值的参观点,游客大多聚集在此处;沿此通道,向北向南都是上山渠道,依托建筑风格打造为一条古风拍摄路线,并沿此路线设置标识牌,既起到引导作用,也彰显了此处景观的重要性。最后一条景观轴线则沿着风景基地设置,是村中第一条高差型通道,田地与建筑明显分割开来,让游客有景可观,有古风可赏。
五区:拍摄区、林业保护区、特色展示区、民宿区、农家乐。
3.5.3 小店河村的保护。旅游业适合目前传统村落的发展,做好旅游规划首先要修复并保护古村落的原始性。现阶段小店河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村落逐渐呈现空心化和老龄化,整体设施落后,跟现代社会差距偏大,加上由于村落现在仍处于未被开发的状态,导致村落已有的古建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修缮。即使部分古建筑已修缮,但因种种原因导致修缮后的建筑无法恢复到原貌。传统村落的建筑修复在恢复建筑原貌的同时也应满足本村居民的需求,保护和利用的出发点是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再建设,保留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在小店河村的保护中,重点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修缮残缺的建筑,使其前后风格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保护文物的价值。其次是需要发动村委会和村民共同联合起来保护小店河村,让本地居民熟悉自己的文化,加强对村落的基础设施修善,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3.5.4 小店河村发展规划建议。①利用网络平台,营销农副产品。小店河村信息闭塞不通,可利用发达的网络,把农产品放到互联网平台进行售卖,开展自媒体网络营销、农村电商等网络交易业务。加强无线网络和宽带覆盖力度,引导村民学会运用互联网交易产品。保证农产品符合“三无”即“无化肥、无残留物、无农药”,增加农产品的交易成功率。②保护特色风貌,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大多数传统村落均发展乡村旅游业,但要注意兼顾发展乡村特色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对于古建筑的修缮,需按照古村落原貌去修缮,保留古村落的魂魄,如屋顶可以采用小青瓦,而非琉璃瓦,墙体应当抹灰,墙面的特殊历史痕迹应当给予保留,应最大程度地保留小店河村的特色风貌。③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保护措施,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内涵,及时做到“有一知一”,将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每个人的骨子里,逐步加强其地域特色文化展示。
近年来,美丽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传统古村落而言,发展旅游业无疑是最好的发展方式。通过调研、走访以及后期初步的规划设计,对传统古村落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保护古村落需要秉承以保护为目的,发展为辅助的理念,将小店河打造成集旅游、生态、健身、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