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林
(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人民政府,重庆 404600)
禽流感是土鸡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疾病。该病传播速度较快,甚至间接传播给人类,从而导致人类健康与安全问题。因土鸡实际年龄、品种、繁殖状况和抵抗能力的差异,禽流感传播时会发生不同变化。感染禽流感的病鸡消化道与神经系统会出现异常,体重将大大减轻,精神状态差,产卵率降低。感染程度较高的,会出现流泪、腹泻和持续打喷嚏等症状。一旦发生禽流感,养殖者未能及时发现和预防,会导致整个鸡舍土鸡死亡,甚至危及周围人员生命。
土鸡感染马立克病害,身体很快出现虚弱症状,部分土鸡患病后无法行走,前腿与后腿呈张开情况,头颈开始僵硬。患病土鸡背部与尾巴上羽毛不断脱落,皮肤粗糙。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土鸡眼睛转变成灰色。此时,土鸡视力已受严重损害,瞳孔也将慢慢缩小,无法睁开眼睛。为预防马立克病害发生和蔓延,需通过疫苗与环境消毒方式预防和控制,一旦发生土鸡患病情况,必须果断地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感染整个鸡舍。
土鸡养殖过程中,法氏囊病害是一种高度传染性流行病。该病害在一年内土鸡不同生长阶段发生,当发生这种病害时,很难观察到典型病例,这使养殖者无法提前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与蔓延。发生法氏囊病害时,土鸡通常已达到病害晚期,无法治疗。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发生法氏囊病害,一般症状是持续腹泻并伴随出血。土鸡育雏阶段易发生此类病害,若发生感染,将立即传播到幼崽。因此,养殖者需严格控制病害发生,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鸡种质量会影响土鸡患病。因此,在引进鸡种时,养殖者需采用科学引进方法确保鸡种质量。在引进时,有以下两种形式,分别是雏鸡与种蛋,引进形式虽不同,但必须保证正规来源,确保引进高质量鸡种,提高土鸡养殖优质性。鸡种引进过程中,必需对养殖者鸡种进行检查并隔离,以防止病害鸡种进入鸡群,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养鸡过程中所选饲料特别重点,合理选择饲料能有效促进土鸡的快速生长。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其蛋白质含量非常重要,通常将粗蛋白质超过20%且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干物质称为蛋白质饲料[1]。科学的配置饲料是土鸡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0~4周的仔鸡饲料要求每千克饲料应含蛋白质20%~21%;5周以上的土鸡饲料应含粗蛋白质18%~19%/kg,其中还应含1%的钙和0.65%的磷,尤其注意日常鸡粮中氨基酸的平衡,从而满足土鸡生长营养物质需求[2]。林下散养土鸡的日常粮食可喂食玉米、谷子、米糠等农作物,还可喂食南瓜、红薯、青菜、白菜等瓜果类蔬菜以达节约饲料成本的目的,同时,保障土鸡的食品绿色健康。
不同环境会诱发土鸡发生各种疾病。例如,低温经常诱发土鸡呼吸系统疾病,养殖者需定期对鸡舍通风,确保鸡舍中有新鲜空气,鸡舍中即使存在病菌,也会降低病菌浓度,可以更好预防。同时,细菌感染途径包含鸡舍垫料,养殖者需经常更换垫料,确保鸡舍环境适合土鸡生长。养殖者饲养水平较高则会养殖出高质量土鸡。鸡种引进前,养殖者对鸡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确保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鸡种引入。其次,仅消毒鸡舍环境是不够的,养殖者每天必须对土鸡食用饲料槽进行消毒,确保土鸡进食过程中不含病毒,并为土鸡提供良好环境,减少病害传播,从而降低土鸡各种疾病发病率。此外,孵化小鸡时,养殖者要确保孵化器具干净卫生,对孵化器具定期消毒,确保无菌性;同时,为预防病害发生,养殖者自身也需注意串舍导致病害传染,若发现土鸡患病,及时隔离并治疗。
土鸡养殖过程中,预防作用远大于治疗。预防是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决定着土鸡是否养殖成功。其次,疾病类型不同预防措施不同,例如,为预防马立克病害,养殖者需在1 d龄时,在土鸡颈部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5~7 d龄的土鸡,使用传支H120疫苗与法氏囊B87疫苗混合饮水,同时使用新城疫IV疫苗(或V 4疫苗)滴鼻或点眼进行免疫;24~28 d龄土鸡,使用2倍量的新城疫I疫苗进行饮水免疫,60 d龄土鸡需注射新城疫IV疫苗免疫,确保接种当天不能进行消毒。若对禽流感病害,在高发期可进行类减蛋油疫苗接种。法氏囊病害主要治疗药物是弱毒疫苗滴口。若无法预测疾病时,预防可使用常规方法,即在土鸡饮用水中添加药物。
在鸡舍群发病害时,首先确立病因并对症用药彻底根除病发可能性,在土鸡饮用水中加入富含电解质的药物增强抵抗力。若土鸡细菌感染,使用恩诺沙星的哇诺酮类药物、多西环素或氟苯尼考掺入饲料中进行治疗;若土鸡发生支原体感染,使用泰乐菌素、红霉素、氧氟沙星或支原净药物进行治疗。土鸡发生呼吸道感染时,接种血清抗体疫苗,利用抗生素防止病菌继发感染,同时使用双黄连等具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土鸡养殖过程中,养殖者需综合预防常见病害,提高土鸡抵抗力与免疫力。在预防时,养殖者确保清洁无菌鸡舍环境,掌控饲料用量,提前打疫苗预防;在土鸡发生病害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保土鸡安全生长,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