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沂南县铜井镇人民政府 王斌
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位于沂南县铜井镇马泉山,占地面积1万亩,涉及马泉村、南泉村等11个村庄。昔日岩裸露、杂草丛生、植被稀疏,周边村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沂南县于2012年引入山东金盛源集团,投资创办了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并成立了沂南县盛大庆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几年来,园区先后投入7.6亿元,大力实施荒山综合整治,持续发展有机林果种植加工和生态旅游,成为一处集生产研发、科技示范、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先后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工作联系点、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业所蕴藏的丰富能量,资产规模由2012年的15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8.8亿元,增长近58倍,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园区通过整合资源、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创新了“一地生四金”的区域脱贫攻坚新模式。
——整合涉农资金,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普遍存在信贷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工商资本进入后期资金压力大的情况。
马泉休闲园建设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注重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放,2014年以来,将林业、水利、农业、水保、交通、旅游、发改、商务等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先后整合涉农资金4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省级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中央彩票公益建设、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抚育林等五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园区建设进度,是该县实施涉农资金整合推进工程以来最大的项目。同时,结合山东省金融扶贫政策,2015年马泉休闲园又通过富民生产贷贷款1000万,协议帮助500户贫困户年增收不少于3600元,实现了社会、企业和贫困户的三方共赢。
另外,结合《沂南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马泉休闲园先后以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分别从农村信用社、日照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贷款2.34亿元,其中利用2400亩林权分13次融资1.45亿元,利用1087.4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分6次融资8900万元,及时破解了园区发展的资金难题,实现了工商资本的再投入,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放大园区农业综合效益,破解农业转型升级缓慢难题。园区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采用生产—加工—销售、生产—休闲采摘、生产—农业体验的产业化经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五化标准,实现了农业的华丽转型。
一是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园区立足生态修复优势,定位“有机林果生产、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休闲旅游”三大功能,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持续推进园区建设。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园区先后建成了7000亩的标准化大樱桃和甜柿种植基地,2020年,园区年产大樱桃600万公斤、柿子100万公斤、柿饼3万公斤、其他林果30万公斤,产值达到1.5亿元,纯收入达到4000余万元。园区注重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果园生草覆草、果树简化修剪、绿色生物防控、生态循环等先进农业技术20余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80盏,悬挂粘虫板15万张,示范应用了澳大利亚先进果园管理技术—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技术,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实现可追溯。其生产的“天华园”牌柿子、柿饼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大樱桃已通过绿色认证。
二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改变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拉长产业链条,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园区投资2000多万元,新上果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800吨恒温储存库,主要开展柿子、樱桃、桃、苹果等农林产品的深加工,并逐步打造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柿饼、柿干等林果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走进全国23家大超市,并打入韩国和日本等国际市场。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拓宽销售渠道,其中,园区加工的柿饼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售价达130元/公斤,实现了高质高价。
三是拓展农业休闲功能,放大资源效益。园区将现代农业与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养老度假、观光采摘等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多极发展。投资1.2亿元,建设了民俗文化馆、沂蒙书画院、旅游接待中心、度假木屋、观光采摘园,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建设连栋温室1万平方米,栽植名、优、特桂花树1000余棵;保护性移植长寿果、黄连木、沙树等珍稀古树70种、160余棵,放养日本锦鲤2万余尾,养殖孔雀、天鹅等多种名贵观赏动物,布局奇石1000余块,使得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和,为园区拓展休闲养生功能提供了环境保障。2019年,园区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
——创新“一地生四金”致富模式,带动区域脱贫发展,破解群众增收难题。建立与4个省定贫困村、7个插花村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合作社、入园经营等方式,实现一地生“四金”,带动了区域脱贫增收。2016年底,410户、586人实现脱贫,园区覆盖的11个村中有2个贫困村、7个插花村实现了整体脱贫,2个贫困村实现了80%的贫困户脱贫,2020年,实现了全部脱贫。
一是土地流转获租金。园区开发之前主要是荒坡、裸岩,不具备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条件,土地流转价格每年每亩只有100~400元。园区开发后,土地流转价格提高到每亩1000元以上,先后流转了11个村202户贫困户的616亩土地,户均增收3000元;流转村集体荒山、林地6600亩,每年为集体增收36万元,每个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二是园区务工挣薪金。园区与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到园区从事果树管理、果品加工、保安保洁、餐饮服务等工作,130户、195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园区就业,月工资2400~2800元。
三是入股合作社分股金。保泉、蒙泉等4个省定贫困村利用上级200万元扶贫资金与园区共建800亩樱桃园,村集体折股合30%,收益的7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增收,实施动态管理,分类量化。2020年,112户182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200元。南泉、红峪庄等7个插花村60户贫困户,以150亩土地入股马泉果树种植农场,在每亩每年保底收入800元的基础上,年底根据农场经营情况进行分红,2020年户均增收3000元。
四是入园经营得现金。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周边38户贫困户开办了小商铺、农家乐,68户贫困户在园区出售农产品,或烙煎饼、卖小吃、进行手工制作等,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