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婴,葛永红,符鑫博,陈敬鑫,吕静
(1.渤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121013;2.渤海大学 实验中心,辽宁 锦州121013)
食品学科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企业服务意识要求较高[1],科研实验室又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着重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和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场所[2]。获评“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渤海大学的重点发展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逐年增多,学院发展迅速,具备较为完善的硬件平台和一流的科研工作条件。依托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服务辽宁省地方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的逐年递增,科研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也随之增多,从初期的课题研究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到现今本科生参与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放课题、各类赛事等及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科研实验室的实验活动越来越多。在如何为师生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保证好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就成为平台科研实验室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食品学科的专业特色及自身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学院层面的安全制度和监管到本学科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着重对科研实验室建设进行全面总结。
坚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4]。首先,从学校到院系都制定了完整明确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显示各级安全管理责任和任务分工。学院科研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分为5个,依次为水产、安全、粮油、果蔬和肉品研究所,每个研究所有若干实验室,由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管理,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岗位责任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院、研究所(按研究方向)、实验室三级管理,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坚持做到每一处实验场所,每一台设备都有人负责。
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领导、研究所(方向)负责人、实验室管理员等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职责[5]。学院建立安全巡查员队伍,成员由学院领导、实验系列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及时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
学院建立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院领导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全面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职责;科研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统筹实验室各项工作;科研实验室专职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具体到每个实验环节的监督管理,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6]。安全管理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发现和及时上报实验室安全问题。每个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和实验室管理员都与学院签订了安全责任书[7],共同负责本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由科研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各研究所有开展安全教育、实行安全管理、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和紧急处理安全事故的责任。
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强调安全操作规范,是实验室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是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8]。
每位学生入学时由学校统一发放《渤海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由学院派专任教师着重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学院网页设立专门的板块开展安全教育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宣传[9]。科研实验楼内放置展板,展板内容包括实验室一般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电气安全、常见事故处理等,提醒师生从事科学研究要时刻注意安全第一。学校和学院定期举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事故应急演练,让学生认识各类灭火器的区别,了解实验室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灭火要点,了解实验室内个人防护物品的用途(如护目镜、洗眼器、防毒面具、防护服、喷淋装置等)。
每位学生和新入职教师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前首先在学校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在线学习,了解实验室内各种化学、生物、电气、辐射、特种设备、消防安全等实验室常识,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考试,成绩合格后方有资格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前还要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组织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培训,再次强调实验室常规仪器的规范操作、实验室内各种低值耗材的使用、配制试剂标签的规范填写、易制毒、易制爆等管控化学品的领用和使用等注意事项及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等实验室内具体操作,进一步了解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执行的规范性,并由实验室管理员做好实验室安全培训记录归档工作[7]。由高年级的研究生协助新生做好常规仪器的实际操作示范,保证新生在培训中都能实际动手演练,从而保证新生能更快地适应实验室,尽量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仪器损坏。生厂车间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包括车间内大功率、高电压仪器的双人值守。使用大型仪器时还要由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单独的仪器培训,确保掌握和熟悉大型仪器的操作规程后对大型仪器实行预约使用制。
每个科研实验室内都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配备有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的温馨提示和实验室事故应急指南。各实验室门口均悬挂安全信息牌,信息牌上包含实验室房间号、研究方向、实验室名称、团队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联系电话、涉及危险类别、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灭火要点及有效应急电话等。实验室内涉及到的危险源都在醒目位置张贴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气瓶、高温、高压、高速、强磁、超低温、电源开关等,一目了然,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专门制作了危险化学品二维码,张贴在每层实验楼的公共区域白板上,学生只需要手机扫码即可快速查阅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类别、急救、消防措施、操作与储存等各种信息,为学生及时查阅提供了便利。
实验室每月定期进行实验室危险源排查并做好排查记录[10],涉及常见危险化学品(含易制毒、易制爆和剧毒类)、电气、高压气瓶、高温或低温设备、高压或低压设备、高电压运行设备等。加工车间内的大功率加工设备,要严格排查是否遵守双人值守原则,是否未经允许过夜使用等并做好排查记录。
实验室内定期举行安全例会,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通报近期有无违反实验室纪律或操作规程的现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等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实验室安全做到日日检查、时时关注。实验室建立有值日生卫生安全检查台账[10],安排值日生负责每日实验室卫生和水、电、门、窗、仪器等安全工作并做好执行记录,实验室管理员做到每日安全卫生检查并做好日常安全记录。
校实验管理中心和学校安保处及安全员随机抽查安全工作,通报和指出实验室内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排查到的安全隐患及时敦促学生定期整改,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首先,针对食品学科科研实验室仪器多、加工车间加工设备电器负荷大、大功率仪器多的学科特点,学校专门加大了实验室的电路改造,增加了配电箱内的负荷,根据实际仪器的数量改动或增加了墙上插座,满足了大功率仪器的用电要求,且重新布置了大功率仪器的摆放位置,对科研实验室的用电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彻底杜绝了以往加工车间大功率设备电线散落地板、部分实验室因仪器过多、插座不够而私接乱拉插线板等用电安全隐患,保障了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其次,学校综合维修部门定期对实验室内的门、窗、墙面、地面、顶棚、上下水等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修复。学校安全保卫处人员定期对实验室内外的各类灭火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灭火器,保证消防器材在有效期内。实验中心还定期为各实验室配备和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急救药箱、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学校的各个部门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转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研究生作为科研实验室工作的主力军和大型仪器的主要使用人,几乎全天时间都呆在实验室。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有直接关系[11],研究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都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2]。
食品平台所有实验室均面向全校、全院开放,实验人员不但有本学院的研究生,还有其他学院的研究生,另外还有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参加赛事的各类本科生,实验人员日益增多。因此,如何发挥实验室研究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强本实验室研究生对进入实验室的其他人员的管理,就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实验室内研究生要保证实验室内仪器都会使用,大型仪器的管理由指定的研二研究生管理员负责,原则上指定的研究生为该仪器使用较多、认真负责、能用心定期维护和保养的学生。大型仪器管理员一般拥有该大型仪器的优先使用权,同时兼负仪器的预约及日常的培训工作。高年级研究生还肩负“以老带新、传帮带”的责任,帮助新入研究生尽快熟悉实验室内的常规仪器设备、常规溶液配制、试剂标签的规范化、大型仪器的如何预约和学习。
针对晚上做实验学生普遍回寝晚的情况,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晚间安全巡逻小组,学生依次轮流负责每晚所有实验室内水、电、气、门窗安全检查,负责提醒做实验室晚的学生结伴同行,保证每位学生的人身和实验室仪器财产安全。
食品专业对培养实践型、复合型研究生的要求更高[13],平台一楼专门配备饮料产品中试生产线、水产品加工中试生产线两条中试实训生产线,中试生产线上的设备大多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和高电压仪器,中试生产线使用时需严格遵守中试生产线使用规范,要求研究生使用时必须至少2人在场,中试生产线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模拟工厂实习与创新实验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和实验条件,为培养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奠定基础[14]。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体是人,人身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加强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等举措,科研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井井有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保障。只有科研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才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学术科研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省属高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