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宇
(山西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 山西 太原 030012)
生态建设种苗为先,国土绿化良种为本。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力保障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种苗生产供应的重要措施。
1.1 基地管理不断提升。稳定的国家良种繁育补贴促进了基地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山西省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每年固定投资达575 万元,主要用于人工辅助及控制授粉、生产区升级建设、种质资源收集、子代测定、示范林建设以及树体精细化管理、生产区水肥管理和树体管理等抚育管理措施。通过近几年努力,针叶类种子园都进行了升级换代。其中上庄油松良种基地已开始第二育种轮种子园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刺槐、华北落叶松等树种种子园也建立了1.5 代种子园;在树体精细化管理方面,通过对种子园树体采取矮化抚育措施,单株产量优良较大幅度的提高。
1.2 基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吉县刺槐良种基地与北京林业大学深度合作,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上庄种子园在山西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辽东栎优树收集工作;吴城种子园在科技支撑专家指导下改建了第二育种轮种子园并开展了五角枫选优工作。
1.3 基地管理趋于精细,产量稳步提升。通过良种繁育补贴项目实施,基地逐步实现了果园化、精细化管理,每年有计划的对种子园和母树林进行抚育、施肥和浇水等,良种产量稳定增加。
2.1 基地树种结构不合理。基地在建设初期,以选育山区造林用材树种为主要目标,故树种选择多以针叶类树种为主,材质好、生长快,特别是油松、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在该省山区造林非常适宜,导致初期建设良种基地多选这些树种,最早的8 处国家基地6处为针叶树种,仅有核桃、刺槐2 处阔叶树基地。
2.2 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在11 处基地总建设面积3.28 万亩中,母树林1.88 万亩占57%,种子园0.71万亩占21.6%,良种示范区0.13 万亩占3.9%,试验林0.31 万亩占9.5%,其它采穗圃、繁殖圃、资源收集区等各占3%左右。这说明该省良种基地一半以上面积仍是处于初级发展时期,多数没有进行选优、嫁接、子代测定等种子园建设工作,即便是种子园,绝大部分仍处于第一代,并未升级换代到高世代,与福建、山东等省相比差距较大。
2.3 基地科技支撑不够。11 处基地虽然均与科研院校签定了科技支撑协议,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山西省林科院等单位的科技支撑专家,但能够亲临基地技术指导的不多,有的去了也只是简单的说说,没有蹲下身子、沉下心来与基地技术人员深入探讨,对基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技术路线、人才培养等缺乏细致安排,致使基地发展缓慢滞后、产量提升不快、成效不显著。
2.4 良种产量增幅不大。生产良种是建设国家基地的首要目的,但是少数基地未能将提高良种产量、增加球果采集量作为核心工作抓,良种产量比以前虽有提高,但距离目标产量仍有较大差距。
3.1 调整树种结构。以针叶树种为主的国家级基地,加快推进树种结构调整,每个基地发展一个当前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亟需的树种。通过调查,最终增加了辽东栎、文冠果、五角枫、杏树、核桃楸、栓皮栎、茶条槭、皂荚等树种。
3.2 加快升级换代。针对基地母树林面积大,没有开展初级种子园建设、产量增幅不大、技术含量较低等问题,应加快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种子园升级换代,由第一代种子园升级为第二代种子园,同时对种子生产区母树进行树体截顶矮化和整形修剪;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母树林要进行抚育疏伐、树体截顶矮化和整形修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和施肥;三是对采穗圃母树实施幼化和复壮。
3.3 加强科技支撑。良种基地是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也是良种选育重要的科研基地。无论是营建母树林,还是种子园、采穗圃,都要求具备较高的林业科技水平。因此,国家基地考核办法中明确要求,必须有科技支撑单位和支撑专家,并签订支撑协议,负责指导编制基地发展规划,定期现场技术指导等。
3.4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基地生存发展的保障,但多数基地由于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长年与外界接触较少,所以很难留住年轻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留得住、爱钻研的老同志、土专家,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待遇,改善条件,吸引年轻学子致力于林木良种建设,培养新时代良种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