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俊,李光耀,程朝霞,昝亚玲
(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
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所蕴含的关公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文化多元化与中西融合发展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关公文化,实现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关公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公信仰、关公文化旅游、关公文化内涵等方面,园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重要手段,关公文化与园林设计相结合的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园林设计与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关公文化在园林设计应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关公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结合场地所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运用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布置建筑、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供人欣赏、游憩的美的境域。如各类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单位附属绿地、道路景观设计等。其根本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是“第二自然”,能够美化环境,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是园林设计师对地形、建筑、植物等要素的组织和协调的过程,利用自然资源、人工要素和工程技术等对户外空间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改造。通过园林设计,揭示“场址”环境的潜在意义,选取相应的策略和要素,使“场址”呈现其独特的性质风貌而成为“场所”,赋予其精神意义和美学价值[1]。
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河东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关公文化是以历史人物关羽为原型,以忠、义、仁、勇、礼、智、信的伦理观念为核心,以民间传说、宗教、艺术和制度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2]。广义的关公文化主要是关公思想、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和社会影响的综合;狭义的关公精神是指关羽自身所体现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以及影射到人民的生活中产生一定的精神影响[3]。
关公文化所蕴含“忠义仁勇”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理念支撑,在全球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继承和发扬关公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国家统一大业;关公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契合,有利于规范和构建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树立正确的职场观念,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关公精神还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宗教价值、思政教育价值[4]。
园林设计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园林设计是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工要素有目的地设计和改造环境空间,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园林要素符号化的设计,展现环境与场所特征等内涵。从文化角度上,园林即是抽象文化的具象化,将各种文化要素融入到场地、空间的组织结构和具体细节[5]。园林传达文化,是人类感知和认同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关公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新时代将关公文化融入园林设计与建设之中,是实现关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公文化作为河东文化的一部分,是运城地区地域文化的代表。园林设计师将关公文化应用于本地区的园林设计之中,使人们在欣赏、游憩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认知、感受关公文化,增强关公文化的传播效果,增加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关公文化提升园林设计内涵,使园林更具地域特色。
当前关公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借鉴关公外在形象的雕塑设计,如运城关帝圣像、荆州关公圣像等;历史场景的再现,如“桃园三结义”故事而构建的结义园,“关公千里走单骑”“白马解围”“关公夜读《春秋》”等历史场景而设计的兴台关公忠义园。
总体而言,关公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①形式单一而缺乏创新,主要以雕塑、景墙、浮雕、地雕、亭、廊等传统景观小品为主;其中关公雕塑应用十分常见,这种形式频繁运用会形成审美疲劳,设计流于形式,文化内涵缺乏深度。②忽略了关公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缺乏新时代语境下关公文化内涵的表达。当前园林设计以再现、复现与关公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与传说为主,缺少内容的创新,缺少新时代关公文化内容的应用表达,对于文化、创新性的延续更为重要。③园林设计主要以观赏性景观为主,缺乏互动性景观的应用设计。与关公文化相关的雕塑、景墙、地雕等,公众只能进行观赏却不能主动参与,增加了距离感,单调乏味,不利于关公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对关公文化的内涵作出时代解读[3,6]。在新时代背景下,关公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园林作为关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既不能抛弃传统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也需要创新性地解读新时代的关公文化,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关公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不能过于使用传统园林设计手法,需要使用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多样化、符号化地应用关公文化,表达关公文化的形式,隐喻关公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传统经典而不失时代感。
常见的园林设计应用以关公的外在造型为主,内容单一,设计师还可以从关公典型特征、与之相关的纹理样式、地域肌理等方面概括与提炼,通过形式借鉴、细节撷取、解构重组、置换转换、转化类比等手法,应用到景观节点与景观细部之中。如关公有雅号“美髯公”,美髯飘须、威风凛凛是关公重要的标志,提取其外在形式,以流畅性的曲线绿篱隐喻关公的美髯。
