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6 01:14:10范彦鹏马希武武金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敦煌市敦煌

范彦鹏,马希武,武金欢

(甘肃省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敦煌736200)

桃树栽培在敦煌历史悠久,是敦煌传统林果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是农民青睐的经济树种,桃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敦煌市桃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底,有各类桃品种20多个,桃面积912.2 hm2,总产量达2.5万t,总产值达到1亿万元。主要分布在月牙泉镇合水村、鸣山村、月牙泉村,七里镇杜家墩村、大庙村、南台堡村、铁家堡村等区域,其他镇如莫高镇、黄渠镇、转渠口镇、肃州镇、郭家堡镇等区域均有零星种植。桃产业已经成为敦煌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1 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种植上游方面

一是没有形成规模化。目前敦煌市桃树种植均以小农户为单位,户种植面积一般0.2~0.47 hm2,最大户种植面积不超过1 hm2,不便于规范管理、技术落实和运销组织。二是品种结构相对单一。目前敦煌市桃品种主要是紫胭桃系列的中熟品种玻璃脆(农户俗称)和中晚熟品种李广水桃(农户俗称),2个品种占比合计达到敦煌市桃产量的88%,上市期集中在8月上旬到中旬,同时这2个品种保鲜期短、耐磨性差,以七成熟桃子为例,最多保鲜不超过5 d,若考虑运输磨损,保鲜期仅3 d以内,导致敦煌市桃产品出现销售期短、储运能力差的问题。

1.2 在管理中游方面

一是技术服务做的不到位。敦煌市缺少明确统一的桃产业技术服务规程,农技服务人员和种植户在管理桃树方面依据多是传统经验和自研办法。同时,桃产业管理服务专业力量不足,目前的农技服务队伍因人员力量不足,多侧重葡萄、李广杏产业的技术研究和培训服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桃产业发展的指导。二是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目前敦煌市还未有一家真正的桃产业专业合作社,部分林果合作社参与桃产业也只是在下游销售端,对于中游管理服务重视不够。三是经营管理者趋于老龄化。受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高位推进的影响,40岁以下种植管理农民几乎没有,桃产业经营管理者年龄普遍在50~60岁,经营管理精力不足,且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不够,导致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1.3 在销售下游方面

一是品牌不够强。主打产品紫胭桃的品牌不靓,特别是作为地方特有的林果产品,相比于李广杏的品牌影响力差距还非常大。二是外运能力不足。紫胭桃本身保鲜难、耐磨度不够,而目前外运过程中也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还是以“大黄框”散装运输为主,个别电商采取李广杏的包装保鲜模式,虽有一定提升保鲜、防止磨损的效果,但还是难以保证紫胭桃完整的品相和质量。三是与大市场对接不够。近年来,敦煌市在对接大市场的过程中,多强调和推介葡萄产品,专门针对桃产品的对接和推介做的不到位,紫胭桃外销地最远仅为张掖、哈密和格尔木等临近地区,大中城市基本没有敦煌紫胭桃销售。四是缺少深加工企业。目前敦煌市还没有一家加工型企业能够深度开发桃产品下游产业链,即便是初加工企业,也未把桃产品加工作为重点,在鲜桃市场价格波动时,敦煌市没有应对的办法,同时也导致桃产业链条没有延伸出去。

1.4 在基础保障方面

一是产业布局上盲目发展,市场销售压力大。受政策影响及利益驱动,桃产业规模化生产缺乏长远规划,存在盲目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布局上,贯彻适地适栽的原则不够,所有乡(镇)都有桃树栽植,在适宜种植区域缺乏品种科学规划,也有盲目跟风发展不适宜品种的问题,造成果品产能过剩。二是优质桃苗木保障力度不足。目前敦煌市紫胭桃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还不够健全,无病毒良种苗木严重缺乏,苗木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苗木繁育和林果生产脱节严重,苗木生产相对滞后,没有专业从事良种苗木生产的龙头企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随意繁育苗木,生产相对分散,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导致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移栽后结果期较晚,这也是目前苗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加快桃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优化桃产业生产体系

