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幼儿艺趣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12-05 03:42倪蕙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态艺术游戏

倪蕙

一、寻源——找准艺趣课程起点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全面铺开,如何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融入我园的课题实践,成为我们思考的方向。“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1]。国内较早把生态与学前教育相结合是由滕守尧先生于2001年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2],生态式教育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强调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内心发展需要。

我园的艺趣课程着眼于生态式教育,尝试打造适合儿童天性发展的活动样态,实践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直面生态环境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给予幼儿发现、捕捉、挖掘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机会,积累丰富的关于美的感受与体验;二是指向完整儿童,以生活中的艺术实践、艺术探究为主要内容,支持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行动,最终实现全体师幼美的成长。

二、研味——丰盈艺趣课程内容

1.检索适宜资源,充盈幼儿活动蓝图

幼儿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充分挖掘幼儿身边的资源能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无限可能。为此,我们从周边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进行挖掘与梳理。在环境资源挖掘方面,面向全园幼儿进行“幼儿园内我最喜欢的地方”问卷调查,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园内环境,为进一步优化调整环境资源提供线索。通过整理调查资料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小溪廊亭,如园内东草地边一条细长的小水渠就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我们还通过师幼走访、社区咨询等方式,检索幼儿园周边1.5公里内的社区环境资源,确立了湖滨广场、恒艺乐坊、工会图书馆、童心美术馆等多个园外基地,扩大活动实践蓝图。在人力资源挖掘方面,我们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幼儿家庭成员中是否有艺术工作者或艺术爱好者。当开展某一方面的艺术活动时,我们会邀请有专业所长的家长进园指导,充分盘活家长资源。

2.基于生态理念,构建艺趣活动场馆

在生态式教育的指引下,我们从园所实际出发,基于区域整体规划设计,强调前后连接、功能互补的蓝图架构,营造艺趣之境、实践之场,让每一寸空间的利用都能指向幼儿的活动需要。

(1)创设“生态美”的户外游戏场

围绕园内现有的生态环境,我们对户外场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努力将自然环境与幼儿的游戏相结合。如我们对“奇妙百花园”进行了改造,去除了大面积的灌木,种上四季花树,孩子们可以在春天绕着桃树、梨树、枇杷树追逐嬉戏,夏天躲在桂花树、橘子树下乘凉,秋天摘橘子、捡枇杷、采桂花,冬天闻蜡梅香、赏红枫叶。孩子们得以在一草一木、一花一沙中探寻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又如,我们在“露营野炊区”的草地上放置了一顶大大的帐篷,厨具、晾衣绳、五彩丝巾……各种游戏材料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厨房”里烹饪树叶美餐,也会躲在帐篷里说悄悄话。在这个小角落里,一切自然物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的珍贵材料。

(2)构建“意境美”的室内游戏馆

我园室内空间不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楼道、走廊、转角、功能室等场所,让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能支持幼儿的活动。如一楼的“甜蜜小家”里陈列了孩子们自制的各种创意点心、娃娃服饰,既能观赏又能游戏;二楼的“叮咚之家”里,乐器挂满了整个廊道的墙面,这里是孩子们乐感启蒙的最佳场所;三楼“畅想画廊”里的涂鸦板是孩子们描绘故事、书写心情的最佳工具。再如“创意工作坊”里收集了各种操作材料,瓶瓶罐罐、叶叶屑屑经过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件件充满创意和美感的艺术大作。当然,班级也创设了丰富的创艺区角,有设计制作的、有集中布展的……所有场馆的创设都紧扣幼儿的艺术体验需求,每个区角的功能相对独立,也随时互通,以促进我园艺趣课程的持续开展与深入推进。

3.生发艺趣项目,实现课程多元融合

(1)艺趣生活,浸润在创艺空间里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背景下,孩子们有了很多自主规划、自我表征的机会,这也给他们的艺术表达表现创造了更多契机。我们尝试将艺术元素充盈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如每天清晨的入园签到环节,孩子们可以选择用画画、剪贴、泥塑等方式设计制作签到名片。艺趣餐点环节,孩子们会小组合作布置餐点台,小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创意。每天离园前的趣画活动环节,幼儿自主表达今天在园的生活体验:若玩得不是很愉快,可能孩子的记录本上就会出现简单色调的寥寥几笔;若有特别兴奋的事,孩子的记录本上就会画上色彩丰富的故事。当然,生活环节还有很多,我们鼓励孩子利用艺术表征方式,真正實现生活与艺术的完美对接,培育幼儿的审美情趣。

(2)艺趣游戏,行进在耕艺道路上

艺趣游戏是我园艺趣课程的重点。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们扎根资源,强调自主,努力让园内园外的每一寸空间都能成为孩子体验、成长、收获的实践场。

在改造园内环境的过程中,我园形成了户外畅想地、室内艺趣坊、班级创艺区三大板块的区域分割,相对独立又适时融合,只要孩子喜欢,随时可以和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小溪廊亭进行互动和游戏。在园内东草地边的小水渠旁,孩子们就和小水渠产生了很多互动:激动人心的“喷泉”实验,孩子们将艺术融入科学,尝试制作彩色喷泉;奇妙无穷的“小船”游戏,孩子们借助皮筋和小夹子的相互作用,让小船快乐航行;韵味满满的“水拓印”游戏,孩子们将涂上神秘溶液的画纸放入水渠,一张张充满遐想的水墨画卷跃然眼前……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悟,细细长长的水渠充满了课程生发的可能。活动中,孩子们有审美体验,有艺术创作,也有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各种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全面成长。

园外的艺趣基地使孩子们的活动有了更多生发和延续的可能。孩子们来到江海博物馆,与家长一起看看、听听、画画,回到班级后,区角游戏随之进行,他们用经验说话,用行动诠释。像这样的基地活动,我园已实践了近20处,在一楼大厅的“园外基地资源图”中,生动地记录着孩子们去过的地方,呈现出每个园外基地独特的教育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节庆活动融入艺趣游戏,如三月女神节的“花艺荟”、四月郊游节的“写生乐”、六月毕业季的“绘画展”、十月国庆节的“红歌会”等。孩子们一起策划、行动、展示、分享,共同体验艺术之美,提升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验证了“生活因艺术而美好”的真谛所在[3]。

我园还聚焦集体活动的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以生态材料为媒介,生成了着眼于创意绘画的“艺润童心”项目课程。该课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围绕本地的物产资源,选择一些自然物进行创意研发。孩子们与教师共同尝试,积累实践经验,从操作预设、材料建议、活动提示三个板块进行梳理并编写成册,再全面铺开融合到各个年级的日常活动中,以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艺术创作,享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愉悦体验。

三、反思——找寻持续研究方向

我园艺趣课程的深入推进,让园所环境更加优化:打破原先的环境格局,全面优化贯通,在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里都留下孩子们艺术创作的足迹。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积聚欢乐,在展演活动中收获自信,在外出活动中开阔眼界。当然,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一些问题:实践研究中有丰富的活动实录,积累了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案例,但后续的分析优化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育方法和支持策略需要进一步聚焦顶层设计,包括幼儿艺术素养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稳定适宜的课程体系。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需要全力破解的症结所在,以期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课程实践保障。

【参考文献】

[1]边霞.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重点自筹课题“生态视野下幼儿‘艺趣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b/2016/02/5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艺术游戏
纸的艺术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爆笑游戏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