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6 06:24唐海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人才

唐海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唐海君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要从多路径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职教观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培养目标上,要制定协调发展的素质结构和岗位职业能力;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相适应,要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上,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以结构模块化为基础的教材体系,丰富实践技能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任教,加强对学校现有教师的培养;在质量监控上,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为加快建设成为人才强国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证”[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所在,是破除各种机制体制障碍的有力举措。”[2]为此,我们要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多方面探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 强调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定位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理论人才,更加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他们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职教观念。高职院校要树立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培养技能人才的职教观念。高职教育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各级各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高职教育应该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将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到符合职业教育特色上来,针对企业行业需要,探索建立符合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要树立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职业性,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此,高职教育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生产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得高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一致。”[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一方面,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面临着“技工荒”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突出就业导向,把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提升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路径。

二 准确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4]。高职院校要按照培养的人才具有“理论知识够用,技术能力过硬”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一是素质结构要促进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应用能力。这就要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调统一发展,促进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相互平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培养目标要凸显就业导向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也是办学质量高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把就业导向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高职学院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能够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满足就业的需要。

三 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

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设置。

一是高职院校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要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适应。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根据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尤其要对国家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当然,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进行调整的时候,要全面考虑社会多样化、多变性的需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调整,避免专业变化太快,学生和教师无所适从。

二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不同的高职学院有不同的学科优势,而不是千篇一律开设同样的专业。各院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将本校优质的学科资源与地方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对接融合,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生源状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实际办学条件,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集中办学力量,发挥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四 深入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根据行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时要突出“应用”的特点。

一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直接相关”[5]。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要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理论课程强调“必须和够用”,实践课程突出“实用和实效”,将广泛性的知识与实用的实践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高职院校教材体系构建符合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倡导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划分为一定的教学模块,按照相应的模块进行教学。一般而言,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块包含了专业模块、核心模块、就业能力模块和选学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和特点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并且要体现职教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体现学生主体,推行教材载体的多样化。

三是高职院校要丰富实践技能的课程内容。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应用”的特征。在课程内容上,既有“必须和够用”的理论知识内容,又有凸显动手能力的实践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具体生产实践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当然,高职院校倡导教师根据本校的专业情况和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践课程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更加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 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倡导“1+X”培养模式,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各有特色的人才。职业院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关的专业,允许学生在选好必修课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同时,参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优秀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同时辅修其它专业;学习有困难,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延迟毕业。这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必要求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与管理。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担任“导师”的角色,起到教学中主导作用。实现由单独的重“教”向“重教和重学并重”的转变。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演示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广泛运用到教学之中,使得讲课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上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要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这就离不开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通过学做结合,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尤其是综合实践能力”[6]。高职院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必须达到4(理论课):6(实践课),或者单独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7]。建立一支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是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任教。高职院校针对行业企业开设的专业性强、技能水平高的课程,可以聘请企业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兼职教学。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向行业和企业中引进能工巧匠和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获奖者,给予一定的流动编制,也可以向社会聘请成功的企业家、高技能人才、优秀管理者来学校兼职任教,扩充学校教师队伍[8]。

二是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培训,将专职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使这些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具体来说,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培训或顶岗,一般是半年或一年;采用师徒制,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培养实践能力有短板的青年教师。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七 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需要一套科学的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需要政府和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一种整体的合力,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督。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需要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政府的评估和监督。因此,政府部门要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宏观管理,尤其要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和评估,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学校要做好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我国高职教育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宏观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学校自主办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质量意识,对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尤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效果的评价,对于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要进行及时的改进,为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打下基础。

三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制定评价激励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对师生进行相应的奖惩。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内评价,另一方面是校外评价。校内评价是由学校的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和督导部门一起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采取教师互评、学生评教、领导点评等方式进行。校外评价一般是由上级教学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高职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校外评价还包括社会评价,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口碑是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具体表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根据职业教育特色来进行培养定位和制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科设置和课程教材建设,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贯彻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好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moe.gov,2016-03-18.

[2]白云真.深入理解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党员干部之友,2016(4):23.

[3]徐哗.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73-76.

[4]邱磊,赵磊,管大为.再认识和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的定位[J].成人教育,2018(1):73-77.

[5]王素艳.高职供给侧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4):12-15.

[6]汤百智,杜皓.论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6(3):12.

[7]李梦卿,张君第.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6):163.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2018-01-31.

G717

A

1673-2219(2021)02-0094-03

2020-11-1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6YBA145)。

唐海君(1963-),男,湖南零陵人,硕士,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九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人才
人才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