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罡
“中国艺术新视界”艺术展览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资助作品成果运用的品牌展览已经在全国多地展开,全方位地展示了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青年创作人才作品成果,现场观展人数超过百余万人次。在行业内和社会范围产生较广泛的影响并受好评。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共资助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项目1091项,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337项。“中国艺术新视界”艺术巡展,共遴选了352位艺术家的517件(组)作品组织策划艺术巡展。这些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中,有高等院校的教师,也有美术馆、博物馆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在社会独立打拼的青年艺术才俊。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默默耕耘、潜心创作,作品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漆画、工艺美术、雕塑、油画、水彩(粉)画、版画和摄影9个艺术门类。展览通过主题策划、学术梳理呈现出国家艺术基金美术类资助成果和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沛然活力与动态景观。
参展作品既有《甲午战争120周年祭》《红军东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词选抄》等重大历史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宏大叙事,也有《瑶山情》《维吾尔族巴扎》《穿越无人所知的塔什库尔干》和《农村劳动者》《乡间长白》《布里亚特的冬日——思》《还乡拾遗》《印象•东北》等关于民族文化、日常记忆的温情表达;既有《血色——史迪威公路》《茶马古道》《边地行走》《工业备忘录》《手机围城》等对家国情怀、社会景观的当代思考,也有《光影·山水》《四季太行》《寄梦丹霞》《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山水画》等对山水意境、人文价值的美学诠释,还有《中国梦——飞天》《中国梦——56个民族共同的梦》《丝绸之路沿线山水画创作》《丝路使者》《乐守——民间手艺人》《天工开物·琢玉图》等作品紧随时代脉搏,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工匠精神等时代主题展开创作。
同时,青年艺术家通过《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像复制及白沙壁画经典复制》《老子百品》《华夏器韵》《“五大名窑”瓷壶创作》《历代文人咏徐州诗文作品》等创作作品与传统对话,向经典致敬,在乐守传统的同时孜孜求索、寻源拓进,《家居生活艺术再创作》《本·源》《长河韵》《盛世益州》《残秋图记》等作品或在传统技艺上进行现代艺术审美的转化,或是在现代的艺术语言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味,显示出青年艺术立足传统,面向当代的创作方向。
这些参展作品反映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创作激情和创新精神,展现了艺术基金资助成果的示范性、类别的丰富性和主题的多样化特点,彰显出当前中国青年艺术创作沛然生长的活力,已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艺术基金通过系统的资助参与到当代青年艺术的文化建构中,既作为积极的文化与价值引导,也提示着当代青年艺术发展的文化方向。“中国艺术新视界”作为艺术巡展主题,以“中国艺术”界定了青年艺术的文化身份与属性,既是开放、充满活力的、多元的当代中国美术的总称,也鲜明地提出了当代美术发展的“中国方式”;“新视界”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纳入国家艺术视野中的新艺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展览的规格,二是指青年美术家的创作视野,特别通过展览展示青年艺术家如何观看与表达当代世界。
展览内容上打破了艺术题材限制,根据参展作品内容,分别策划了“自现实”“观山水”“致经典”“寻史迹”“再造物”“时代新赋”“传承乐守”“寻源拓进”“历史国魂”“吾土吾民”“都市景观”“林泉造物”“翰墨心印”“影像叙事”等不同主题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中国艺术新视界”的整体面貌,结构性地展示出青年艺术人才对“古与今”“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现实”“文本与实物”等问题的思考。在不同艺术题材的对话中体现出青年艺术家的思考角度和各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意在反映青年创作者们面向当代现实,立足传统传承创新的内在追求,呈现出当代美术有筋骨、有温度、有内涵、有审美的整体作品面貌。
“中国艺术新视界”艺术作品巡展先后在29个省级行政区,共在40个城市举办了47场艺术展览。随着艺术巡展工作的不断推进,艺术基金结合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和各地区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专题策划,精心统筹。
艺术基金以“为时代画像”为主题,在2019年推出了“中国艺术新视界”系列展览。“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为时代画像”围绕艺术为人民创作的方向,立足现实、发现人才、推出精品,“为时代画像”就是当代艺术创作之魂,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总号角。巡展分为四部分:“世相”关注现实题材创作,“照物”关注山水题材,“印迹”致敬中华民族历史迹脉和伟大精神,“考工”主要展示工艺美术作品的精致。新加坡站则以“青春艺境”为主题展览,分为“写意”“造境”“映真”“化迹”等四个部分,通过青年艺术作品反映中国当下青年艺术工作者视角中的社会镜像,人文风貌和精神世界,在作品的欣赏中传播中国文化,体察中国社会发展的脉动。
2020年艺术基金聚焦时代精准发力,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了“新时代图景——决战脱贫奔小康”主题展览。展览呈现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参与、见证、感受和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艺术轨迹。这一主题,一方面突出了时间节点的特殊性,即“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时;另一方面,“图景”二字深具学术内涵,艺术以图像为基础而呈现,图像经过艺术家的主观选择和内化外化为景致、景色和景象,反映出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景”是主体对客体即外部世界的主动构建,带有愿望和期盼之意。以呈现当代青年艺术创作鲜明的时代主题和优秀的学术面貌。
