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1-12-06 10:38朱伟利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凉市果业果品

白 彬,朱伟利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1 平凉市概况

平凉市位于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5°46′,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890~2 857 m,年均气温7.4~10.1℃,常年降水量420~600 mm,平均日照总时数2 144~2 380 h,无霜期156~188 d,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生物资源丰富。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 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 万km2,耕地面积36.997 万hm2。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魅力城市200 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殊荣。

2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凉市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以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和全国苹果强市为目标,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扩张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了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步伐,促进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1]。

2.1 规模与品质优势明显

平凉市栽培苹果历史悠久,20 世纪40 年代以前广泛种植国光、红玉、黄魁等品种,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引进栽植红香蕉、黄香蕉等元帅系苹果,20世纪80 年代初大面积栽植秦冠、新红星和红富士苹果,被农业农村部划定为苹果优势产区[2]。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连续几年以1.3 万hm2的速度扩张,全市现有苹果12.72 万hm2,其中挂果园8.42 万hm2,农民人均果园0.1 hm2。葫芦河流域、泾汭河流域已经成为百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累计发展果业万亩乡(镇)85 个、千亩村1 063 个,分别占乡(镇)和自然村总数的83%和70%,果树适宜区全覆盖的乡(镇)和村分别达到51 个、825 个[3]。

2.2 生产配套服务逐年完善

平凉把发展苹果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全市“四大产业”之一,集中建设绿色果品、出口创汇、良种苗木“三大基地”,全面提升果产业开发层次和水平。以推动平凉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积极打造品质高、环境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果业体系,稳步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4]。在品种结构上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成纪1 号、静宁1 号,建成良种苗木繁育基地473.33 hm2;在栽植模式上按照山台地推广乔化短枝建园、川塬地推广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间砧密植建园的模式,新发展乔砧短枝密植果园近1.33 万hm2、矮化密植果园近0.8 万hm2;在生产方式上全面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推广肥水耦合、节水滴灌、生物防控、果园机械化等高新技术。采取间伐、疏枝、提干、落头等措施,加大了老旧果园改造力度。全力推动由苹果大市向苹果强市转变,推动绿色果品向有机果品转变,推动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

2.3 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按照现代化经营模式,成立了平凉金果集团,引进省内外大型企业数家,扶持培育恒达、常津等国家级省级果业龙头企业数家,发展贮藏、加工、运销等关联企业数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承包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 355 家,流转土地0.79 万hm2,培育苹果种植大户1 093 户。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果农参与市场竞争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4 营销渠道日益拓宽

营销市场不断拓展,积极宣传打造了“平凉金果”“静宁苹果”驰名商标,建成平凉金果博览城、新阳光电子商务产业园、红六福电商平台等大型果品批发、电子交易和期货市场13 处,发展果品营销机构896 家,在国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62 个,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建立常年供销关系,建立农超专柜61 个,果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及各个国家和地区[5]。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建电子商务公司100 多家,建成新阳光、红六福等电商销售平台292 家,推动“互联网+果业”发展,拓宽了果品营销渠道,全市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果品的总量占果品年产量的8%,“平凉金果”“静宁苹果”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2.5 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建有西部最大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注册地方商标和企业商标数个,开发了有关苹果的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年消耗鲜果25 500 t,加工品年销售收入总计5 940 万元。建有果品批发市场22 个,年交易苹果量151.5 万t,年交易额291 034.2 万元。建有气调库12 个,冷风库209 个,通风库4 800 个,全市所有储存设备最多可储存苹果111.8 万t。建立以苹果采摘、游园观光、农家小吃为主的旅游观光采摘园13 处,年接待游客3.05 万人(次),营业收入93万元[6]。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的现代果业经营格局,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

2.6 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

平凉市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建成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10.67 万hm2,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68 个,命名市级标准化示范园60 个,评选“平凉金果”优质果品金银铜奖45 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出口创汇等各类基地7.42 万hm2,建设无毒矮化自根砧、中间砧示范栽培基地0.14 万hm2,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入户进园率达到90%以上,优果率提高到70%。2017 年全市苹果总产量197.4 万t,产值82 亿元,主产区果农人均果品收入5 000 元以上,全市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2 947 元,优等果地头收购价8.0 元/kg 以上,连续10 年居全国之首[7,8]。

3 平凉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苹果生产可持续能力不强

一是苹果品种相对单一,优良品种不足。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平凉市现有苹果品种中,富士系占89%,元帅系占3.9%,秦冠占4%,其他占3.1%。苹果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发展苹果时缺乏统一规划,栽培苹果品种趋同性,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品种搭配不合理,上市时间过于集中,无法预估市场风险[9]。

