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超,杨焱冰,安明态,2*,崔兴勇,2,张央,2
(1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其丰富度位居北半球之首[1],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兰科植物[2],尤以西南高山峡谷区为重点分布区域[3]。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4],地形多变,山高谷深,沟岭纵横,气候垂直分异大,水热资源充沛[5],为野生兰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境。近年来,笔者在进行野外调查的过程中,发现5种贵州兰科植物新纪录,其中叠鞘兰属(Chamaegastrodia)为贵州省新记录属,现予以报道,并提供相应的物种照片及主要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皆保存于贵州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GZAC)。
ChamaegastrodiaMakino et F.Maekawa in Bot.Mag.Tokyo 49:496. 1935.
本属约5种,分布于中国、日本至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产4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陕西、湖北、广西和海南[6]。本属植物均为腐生植物,无绿色叶;花不倒置;萼片离生,近相似;唇瓣呈T字形;花药2室;花粉团2个,每个纵裂为2;蕊喙2裂;柱头2个,离生。
Chamaegastrodiainverta(W.W.Smith) Seidenf.in Nord.J.Bot.14(3):297. 1994;中国植物志17:191. 1999;Flora of China 25:70. 2009(图1A,图1B)
产四川木里县、云南昆明市、元江县、保山市、腾冲县[7],采集地:盘州平关镇老黑山风电场、普安白沙乡桃子树,生境:灌木林下石缝旁,采集人:叶超、侯欢欢、张央,采集号:PZ2019072264。
叠鞘兰属(ChamaegastrodiaMakino et F.Maekawa),腐生草本,根粗壮,肉质。茎具密集褐黄色膜质的鞘状鳞片,彼此多少叠生。总状花序具几朵至10余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较子房稍短;花橙黄色;唇瓣轮廓T字形,基部稍扩大并凹陷呈囊,其内在靠近基部两侧各具1枚隆起呈圆形的胼胝体,中部具爪,边缘全缘,前部扩大成2裂,其裂片长方形或近方形并常对折,展开时约180度叉开,两裂片中间略凹陷或具1枚很小尖头,其顶部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齿。花期7~8月。
HabenariamalipoensisQ.Liu & W.L.Zhang in Phytotaxa 332(1):93. 2017(图1C,图1D)。
本种为2017年发表的新种,产云南麻栗坡县[8],本次发现于荔波县黎明关乡板寨村白鹇山,生境:石灰岩山地林下。因植株较少,仅发现3株,且该地位于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情况较好,故未采集标本,仅拍摄凭证照片。
玉凤花属(HabenariaWilld.),地生草本,具椭圆形块根。茎直立、无毛;叶椭圆形且集生于茎中部;花序轴无毛,花苞片长于花梗和子房;花小且呈橙黄色,花瓣狭披针形,2裂,萼片具芒,唇瓣的侧裂片短于中裂片。
CheirostylismalipoensisX.H.Jin et S.C.Chen in Acta Phytotax.Sin.45(6):797. 2007;Flora of China 25:61. 2009(图1E,图1F)
本种为2007年发表新种,产云南麻栗坡县[9],本次发现于荔波县黎明关乡板寨村白鹇山、望谟县笔架山,生境:林下岩石上,采集人:叶超,施金竹,采集号:LB2019105384。
叉柱兰属(CheirostylisBl.),地生或附生。根状茎匍匐,肉质,具收狭的节;叶心形,急尖;花葶具短柔毛,被鞘;花苞片长于子房和花梗;花白色;萼片相似,后半部聚合成萼管;花瓣倾斜,镰刀状;唇瓣下唇囊状;上唇半圆形,深2裂,两侧各具1个突出的绿色斑点,裂片边缘具齿。花期12月至翌年1月[10]。
ConchidiumpusillumGriff,Icon.Pl.Asiat 3:t.310. 1851;Flora of China 25:347. 2009(图1G,图1H)
产福建平和县、香港、广西宁明县、上思县、云南贡山县、平和县、西藏墨脱县[11],采集地:平塘县克度镇,生境:林下阴湿岩石上,采集人:严令斌、杨焱冰、崔兴勇、叶超,采集号:PT2019049930。
Flora of China采用分子系统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将《中国植物志》[11]中广义的毛兰属(EriaLindl.)中的对茎毛兰(Eriapusilla(Griff.) Lindl.)与小毛兰(Eriasinica(Lindl.) Lindl.)合并为蛤兰[12]。
蛤兰属(EriaLindl.)。附生植物,植株矮小。假鳞茎半球形,成对着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叶从对生的假鳞茎之间发出,先端收狭成芒,具5条主脉;花序从叶内侧发出,纤细;花苞片较大,较花梗和子房长;中萼片卵形,先端渐尖;侧萼片三角形,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萼囊较长,内弯;花瓣与中萼片近相似,但较窄;唇瓣披针形,不裂,基部收狭,先端渐尖,边缘具细缘毛;唇盘上具2条线纹,延伸至近中部。花期10~11月。
Platanthera clavigera Lindl.,Gen.Sp.Oich.Pl.289. 1835;中国植物志17:325. 1999;Flora of China 25:112. 2009(图1I,图1J)
A、B—川滇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inverta;C、D—麻栗坡玉凤花 Habenaria malipoensis;E、F—麻栗坡叉柱兰Cheirostylis malipoensis; G、H—蛤兰Conchidium pusillum;I、J—藏南舌唇兰Platanthera clavigera图1 5种贵州兰科新记录植物
产西藏吉隆县、亚东县[13],采集地:盘州平关镇老黑山风电场,生境:草坡,采集人:叶超、侯欢欢、张央,采集号:PZ2019072437。
舌唇兰属(PlatantheraL.C.Rich.),地生草本。茎直立,基部具2~3枚筒状鞘。叶互生,先端渐尖,基部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被短柔毛;子房扭转,近先端稍弓曲;花较小,黄绿色,萼片被短柔毛,边缘具睫毛状细齿;中萼片直立;侧萼片偏斜;花瓣直立,与中萼片相靠合;唇瓣线形,在基部距口的前方具1枚凸出的胼胝体;距下垂,棒状,短于子房;柱头2个,隆起,短棒状或狭长圆形,并行伸出至唇瓣基部两边。花期8~9月。
5种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贵州省兰科植物基础资料,亦表明这5种兰科植物具有更广的环境适应性,对研究贵州省与毗邻地区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这几种兰科植物中仅有麻栗坡玉凤花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其余几种均面临一定的威胁,其中川滇叠鞘兰、藏南舌唇兰分布地在风电场附近、麻栗坡叉柱兰生境受砂石场破坏,因此,这些种新分布地的发现能为学者对其的濒危状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致谢:感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金效华研究员对标本鉴定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