展览期间,结合巡展各地展览主题,组织当地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青年评论员、艺术机构从业者等专家学者就国家政策支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方向、青年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形式和地方文化生态间的关联等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学术探讨。研讨会议题包括“当代美术与国家主流文化的关系”“当代中国美术的形态”“国家政策与当代美术发展”“从基金扶持项目看青年艺术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宏观议题,也有如“岭南文化的创新精神与当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文人画精神的延续与当代艺术生态创新的路径探寻”“海派艺术发展的新视野、新思路、新路径”等艺术层面的专业探讨。
2019年,艺术巡展不断拓宽学术内涵与外延,围绕“守正创新——当下青年艺术创作的问题与展望”“当代青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艺术形式创新:红色文化为例”“艺术创作中的意象观与写意手法: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寻求当代艺术精神表达的途径”“当代青年创作与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传统功能性艺术吸收、借鉴后的艺术再造”“文化的多样性与当代青年创新的路径”“全球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研讨。
研讨会上,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开放交流,从细致生动的现象讲述,到国家、历史层面的深入分析,通过思想的碰撞拓展了展览深度和学术内涵。
研讨会的深入交流激发当地美术馆、艺术机构、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工作热情,激发艺术创作者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了青年艺术家的眼界和思路。研讨会发言经汇总整理形成专题稿件,通过媒体发布学术成果,“青年艺术家应在作品融入时代审美”“文艺作品‘百花齐放’尽显大国胸怀”“艺术生态和青年作为”“艺术展不能局限于‘展’”等专家发言引发了进一步的讨论。艺术展以作品为展示,以研讨促交流,建立起地方文化生态新一轮的对话机制。
艺术基金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加强文艺评论实践,组建青年评论员队伍,邀请各地相关领域的青年评论员参观展览,参加展览开幕式和研讨会,撰写评论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同时对艺术基金资助成果进行深度评论,发挥资助项目的社会效益。在展览期间《本土文化意识下的视觉经验》《成长的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之间使精微之力》《承袭传统文化精髓,保持艺术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国家艺术基金引领当代青年“面向未来”》等评论文章围绕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作品资助成果和意义进行系统讨论和理论建构。
“中国艺术新视界”艺术展在宣传上推出丰富的报道内容,做到展前有展讯,展中有通稿,展后有侧记,艺术家专访、评论员文章、研讨会内容等多种形式,深入发掘艺术展览的亮点和特色,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矩阵。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级媒体,网易、新浪、凤凰网等门户网站,江西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济南电视台、厦门电视台、《江西晨报》《大公时报》《济南日报》《吉林日报》《南方日报》《渤海早报》、上海新闻网等地方媒体,以及雅昌艺术网、博宝艺术网、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网等专业媒体对展览情况做了全面报道。
艺术巡展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方式扩大展览受众面和影响力。展览在光明网制作大型网络专题页面,分版块对巡展路线、参展艺术家、学术活动、全景展厅、作品展示和出版物进行系统全面的展示。艺术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策划“策展人带你看展览”等直播活动,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专业性。光明网首页及文艺评论频道的总点击量已超过1500万次,展览专题页面浏览量达100万次,全景展厅累计点击量500万次,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00万人。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超过2000万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50万人次。
“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一位观展的老先生说他不相信如此高质量的作品是出自年轻人之手,为此他还专门向布展人员进行了求证。“水平很高、风格独特”是对展览的总体评价。“闲暇时光,我愿意到莞城美术馆找找灵感,这次算是来着了,可以欣赏到高规格的艺术展,真是大饱眼福”一名生活在东莞的艺术工作者如是说。“我本来是去旁边的大剧院看演出,但是却深深地被这场美术展吸引了,走进来就不想出去。”一位济南市普通的市民,他是第一次看美术展,觉得很震撼。“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整体提升,老百姓生活好了。在解决温饱之后,我们也应该对艺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巡展在各地引起广泛关注,吸引众多职业艺术家、艺术专业院校学生、文艺工作者等专业观众观展,也覆盖到国际访问学者、文博系统工作人员、普通市民、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南昌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组织艺术相关专业学生专程观展,巡展现场观展总人数约200万人。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艺术人才是推动我国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生力军。艺术基金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搭建施展才华、抱负的空间和平台。“中国艺术新视界”艺术作品展览覆盖范围之大,受众层面之广,宣传报道之充分,学术建构之深入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说话,既达到了切实有效的宣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艺术基金资助成果的社会效益。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正在用自己的创作践行着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注入更深沉和持久的文化力量。也希望通过系统的资助参与到当代青年艺术的文化建构中,既是积极的文化与价值引导,也提示着当代青年艺术发展的文化方向。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体现时代气息,彰显大爱情怀,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创作激情、勤奋的工作作风、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