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环境艺术及保护研究*

2021-12-06 07:06赵文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普陀承德市承德

赵文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承德外八庙之一,规模庞大,是清朝政府举办政治活动、宗教仪式的场地。数百年来,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历经沧桑,记录着清朝的历史,见证了清朝的兴衰[2]。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是融合了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寺庙,承载着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文化艺术和环境艺术价值。通过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的研究,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保护研究,对传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环境艺术

(一)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景观轴线

在汉传佛教寺庙影响下,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部分空间都存在轴线,同时将轴线作为对称轴。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前院的纵轴明显,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分别是山门、碑阁以及五塔门,在轴线两侧成中心对称式园林绿地;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中院同样存在轴线,轴线两侧对称分布东边门与西边门,进一步增强了前院的轴线感;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后院轴线不明显,建筑的布局比较随意[3]。这是对西藏布达拉宫的仿建,体现了汉传佛教寺庙和藏传佛教寺庙相互融合的特征。

(二)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空间组织形式

在空间组织布局上,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使用庭院式与风景式相结合的方式。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内部及宗教建筑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园林。通过将乔木与花灌木错落布局,营造优美的园林空间艺术,增加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在空间上的层次感。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外部,空间布局主要采用了风景式方式,大面积种植油松林和本地的常见树种,不仅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有独立的空间,更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互相映衬,使寺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前院、中院与后院依据地势的高低而改变,做到了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大红台的巍峨气势,也有效保障了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空间完整性。

(三)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植物

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内部和周边,通过种植不同颜色、形态的植物,营造了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据统计,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有20830株树木,包括古油松、古五角枫、古卫矛、白皮松、国槐、侧柏、桑树等,其中种植最多的是油松,白皮松主要是种植在山门到大红门的中轴线两侧,大部分植物随着山势的变化自由栽植。通过植物种植的精心布局,营造了庄重的氛围,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外园林空间紧密契合。

(四)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道路

作为山地寺庙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后院道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时陡时缓,曲折迂回。前院与中院的地势比较平坦,道路比较平缓。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前院、中院和后院的道路对比,与传统的寺庙园林内部的道路对称布局不尽相同[4]。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中的道路把建筑和各种园林要素相串联,对有机的园林整体环境进行构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道路铺设材质与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的铺设材质是青砖,此外使用了少量的鹅卵石;颜色以淡黄色与青灰色为主,从整体上营造了古朴雅致的氛围。

三、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保护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承德外八庙的历史价值

《威尼斯宪章》中明确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5]。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的见证,凝结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宗教、艺术和科学价值,还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价值。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的保护,不仅能很好地传承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更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承德外八庙的历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承德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

(二)推动与外八庙风貌环境的有机融合

包括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成果展示,也是在建筑境界上对中华传统园林文化的揭示。外八庙与承德避暑山庄是统一的整体,是承德市历史文化价值的载体[6]。保护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环境艺术,是承德市发展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的保护,确保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和外八庙风貌环境的有机融合,有效保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整体风貌。

(三)推动承德市城市文化的发展

寺庙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内容,是寺庙深厚文化内涵的载体。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艺术进行保护,一方面是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对普陀宗乘之庙文化内涵的保护。通过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保护,使承德市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旅游等行业融入文化内涵,有助于推动承德市旅游经济的发展[7]。因此,加大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的保护,不但是对寺庙园林文化内涵的保护,也是对历史建筑文化的保护,更有助于促进承德市旅游业的发展。

四、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保护策略

(一)恢复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部环境,营造寺庙园林意境

1.修复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道路。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道路是和各个建筑进行连接的路线。通过修复道路铺设,能够更好的展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风采。一方面,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在选材方面遵从真实性、原始性的原则,重视道路的历史原貌,利用青砖铺设广场,利用青砖、鹅卵石、碎石等铺设道路。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前广场等保存比较完整的区域,通过方砖进行铺设,修补被损坏的地方;对于大红台前的山路等严重损坏的区域,应该重新进行铺设[8]。另一方面,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道路的铺设方式上,应充分考虑园林内的空间氛围。为了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保护,应该尊重寺庙的原有特征,确保形式上的一致性。比如在建筑广场、主要的道路上选用方砖进行铺设,营造寺庙肃穆庄严的氛围。在小路等次要道路上选用卵石进行铺设,增加庙内的灵动性。

2.加强对古树的保护,合理进行补种。首先,要加强对已有古树的保护。积极改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古树的生存条件,监测古树周边的生长环境,同时加强对古树保护的宣传,使游客能自觉参与到古树的保护中来。其次,由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前院整体轴线具有显著的空间性,可以先清除生长无序的灌木,在适当区域补种部分相近树种;另一方面,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山门至大红台的部分区域绿地比较稀疏,应进一步合理的布置阔叶树,使落叶树和常绿树两者的比例更加均衡。

(二)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自然景观的保护

任何建筑都必须依赖适当的环境而存在,因此要加强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的保护,必然要从其整体环境出发,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

1.积极保护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地形地貌。承德市地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这直接影响着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选址、空间布局等。因此,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的保护,首先要对其地形地貌进行保护,实现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艺术的融合统一。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丹霞地貌进行保护,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破坏因素,禁止开山采石等对地质形态造成破坏的活动,有效保护山体的完整性。

2.加强对山体植被的保护。油松是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园林景观中的主要树种,为了保护其原貌,可在寺庙周边的稀疏之处补种油松等植被,确保树木景观整体统一;为了确保植物群落可持续性,可以对本地的槐树等树种进行合理补种,确保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和外界环境的和谐。

(三)优化城景关系,保护景观视廊

一直以来,承德市高度重视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保护,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目前,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和周围山体已构建了和谐的景观视廊,外围景观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承德市应进一步优化城景关系,为确保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视廊空间与风景环境良好,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视廊进行严格的保护。

1.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周围对新建建筑的高度与体量进行限制,对天际轮廓线进行合理的确定,建筑如果位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视廊内,则景观视线可达性与连续性要得到保障。

2.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服务于公众所必须增加的建筑的规模要尽可能小,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要远离,使其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视觉影响减小。

3.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对禁建区域进行确定,拆除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不相匹配的建筑,使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

五、结语

作为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内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历史文化信息非常珍贵。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有超过240年的历史,是清朝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庙,其建筑风格呈现出“藏式建筑风格为主,辅以汉式建筑风格”的特征。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园林价值非常大。因此,在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建筑环境艺术的保护,在推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也促进承德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助力承德市发展。

猜你喜欢
普陀承德市承德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领”航蒲公英 “巾”彩少先队——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新普陀小学东校“红色”风采
少儿书画作品4幅
咏南昌县月池村普陀佛塔
阅读承德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河北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初探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
承德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