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

2021-12-06 04:09李瑞记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村民

李瑞记

(菏泽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但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在基层,没有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进程。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机制,及时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社会活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自1980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成立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以来,以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治理也逐步发展起来,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基层治理主体不断扩大

近年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内容可以看出,社会基层治理的参与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并着力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新时代,我国社会基层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之前的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化治理主体转变。就我国基层治理体系来讲,它着力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治理客体是谁”三大问题。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对象就是在基层社会领域内人民群众面临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象[1]。当前,我国基层治理的主体主要由党、政、企、社、民等构成,即基层党委、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基层社会里的各类传播媒体,体现了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也标志着我国基层治理的主体在不断扩大。

2.基层治理内容更加丰富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日益丰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升,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这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新时代,基层社会面临着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等现实问题,民主协商能够在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中发挥集思广益、真诚合作并形成广泛共识的优势,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总体上讲,民主选举为基层民主提供了必要前提,民主协商是广大群众形成合意的重要环节,民主决策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基础,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实现民意的关键环节,民主监督则是确保基层民主顺利落实的重要保障。“五个民主”构成了新时代基层民主的核心内容,五个环节紧密结合,共同规范着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运行过程,也使基层治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进而更好地推动着基层治理达到善治。

3.基层治理方式更加多样

当前,我国社会基层治理方式更加多样化,主要有民主讨论、法律调节、行政干预、道德规范、友好协商等形式,其中,自治、法治和德治是三种主要的治理方式。首先,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民主协商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提升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基层政府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引导村民通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逐步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提高自主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基层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民主协商,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活动,共同维护基层社区的公共秩序。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实践也增进了基层治理的实效性。以法治下乡等为内容的普法宣传教育方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法律氛围和法治保障[2]。再次,坚持以德治理基层社会事务,把德治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我们要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到社会具体事务管理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德治化解社会基层矛盾,融洽邻里关系,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

4.实践机制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地实践与尝试,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基层治理创新机制和方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农村地区可以开展以社会、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自治试点。2015年,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协商民主联动机制,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及时化解各种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地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纷纷致力于探索不同形式的治理机制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农村基层事务由村党支部牵头,经过村“两委”会议协商,村民大会会议表决,实行民主讨论公开协商的方式处理。这是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事务的处理效率。

二、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城市街道办、农村乡镇、基层社区等基层党建组织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城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自身组织的各项建设,拥有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过硬本领。但是,某些基层党组织管理比较涣散,社会治理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从思想识识方面来看,有些党员在对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产生了模糊认识,基层组织党建薄弱,党员工作焕散,组织纪律性不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主体地位弱化,严重影响了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力。从治理方式来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基层社会事务处理过程中,集中有余,民主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普通党员主动性的发挥[3]。从党内生态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个人主义至上,污化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良好生态环境,影响了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2.乡村资源流失严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层人民群众在民主协商基础上行使民主权利,自主处理基层社会事务的基层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普遍面临着形式化问题,村民自治流于空转,村民在开展民主管理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民主参与。在经济方面,尤其是税费改革后,由于乡镇财政的不足,村庄在水利等公共设施的提供和维护中缺乏必要的公共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使得村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开展自治活动。一些村庄垃圾围村,河水污染严重,村民难以在集体行动中实现对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在人力资源方面,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农村都存在精英人才外流的现象,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挣钱,妇女老人孩子留守乡村务农,也造成村民自治事务无法高效开展。我国普遍存在着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偏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农村经营土地制度不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够、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乡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3.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备

在乡村社会里,有效治理离不开一套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就乡村民主治理来讲,针对村民自治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筑牢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向心力。在德治方面,传统乡土文明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现代乡土文化还没有形成,某些农村地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攀比之风盛行,乡风大不如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也不如从前紧密了。在法律意识方面,部分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强。有些干部从官本位出发,一言堂,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一些村民的法治意识淡薄,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我国对乡村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偏少,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守法意识不强。总之,村民自治群众基础不牢,德法并治的效果不显著,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备。

