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信玉
2020年,赣县东河戏高腔剧目《抢伞》与江西其他6个剧种的剧目组成江西折子戏专场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亮相。作为东河戏高腔传统的经典剧目,此次展演的《抢伞》再现了东河戏高腔剧目的艺术魅力。
赣县东河戏起源和形成于赣县田村、白鹭、南塘、睦埠一带,由明代嘉靖年间的清唱“坐堂班”发展而来。每逢喜庆与节日,当地人会请这种“坐堂班”围桌而坐,演唱着一种古朴的“弋阳高腔”,用以酬神还愿、祈福消灾、喜庆典仪。也正因此,东河戏的高腔剧目多为正剧,演绎着关于忠孝节义、世事人情的历史故事和传奇名篇。此后,东河戏受到昆曲、宜黄腔、祁剧、桂剧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成融高、昆、乱弹三大声腔的地方剧种。在这些相互借鉴、不断吸收、竞争发展的历史中,东河高腔的艺术魅力筑牢了传承百年的群众基础。
东河戏起于明末清初,盛于清咸丰到光绪年间。繁盛时期,当地出现的戏班多达30余个,演出剧目近百出,其中“玉合班”和“凝秀班”两个班社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流传范围遍及周边各县及粤东、闽西等地,并对当地戏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清末民初,因战事频繁,东河戏班社出现了凋零的境象。不过由于东河戏植根赣南大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上个世纪中叶,东河戏又出现了“一票难求”,甚至“抱着被子排队”①的盛况。但不久,又遭遇了二次萎缩。
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古老的剧种东河戏几经考验,时起时落。2020年,东河戏《抢伞》在戏曲百戏(昆山)舞台的展演,又将东河戏推上了国家级盛典的舞台,让全国戏曲爱好者一睹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本次东河戏展演剧目《抢伞》,出自宋元南戏五大名剧《拜月记》(又名《幽闺记》),为东河戏传统高腔剧目。讲述了宋战乱年间,秀才蒋世隆与妹妹走散,路遇同样走失亲人的尚书千金王瑞兰,两人愁绪满腹,以伞为媒、患难相扶,定下了一段美好姻缘的爱情故事。
爱情主题,是中国传统故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关于爱情,经典戏曲剧目中有诸多感人的描写。如《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西厢记》中“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长生殿》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桃花扇》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等等。此外,《浣纱记》《娇红记》《汉宫秋》《梁祝》《紫钗记》《孟姜女》《荆钗记》《钗头凤》等无不是写尽爱情相知之美、相思之苦、相许之深、相守之谐、相离之痛。
《抢伞》是一次才子佳人的邂逅,其中青年男女的彼此对话、试探、风雨同济而产生的情愫,平凡而生动,真实而美好。其中有几个情节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巧合,两人都走散了亲人,正在寻亲,而且世隆妹妹的闺名瑞莲与瑞兰声音相仿。这种巧合暗示了两者缘分匪浅。二是世隆欲弃瑞兰于雨中不顾,奈何瑞兰求助才共伞而行。看似无情,却是君子所为。世隆谦谦君子的品行得到彰显。三是扭晒襦裙,瑞兰的衣裙打湿,请世隆帮忙拧干。当时两人各怀心思,总是扭错方向,细节真实令人会心。四是互相试探,一个要问是否“吃茶”,另一个故意“散落”金钗,两人欲说还休的情意得以互相倾许。一把雨伞,你推我让,羞羞答答,互慕生情,互许终生,这段邂逅的场景带给观众的是爱情的美好体验。
东河戏的高腔是该剧种最早所使用的古腔,它的存在是贯穿着东河戏发展始终的。此次登台的《抢伞》作为东河戏高腔的经典剧目,具备了许多东河戏高腔音乐特色。开场时瑞兰的第一个唱段“满腹愁”曲调中,起腔便运用了东河戏高腔音乐中的“旋律大跳”,以五度至八度甚至八度以上的旋律大跳跳至高音起腔,以假声歌唱,表现出瑞兰在与亲人失散后惊慌失措的情形,接着又用一个四至五度甚至七至八度的突然下跌来表现失落的心境。该段演唱时运用了波音作装饰音润腔。此外,本剧音乐还沿袭了《抢伞》在东河高腔传统剧目的特点,通篇音乐采用曲牌【红纳袄】。虽然只有一支曲牌,其旋律通过板式的变化、正体与变体的相互交替、反复运用而显得生动灵活,听后不会觉得单调和累赘。生旦唱腔同宫同调,旋律舒展、表情细腻,完美地呈现了传统东河高腔《抢伞》的一贯音乐特色。
从剧目的表演来看,该剧人物表演细腻,两人从寻亲、误会、相遇、相识、相济、相知到相亲的情节发展自然而美好。剧中道具“雨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伞”是同行的理由,“伞”在表演过程中,有很多生活中提炼的动作:相互推搡的身段、风雨中的摇摆,收伞的舞台动作都非常经典到位。
传承传统戏曲,复排传统剧目是基础性工作。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到的“开手学戏,必宗古本。而古本又必从《琵琶》《金钗》《幽闺》《寻亲》等曲唱起”。[1]东河戏《抢伞》的复排及本次百戏盛典的展演,是传承东河戏的一次初试。
2014年,东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复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的要求。党和国家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把握机遇,传承和发扬东河戏是当下所要思考和努力的。无论是挖掘、保存、记录、整理,还是重组、复排、研究,东河戏的保护和传承还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东河戏这一古老剧种能走得更远。
注释:
①依据东河戏非遗传承人幸巧玉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