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龙 陈 祥 王淑玲 杨 波 党 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影响,我国的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造成我国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存在于表面[1~2]。
近年来,国内教育体制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一般教育不同,但对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深入开展推进产教融合的策略研究,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产教融合的内涵在于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还需要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3]。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整合资源、激励约束、互利共赢的一种模式。
2.1 缺乏产教融合沟通机制。目前产教无法深度融合,其问题主要在于缺乏沟通机制。若要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不仅需要校企双方切实解决育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的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不能够深刻理解产教融合概念,侧重于教学研究,而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主要目标则是获取经济利益。双方的目标不一致,因此对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合作中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
2.2 缺乏双师型教师人才。国家教委在1995年就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旨在培养出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师。而目前博士或硕士毕业生直接进入高校成为教师的人数占比71.76%,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减少“纸上谈兵”问题的存在,应鼓励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并到企业锻炼,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1 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产教融合。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产教无法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校企合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合作。各级政府部门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不断优化产教深度融合的技术条件;学校增加实训教学的比重,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合作项目。通过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协同育人项目建设,增强典型示范的辐射作用,提高产教融合影响力。
3.2 制定人才政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就业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学以致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不明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校企双方更应该支持和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如,将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部分计入评教体系,作为双师型教师晋升职称的评定指标;对于高校新入职的教师分配至相应企业实习2~3年后,待有工作实践经验后再返校授课,以此做好理论和实践的衔接。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实践积极性,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