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杰明 云南天鸿化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建筑产业而言,施工生产就是它的生命线,施工技术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建筑工程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对施工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出施工管理的职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首先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原料的问题。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最为主要的原料就是混凝土。但是不同时期随着环境中气候条件的不同,比如空气湿度、温度、降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前期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对于各个原料的比例都需要进行细致把控,而且还要考虑到后期施工现场的气候因素。另外,由于混凝土占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而且作为建筑建设整体中的绝大部分原料,其质量也决定了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所以对混凝土的选购、运输以及后期的贮存都需要格外谨慎。
第二个因素就是环境因素的骤变。相应的勘测人员以及设计施工人员在前期往往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较为细致地勘察,但是对于突变的天气状况也很难进行预测。比如气温骤升或者骤降,这些都会给已经建成的建筑主体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有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伤及建筑自身的钢筋混凝土。所以针对于此类问题,需要提前进行相应预防措施的整治,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相应施工人员的操作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建筑工程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了新技术。这也就对建筑建设的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工人在使用新技术的时候,往往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可能就会产生非常多的操作失误,这些也都会使得建筑主体结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所以对于建设队伍,相应专业施工管理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也是建筑建设企业一直需要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市场体制也较为完善,但是目前对于技术质量的管理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利益部门较为复杂,很多建筑建设所涉及的利益部门之间可能都会存在谋私的现象。所以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也会使得相应的一些管理工作名存实亡,并没有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管理作用。并且当下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及时进行反映和解决,这样不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信誉和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为后期业主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料就是钢筋混凝土,所以如果钢筋混凝土的配比不够科学,会对整个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带来致命的危害。混凝土配比中最为主要的参数就是水灰比的比例。总的来说水灰的比例越高,整个混凝土的流动性越高,强度越低,而水灰的比例越低,混凝土的流动性越低,而强度越高。混凝土的配比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佳,而是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对于混凝土的需求进行调控。这个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和强度,而且还要考虑到整体的耐久性,韧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中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之中,最为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很多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添加剂、水来增加流动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水灰的比例,尽管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因水灰比过大容易导致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且混凝土凝固时也会产生较多温度裂纹,这也就给建筑主体结构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钢筋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因此钢筋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首先,在钢筋工程施工时,由于钢筋的种类、规格、性能都能够影响主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因此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图纸、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以及工程具体情况,对钢筋的种类、尺寸以及规格进行科学的选择,并且在钢筋选择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种类,从而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
因此,在钢筋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地对钢筋进行确认后使用。当钢筋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确保钢筋摆放整齐有序,进而避免出现钢筋污染的现象。
其次,需要选择科学的钢筋捆绑方式。在钢筋连接时,应对钢筋连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选择钢筋连接方式时,需充分考虑钢筋的受力情况以及钢筋直径大小。在施工时,通常对直径为22mm以下的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进行连接,对于直径为22mm以上的受力钢筋采用套筒机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在高支模结构中,应先进行柱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其安装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对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24h后再进行梁板钢筋捆绑,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当梁板模板、支架以及钢筋施工完成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对梁板进行浇筑处理,在浇筑时应按照自中间向两边对称的浇筑方式进行浇筑。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设计不允许有施工缝的部位一定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浇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避免冷施工缝时,应考虑在非重要构件非应力区留置,并做好施工缝预留记录。混凝土浇筑通常会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泵送混凝土施工能够有效提浇筑效率,节约成本,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
首先,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应通过交替灌注的方式对主体结构混凝土进行浇筑,并且确保浇筑部位对称,模板支撑系统受力均匀不失稳,不能导致主体结构的质量受到影响,避免事故发生。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对主体结构浇筑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对主体结构浇注体进行编号,并根据从低向高的顺序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要先计算浇筑部位需要的时间与浇筑速度,不要形成施工冷缝。
此外,当利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管道的笔直畅通,输送管的质量需符合灌注要求,同时对管道的密闭性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安装质量十分重要,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当前建筑多数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模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后期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主体结构需要会用到不同类型的模板,在编制模板施工方案时,编制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仔细分析施工现场情况,并根据项目情况与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制定出模板施工方案,同时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就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与论证,以确保其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首先模板安装需进行放样操作,这一环节需确保构件的尺寸、规格与设计要求相符;其次,拼接环节需确保模板的严密性与平整性,这一步骤可为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奠定基础;再次,在顶板模板支设的步骤,应注意合理运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确保尺寸线条、平整度均与相关工艺要求相符。除此之外,还要有效把控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度与强度,及时拆除不需要的构件并堆放在指定位置。
砌体施工是主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分部,设计者通过对建筑节能环保、主体承重结构等验算选用合适本工程特点的砌体材料,最大化满足建筑使用功能。
砌体施工时要重点检查墙(垛)身轴线、边线弹线定位,在开始砌筑时,要先摆砖,然后排出灰缝的宽度。采用“三一”砌砖法进行砌筑,竖缝的位置需采用加浆或挤浆法,可确保砂浆是饱满的,注意不能使用水冲浆的方式进行灌缝。另外,砖墙的转角位置要在同一时间砌起,注意不能留有槎,沿着砖墙(垛)高度,每50cm即需设置通长水平拉结筋,注意这里钢筋要锚入混凝土墙内,实现其与墙体钢筋的焊接,其内部非承重隔墙采用陶粒砌块隔墙,在装修工程开始时同时进行二次砌筑,在其门洞口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
在建筑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钢筋按直径大小可分为几个规格,受力钢筋的主要用途和加工工序一定要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由于受力钢筋之间是交错的,节点不应在受力钢筋直径一定范围内构件的最大弯曲点处。在实施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板的安装工艺,如果主体结构要求较高,则应进行现场模型预演安装,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组装。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全面管理。一定要根据结构的具体特点选择有效的方法。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只有保证施工环境和施工准备与施工情况相适应,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现代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这种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人口日益拥挤的现象。目前我国普通建筑工程的施工面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垂直方向,另一个是水平方向,根据建筑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高度、审美和安全要求,要重点把握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结构,比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在主体结构的建造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选择适合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安全、高效地建造新时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