二是果农趋于老龄化,科技素质偏弱。由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新一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很少有人愿意留守家中务农。当前平凉市果农年龄集中在50 岁左右,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初中以下。这些人从体力、精力及知识背景等方面已与苹果种植不相适应,果园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果农常规技术水平较弱,导致全市苹果产量低。

三是低效果园改造阻碍大,缺少配套集成技术。第一,低效果园改造受果农“观念”影响。出于自身习惯,农户不愿意改变长期形成的种植方式;出于经济原因,果园前期投入较高,再加上改良树形、间伐等改造技术短期内会影响产量,农户担心改造后会减产,而低效果园改造在果农间形成示范效应需要2~3 年的时间[10]。因此,低效果园改造不宜急于求成。第二,低效果园改造技术复杂,农户掌握难度较高。老果园树形一般是不规则的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因多年未修剪,主枝生长不规则,层次不清,主从不明。农户长期不培训,无法掌握技术,形成低效果园。第三,改造后续措施不到位,缺少配套集成技术[11]。老龄果园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树龄大、种植密度高、树形不规则,现有低效果园改造技术大多以间伐、树形改良技术为主,缺少配套的土壤改良及肥水管理措施,影响改良效果。

四是果园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平凉果园配套基础设施欠缺,虽然有一系列的人工改造,但是进度缓慢,加上天气变化较多,致使平凉苹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遇冰雹天气则会形成局部毁灭性打击。果园用水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但平凉市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缺乏必要的灌溉基础设施与条件,绝大多数果园属于旱地,没有雨水,果树生长多处在干旱状态,成为困扰平凉苹果提质增效的原因。加快果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平凉果园生产条件,成为当前平凉苹果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2 产业化组织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经纪人市场行为不规范。目前,经纪人是平凉果农获取销售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经纪人诚信缺失,市场行为较为随意,收费不合理,压价、吃秤现象时有发生,果农处于弱势地位,收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存在丰产不增收的现象[12]。

二是经营模式亟待优化。果园经营模式中,农户分散经营面积10.50 万hm2,占82.5%,涉及24.16 万户果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2.22 万hm2,仅占17.5%,经营面积超过2 hm2的经营主体有5 520 个[13]。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格局在技术贯彻、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果农与大市场的对接,又不利于统一管理、推广高新技术、集中防治病害和降低劳作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三是产业链发展缓慢。平凉市果品关联产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目前,全市有果品贮藏企业118 家,但经营模式单一,生产方式落后,普遍缺少现代化的分级、包装生产线,主要以代购代贮的方式运行,不能独立开展收购、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有果品加工企业7 家,加工量仅4.6 万t,且只能对果品进行初加工,产品低端,产量有限,缺乏市场竞争力;有果袋、发泡网企业10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4,15]。

四是营销方式尚需转变。平凉市果品营销企业和经纪人数量较少,营销企业与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大型超市业务关联不够紧密,直销窗口覆盖面小,市场营销网络还未真正建立。2016 年全市果品营销机构销售苹果76 万t,仅占苹果总产量的41.8%,剩余106 万t 苹果主要依靠果农自销,“卖难”问题日益显现。无论果品营销企业还是普通果农,果品营销方式普遍原始落后,仍以坐等客户上门收购为主,缺乏营销的主动性[16]。这种坐等客户上门收购的营销方式增加了果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使果农不能直接对接市场,既挤压了果农的利润空间,又让果农失去了定价的话语权。

五是服务体系不尽完善。做大做强苹果产业需要多个行业领域的协调配合,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支持[17]。目前,平凉市果品生产管理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部门协作配合不够主动流畅,苹果产业发展仅限于林业部门在产中给予技术指导,果品质量监管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涵盖果品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的社会化产业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

六是品牌宣传不够有力。对“平凉金果”“静宁苹果”的品牌宣传缺乏科学有效的谋划和运作,宣传工作投入不大、方法简单、收效甚微,“平凉金果”“静宁苹果”的声誉还没有在全国叫响,品牌效应发挥不够充分,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

七是现代果业理念未形成。一些企业、合作社、果农对“绿色、生态、安全、循环”的现代果业发展理念认识还不到位,在果品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果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较大,与发展现代果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有机肥增施不足,部分产区的苹果品质较以前已出现明显下滑。

猜你喜欢
平凉市果业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
忻府区果业发展简述
平凉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