4.城乡发展不均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这里的不平衡主要指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一是城镇体系的不合理弱化了城乡协调治理能力。在基层社会层面,我国普遍存在着小城镇对农村辐射力度不足的现象。许多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散乱无序,沿公路两侧蔓延。一些乡镇企业和村民在公路沿线选址建房,形成了醒目的“马路经济带”,不仅侵占了大量农田,还破坏了基层社会的生态环境。二是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福利待遇不均等。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民进城务工,在城市置业安家,他们虽然实现了“非农业户口”形式上的转变,但没有享受到与“非农业户口”相对应的公共福利服务[4]。三是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长期拥有“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传统,乡镇党委和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主要力量,但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基层群众参与的能力相对不足,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的效果不明显。在一些边远的落后乡村,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对基层社会事务漠不关心,参与度偏低。

三、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实现转型的路径分析

基层社会治理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指针。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

1.加强社会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四个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本领,提高他们依法治理的协调能力。防止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协调各方利益,把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社会,把党的惠民声音传递给基层群众。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积极解决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树立党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4]。

加快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基层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性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制定一套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

2.夯实村民自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建立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应采用多种途径,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的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农民勤奋致富,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夯实农村自治的社会基础。我们根据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需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乡村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进一步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高效农业发展。通过乡村土地合理流转,稳定土地承包政策,激发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同时解放出来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创办民营企业或进城务工,实现农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清理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5]。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制。培养和选拔年富力强、甘于奉献的村级领导干部,同时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大批优秀人才。积极动员乡村外出精英返乡置业,振兴乡村,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治理建设当中,发挥他们在乡村综合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乡镇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为乡村综合治理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不干预村民自治事项的情况下,为村民委员会解决乡村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

3.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制度,是人民群众通过民主协商参与管理乡村公共事务的重要方式。新时代,乡村社会亟需建立党领导下的组织完善、服务到位的村民自治制度。广大村民应当按照村民自治的章程和相关规定,逐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基层群众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级公共事务监督机制,实行民主治村、民主理财、民主管事,实现美丽乡村有序治理。在村级事务治理中,我们要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依法治国思想的总要求,加快乡村立法步伐,依法依规治理,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乡村群众学法守法意识,引导他们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处理基层事务,化解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健全乡村法律监督体系,使基层治理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5]。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土文明,借鉴现代文明成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健全乡规民约,因地制宜,通过广大乡村的家风建设、道德评议等来提升以德治村能力,以实现乡村善治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4.切实发挥基层协商民主功能,实现基层治理民主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应当积极引导村委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平等协商、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积极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民主化、民主协商制度化,尽可能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实现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应当根据习近平新时代民主协商思想,更新思想观念,转变社会管理思维定势,牢固树立自由、平等、理性的民主协商意识,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引导基层人民群众明辨是非,养成理性民主协商意识。同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的议事程序和群众监督机制,采用治理主体多样化的民主协商形式,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作用,增强基层多元化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协商能力,拓展他们的协商渠道并丰富基层协商形式,有助于发挥基层协商在基层治理中集思广益、化解矛盾和形成合意的独特功能。积极倡导生动活泼的民主协商氛围,坚持兼容并包的民主精神,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表达,逐步提高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打造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满足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

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公共基础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变更登记、抵押融资等配套办法,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盘活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乡村经济振兴,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基层的矛盾将会逐步减少。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户籍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社保和公共服务公平化,缩小城乡管理差别,切实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正当权益。着力推动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对接,以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实效。城乡融合是在公平、自由和平等基础上城乡资源的交换,致力于追求城乡共赢。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着力促进城乡各种资源在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之间均衡流动,以更好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创新实践活动机制,以打造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加强乡村党支部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实现乡村多元化治理新体制,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管理科学化。

猜你喜欢
民主协商民主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中国式民主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软实力视域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探析
论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