园林设计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表达,还需要结合新时代下关公文化的表达。利用园林景观小品,通过空间组织,将现代与古代关公文化要素有机地组织在场地之中,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对话,从而获得深刻的文化感知。如传统关公文化“忠”的内涵是忠于汉室、忠于君王等,现代关公文化的“忠”是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以此为基础,以现代镂空景墙为形式,以“土山约三事”表现传统关公文化之忠,以党徽、国家地图、“众”字图案来表现现代关公之忠,景墙对称布置,在时间和空间形成对话。
植物作为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园林景观效果表达的重要内容。植物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掘、选取与关公文化、关公精神相契合的植物,能够进一步烘托文化氛围,提升园林景观的内涵。例如,与关公文化“忠”精神相契合的象征忠贞的大叶女贞、红枫、松柏类植物和竹子;与关公文化“义”精神相契合的桃树,象征兄弟和睦的紫荆等;与关公文化“勇”精神相契合的象征坚强不屈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等。
园林设计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静态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景观互动装置、游戏活动等方式融入“关公文化互动”元素,让其可接触、可融入、可参与,让人们在互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知与体悟,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关公文化互动景观小品,儿童可以通过转动与旋转,观看不同内容的关公文化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获得愉快且深刻的体验。
在园林设计中,材料是设计理念能否体现、设计效果能否正确表现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材料的纹理、质感、色彩和尺度等“固有语言”,才能充分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7]。现代园林材料和技术发展迅速,可供设计师选择的越来越丰富,除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材料,还有塑料、金属、玻璃、混凝土、陶瓷仿石、防腐木、耐候钢等新材料。以现代材料来表达和呼应关公文化,既传统又现代,是关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园林设计手法之一。如运城解州关帝庙是关公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筑主体色调为深红褐色,主体材料为红砖。现代园林材料耐候钢锈红色,质感粗糙,景墙材质可采用此材料,可表现关公文化细节,且不失现代感。
关公圣像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南山山麓,占地面积约267hm2,分为以关公为核心的人文景观区与石磐沟自然风景区两部分,核心景观为世界最高最大关帝圣像。人文景观区由“一道六区”组成,即武圣大道、圣像区、中都风情区、义贯千古区、千秋人杰区、三国乐园区及管理接待区。“石磐沟”自然风景区内有关帝祖茔,对弘扬关公文化,振兴运城经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公圣像景区入口道路设计范围为X826 县道至景区售票处路段,全长865m,道路设计形式为三板四带加外侧绿地。
道路设计主题为“美髯飘须,忠义智勇,古今对话,源远流长”。从关公的外在形象“面如重枣、二尺长髯”中得到启发,采用“美髯飘须”的形式布局整个设计。在分车绿带及两侧绿地上采用流线型连续波纹线比喻关公的长髯。在两侧绿地上,通过长髯的展开,逐渐体现“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对于关公的信奉与推崇,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以及儒释道三教,不同阶层对关公精神有各自的需求,都能从关公精神中得到满足。在处于伟大变革的新时代,关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关公文化有了新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在两侧绿地上采用“古今”2 条线,划分为“忠、义、仁、勇”4 个主题区,通过对应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对话,展现、继承和发扬关公精神。
6.3.1 入口设计。入口两侧设置“关”字脸谱造型,灵动飘逸的胡须与绿地的美髯飘带在构图上形成连续,两者相得益彰。脸谱用塑花填充,确保色泽、形状的稳定。
6.3.2 “忠”主题区。以“土山约三事典故”为表达内容,以镂空景墙为表现形式,以耐候钢为材料,体现关羽之忠国、忠君之精神。关羽“忠”在新时代背景下内涵是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即以此为表达主题,采用相同的表达手法和形式。
6.3.3 “义”主题区。以“桃园三结义”为表达内容,以半圆形围合空间和一个贡桌为表现形式,简约抽象化表达桃园三结义的历史场景,让人能够在想象与联想中实现与古代的对话。关羽“义”的现代指导意义是人与人交往需真诚,需以心换心,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义”的精神于官是勤政廉洁,无私奉献;于商是精诚团结,以义制利;于民则是真诚交往,净化人心,社会和谐。
6.3.4 “智”主题区。以“春秋”为表达内容,以书简为表现形式,只标示出“春秋”二字,简约抽象化表达关公睿智的源泉,让人能够浮想联翩。关羽“智”的现代指导意义是读书使人充满智慧,“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智慧领导下,中国必定成为世界“强国”。
6.3.5 “勇”主题。以“斩颜良”“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为表达内容,以景墙为表现形式,体现关公勇冠三军的形象。关羽“勇”在新时代的内涵是勇敢果断、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以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白衣战士勇敢地奋战在抗疫一线;烈火英雄是最英勇的逆行者;治沙英雄勇挑重担,变沙漠为绿洲;航天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通过绿篱植物的造型设计,来突出整体设计中的“美髯飘须”的形式布局,路侧绿地采取了红叶石楠(红色)和小龙柏(绿色)的植物组合;分车绿带采用了红叶石楠(红色)、金叶女贞(黄色)、小龙柏(绿色)的植物组合。背景植物选用了松柏类植物,蜀桧和雪松交替使用。背景植物与“美髯”之间交替种植夏天开花的石榴和木槿,取其多子多福和无穷之福的象征意义。
各个景观节点采用的植物均是根据植物的象征意义进行选取的。“忠”文化主题选用象征忠贞的大叶女贞和红枫,以及不畏艰难的松柏类、竹类植物,竹子在运城长势不佳,因此选用南天竹代替使用。“义”文化主题选用紫叶碧桃烘托出桃园三结义的意境,并且选用代表兄弟情义的紫荆作为小品的背景。“勇”文化主题选用象征坚贞不屈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此处的松选用造型油松,梅选用美人梅,竹子用南天竹来代替,兰选用凤尾兰,菊选用菊科植物观赏向日葵和波斯菊。“智”文化主题选用表示和平、祥和的树木,有代表和睦的紫荆,代表君子的鸢尾、南天竹和爱的使者马蔺。
园林设计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游览、欣赏、使用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寓教于游,推动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关公文化又为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升了园林的内涵和质量。关公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既要传统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相结合,又要实现传统关公文化与新时代关公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表达,两者缺一不可。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发掘关公文化精神与内涵,不断创新和丰富关公文化要素的设计和表达手法,促进关公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