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
(仪陇县度门街道办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仪陇 637682)
种植工作进行前,我们需要先清除田间杂物,做好除草工作,翻耕土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在播种前需要保证土壤湿度有助于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可先进行土壤水分的测量,若是水分不足,需结合实际进行适度灌溉。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大部分土壤都适合种植玉米,从高产的角度来讲,还需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利于进行灌溉排水且地势平坦的地块[1]。
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于其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选种能够保障种子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提高发芽率,促进生长。品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结合种植地的气候、土壤墒情等进行选择,同时综合考虑玉米的抗病性、抗倒伏性等。优选地区农业部门大力推荐的品种,同时还需结合地区玉米的成熟期进行选种,保证其能够按期成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选好种子后可进行种子处理,先要挑去干瘪、患病的种子,之后可运用药剂拌或是包衣,可以浸种催芽,提高发芽率,降低病虫害对于种植工作的影响。
玉米种植时,种植温度要高于10 ℃左右,若是地面温度稳定在6~7 ℃,可直接进行播种。播种期需结合种子品种、各地气温气候等因素合理选择播种期。当前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播种工作会应用到各种农机,播种机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率。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播种量、间距、行距、深度等等,提高玉米播种标准。小规模种植则可以依靠人工进行。种植完成后,可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进行喷药、施肥、浇水等工作。另外一定要注意合理密植,种植植株的数量需结合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保证种植密度合理,玉米可以获得充足的养分[2]。
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更多地会应用到混合栽培的方式,将玉米和其它作物进行间作,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作物生长,保证作物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还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例如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在保证种植密度合理、品种选择科学、水肥合理等前提之下,该种植方式能够有效进行土壤结构的改良,能够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是一种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种植工作的开展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合理灌溉有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尤其是要注意玉米发芽、灌浆等阶段的水分管理。自玉米发芽至抽穗开花时期,其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要保证水分充足,土壤中水分含量需在80%左右。玉米灌浆时期,应结合气温等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灌溉。生长的中后期,若是遇到降水比较多的天气,还需做好排水工作,以免影响土壤透气性导致玉米生长受到影响或是出现倒伏情况。
施肥需结合玉米生长实际以及土壤墒情等进行。为保障玉米生长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在施肥的时候,可结合不同条件与需求科学选择肥料,明确施肥时间。施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施足基肥,这有助于为其后期生长奠定良好基础。后期施肥可选择氮肥作为主要肥料品种,磷肥和钾肥等肥料作为辅助。
玉米种植工作完成后,在其生长阶段,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查苗工作,一旦发现缺苗情况,要及时进行补种,同时种子品种不宜更换。可以从密度较大的地方进行移栽。玉米长出3~4片叶子后,要进行间苗,5~6片叶子后,进行定苗。定苗需遵循去杂留纯、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的基本原则,每个定植穴中留下1株健壮苗。
合理除草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合理除草可避免杂草和作物争夺养分。杂草少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除草。若是杂草多,可进行化学除草,能够提高除草效率与除草质量,但是要注意除草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避免用药不科学或是用药量过多导致出现严重的药物残留。玉米封垄前需进行2~3次中耕除草,为玉米根系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玉米定植阶段以及玉米叶片生长到10片左右时,都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工作[4]。
病虫害始终困扰着玉米生长。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蚜虫、地老虎、玉米螟等虫害,针对这些虫害需做好有效防治,合理应用物理防治的方式,利用害虫特性,合理应用捕虫灯、粘虫板等方式消灭害虫;了解和掌握害虫出现的规律,提前做好防治和检测,可以通过引进天敌的方式进行防治;要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
玉米常见病害有大小斑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疾病类型。为预防上述疾病,可提前进行土壤和种子杀菌,避免种子、土壤中含有病菌,增大患病几率。还需加强农业防治,提高玉米植株对于病害的抗病能力。另外避免重茬、合理密植、人工清除病株等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进行病害防治。药物选择同样需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保证剂量应用合理,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更多有效的玉米种植技术应用于实际种植工作中,怎样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促进玉米种植工作的生产,是当前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还需一如既往地重视种植技术的探讨和应用,合理应用技术,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种植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