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鑫 李鑫鑫 蒋治良 裴 芸 于敏章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300)
农村地区情况复杂,极适合老鼠生存和繁殖。农村地区家中物品堆积较杂乱,物品数量大,再加以粮仓、库房的存在,使老鼠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1]。鼠类的寿命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非常大,种群数量极不稳定,波动非常剧烈,当鼠密度由于毒杀或扑杀急剧下降之后,只要环境还未改变,仍有足够的生存条件(食源、水源以及筑巢场所),鼠群数量很快(几个月)又恢复。农村地区小孩和老人数量偏多,加上一定的牲畜养殖数量,采用药物毒杀老鼠将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次要害鼠暴发、耐药种群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过多的老鼠在闯入家中破坏房体、财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病原体,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因此,农村地区鼠患治理刻不容缓。
1.1 农村地区鼠害分析
1.1.1 危害农业生产。鼠类的破坏力极大,有极强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3]。老鼠偷食农作物,撕咬作物幼苗,还对成熟的作物种子进行破坏,导致粮食不能丰收,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田间粮食损失达30亿kg以上,棉花20多万t,甘蔗10万t以上,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一般减产5%~10%,重者30%以上,部分农田甚至毁种或绝收[4]。
1.1.2 伤害家禽家畜。老鼠咬死雏鸡、雏鸭的现象非常普通,咬仔猪、仔兔的情况也较多,对农村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1.3 破坏设施设备。老鼠的牙齿是长年生长,每年长17~20cm,为了保护嘴唇,将牙齿磨平,老鼠每周要咬齿1.8万~2.0万次,因此要不断的啃咬猪舍及仓库内的建筑,各种包装材料、电线、电缆、水管、保温材料等设施,每年在这方面维修及换新费用极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1.1.4 传播多种疾病。农村地区小孩和老人数量偏多,加上农村地区有一定的牲畜养殖数量,老鼠作为病原体载体,是许多疾病的贮藏宿主[5]。其通过体外蚊虫叮咬,排泄物污染饲料、器械和环境,以及直接接触等方式,可传播猪瘟、口蹄疫、鼠疫、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病和旋毛虫病等多种疾病。老鼠会带来大量传染性疾病,不仅会造成某些牲畜染病,由于小孩与老人的免疫力较弱,若出现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1.1.5 安全隐患。老鼠喜爱磨牙,因此,老鼠通过撕咬而破坏包装材料、建筑及设备设施的事故众多,尤其是老鼠咬损电线所引起的线路故障,甚至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1.2 农村地区老鼠生存环境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多数农村地区房屋与地面材质更为坚固[6]。过去多为土坯房、土墙、土脚地,老鼠可以四处打洞,以便安身与隐藏。但现在农村地区多为钢筋混凝土房屋,压缩了老鼠的生存空间,迫使它们向远离人类住所的方向迁移。除了路面以及房屋,其他地区山路(多为人群不常使用或在固定时段使用)以及一些荒废的耕地等区域,仍会存在老鼠,使得农村鼠害向田间进一步倾斜。且向田间迁移的老鼠会随着数量的增多再次影响到人类。再加上农村房屋较大,杂物间等物件较多的房间也容易发现老鼠,虽然材料的进步压缩了老鼠的生存空间,但天然巢穴使老鼠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7]。
1.3 农村地区捕鼠需求
1.3.1 农村小孩与老人较多,捕鼠装置的设计应更加简单,且对人的伤害更小,效率更高,一次一只的家用捕鼠夹并不适合农村的鼠害环境。
1.3.2 为保护人与家禽家畜的安全,防止中毒,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防治作为捕鼠方式,因为某些野生动物可能会因为误食老鼠药死去,被人类捡来误食会导致人类食物中毒[8]。因此,尽量避免使用鼠药,不但保护了人,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野生动物。
1.3.3 “捕鼠粘胶”一类的化学制品有毒且难以降解,捕鼠效果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1 老鼠的生活习性。老鼠是一种繁殖速度极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哺乳动物[9]。老鼠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的田间、粮库、草丛、墙角,以及下水道、厨房、厕所等潮湿阴暗的地方。老鼠的食性很广,喜爱粮食、糖、油类、肉类食品等。老鼠能够适应人类的各种复杂环境,它们的巢穴建立在非常隐秘的地方,极少会受到干扰。