一是构建“一主多副”的发展格局。根据敦煌市桃产业发展现有基础和区域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整合资金、政策和人力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以七里镇和月牙泉镇为主的桃产业发展核心区域;形成规模效应后,逐步推动其他乡镇适宜发展地区建成桃产业发展副中心,形成“一主多副”的敦煌市桃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打造示范引领的创新基地。在核心区域选择鸣山村(沿山沙壤土)和杜家墩村(沿河土头地),建设形成2个集矮密栽培管理、测土配方、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物联网、内外包装研究、保鲜技术研究等新技术、新科技,早红珠、白凤桃、油蟠桃、晚冬桃等早中晚熟新品种,“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合作社+大市场直销”“线上销售+线下展示”等新模式于一体的实验示范基地,引导敦煌市桃产业种植管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销售模式进一步创新。三是衍生推动桃产业相关的乡村旅游发展。优先在核心片区选取距离城区、景区较近,道路交通便利,产业景观优美的桃园发展农家客栈、农家园、采摘园、影视基地、桃产业研学实践基地等乡村旅游产业,并策划举办桃花节、蟠桃会以及“桃王”大赛、“桃王”拍卖会等“敦煌桃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促进桃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2 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

一是规范技术规程。聘请中国农业大学、郑州果树研究所、辽宁果树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酒泉林科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与敦煌市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组成专业研究团队,针对敦煌市引进发展的不同桃品种,制定专门的地方标准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作为各种桃树种植管理的规范依据。二是强化技术服务。在现有农民技术员的基础上,再选拔一批管理经验丰富、学习能力较强、踏实务实的技术人员,采取财政供养的方式充实进入敦煌市农民技术员服务队伍。可通过整合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资金,在七里镇建设桃产业培训实践基地,并引进省内外具有较高等次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结合敦煌市已制定的技术规程,对敦煌市桃种植户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三是强化措施落实。根据新的各个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原有的管理网格,建立苗木追溯制度、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通过优化考核机制,提升技术员服务质量。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农民满意度评价、季节性技术措施落实抽查、负责片区桃产品质量比对、市镇技术员管理部门按表现赋分等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技术员认真负责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按照省市规范提升合作社的相关要求,扶持壮大一批能够带动标准化落实、桃产品销售的合作社、联合社。另外,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树立标准化生产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2.3 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敦煌桃品牌建设。积极申报敦煌紫胭桃“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从核心片区入手,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定以紫胭桃为主的敦煌桃线上线下宣传计划,特别是要利用好日趋强大的移动网络,加深全国各地对敦煌桃的认识;要利用好敦煌强大的文化资源,让敦煌桃搭车文博会、敦煌艺术展、敦煌文物展等会展活动,与敦煌文化一起推向全国。此外,继续做好桃产品“三进”工作,特别是以国有控股或参股酒店、景区、景点为切入口,加强农产品推介力度,并设置二维码,落实质量追溯体系,让更多游客体验高品质的敦煌桃,主动推荐敦煌桃。二是加强与大市场对接。对敦煌桃商标进行规范管理,扶优做大“敦煌”商标品牌。一方面,扶持敦煌市农企、合作社、大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把种植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主体生产经营模式,引导种植户“学走市场,能走市场,走向市场”;另一方面,主动与北京新发地、广州江南、上海江桥、上海西郊国际以及武汉、长沙等地区的大市场对接,建立稳定的批发销售渠道。同时,与沃尔玛、大润发、华润万家、麦德龙、永辉等大型超市集团对接推介敦煌市品牌桃,建立稳定的高端零售渠道。三是引进深加工企业。学习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以及本地洛小北等干果零食销售企业模式,嫁接敦煌文化,策划包装一个集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桃汁、桃脯、桃干、桃罐头、桃核制品、桃花茶等方面做文章,通过网络发布、赴外推介等方式,招引企业财团投资建设,进一步开发包括敦煌桃在内的各类特色农产品下游产业链条,为敦煌特色农产品提升附加值、农户提高种植收益奠定基础。四是打造沿路沿线的销售节点。在省道314线、景观大道沿线等特色林果产业带上,规划建设一批包含鲜桃销售在内的特色农产品销售节点,便于农户就地销售。五是探索敦煌紫胭桃储运新技术,在桃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等环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高桃外运和储藏能力,为敦煌紫胭桃走入大市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敦煌市敦煌
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敦煌市葡萄产业链利润分配研究
特产研究(2022年6期)2023-01-17 05:06:06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大漠晨光
小康(2022年20期)2022-07-20 02:34:12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甘肃敦煌市新泉北钒多金属矿床概略经济评价
矿产勘查(2020年11期)2020-12-25 02:55:20
敦煌之行
学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丽的敦煌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绝世敦煌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乡村振兴战略下敦煌市葡萄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