2.2 老鼠的适应能力。老鼠的警觉性高,喜爱白天藏匿,夜间再进行活动,相当机灵、狡猾,行动迅速,还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10]。其钻洞本领强,常在农田、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打洞筑窝。老鼠运动非常灵活,善于攀爬、游泳,能沿几乎垂直的平面爬行,也能够在树木或电线上快速爬行。爪子弯曲成特殊的弧度,因而可以攀爬近乎垂直的地面。
2.3 老鼠的繁殖能力。老鼠的繁殖能力强,适应力极好,生存几率大,数量增长非常迅速[11]。老鼠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以交配繁殖,其怀孕期约21d,一年生5~6胎,一胎可以生4~12只,小老鼠又可以继续繁殖。这样下来,老鼠的数量就飞快的增长,难以控制。
3.1 物理捕鼠。物理捕鼠是用鼠笼、鼠夹等工具进行捕捉[12]。其中,鼠笼较为繁琐,操作不慎容易触发捕鼠笼或捕鼠夹的机关,导致操作者受伤。另外,部分鼠笼、鼠夹的灵敏度较低,或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诱饵被老鼠吃掉后,鼠笼或鼠夹仍未被有效触发,使老鼠直接逃窜。
3.2 化学灭杀。化学灭杀主要是采用药物毒杀老鼠,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13]:抗性产生、次要害鼠暴发、耐药种群形成、生态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灭鼠药并非瞬时灭杀老鼠,老鼠在食用灭鼠药一段时间后才死掉,而此时老鼠的尸体寻找不易,一般无法及时发现,需要等到老鼠的尸体腐烂发臭后才能够被发现,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从而传播疾病。此外,灭鼠药的长期使用,可能使部分地区的老鼠已经有一定的抗药性,进而让灭鼠效果下降。在农村地区,灭鼠药的投放还容易出现误食,危害人身安全。因误食灭鼠药而导致儿童身亡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捕鼠药大多会污染环境造成二次危害,也会产生经济损失,如牲畜误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3 生态控制。生态控制又称生态学灭鼠法,主要包括环境改造、断绝鼠粮、修建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主要措施有:消除耕地周围的田边、地角;农耕时去除田间的杂草;改高大田堙为低矮田堙、改小块耕地为大块耕地,减少耕地周围的田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14]。
3.4 生物灭鼠。生物灭鼠就是利用老鼠天敌和微生物手段抑制鼠害发生、发展及蔓延,常见的有猫、狗、猫头鹰、蛇类等[15]。这些天敌对害鼠起着抑制作用,所以我们要做好老鼠的天敌保护及合理引入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控制害鼠的作用。
4.1 加强鼠患监控。鼠害会给农村地区造成重大的危害,除了掌握科学灭鼠策略,还要及时开展农村地区鼠情调查,及时汇报鼠情动态,加强鼠情动态监测,旨在为农村地区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2 规范使用鼠药。农村地区使用鼠药灭鼠,居民应购买正规鼠药,同时应规范鼠药经营,保证药物质量,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剧毒急性杀鼠剂。各乡镇应选择指定店铺作为鼠药定点销售点,统一供货渠道,定期对销售点进行检查治理。
4.3 注重生物防治。农村地区捕鼠应将生态控制(生态学灭鼠法)和生物灭鼠紧密结合,在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前提下,达到捕鼠的目的。生物防治既能保证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鼠患,又能促进农村生态建设,避免生态污染,还促进了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4.4 加大智能捕鼠器研发力度。物理捕鼠、化学灭杀、生物防治等都有其局限性,但将其结合起来进行智能捕鼠器研究,就能有效地避免缺点,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加大捕鼠器的研究力度,开发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捕鼠装置有重大意义。新型智能捕鼠装置将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无污染、适应性强、捕鼠效率高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鼠患治理问题。
4.5 加大鼠患防治宣传力度。农村地区鼠患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农村各地区应该建立一些鼠患治理示范区,同时要加大鼠患防治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鼠患治理策略,号召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实现农村地区鼠害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