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忠
在江苏省睢宁县,有一个传奇的教育世家,一家出了26位教师,三尺讲台传承五代人。这个大家庭不仅扎根乡村教育,点亮乡村的文明之光,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同时也把爱鸟护鸟的环保理念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乡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桃源。
1940年出生的朱以勋走上教育的道路并没有多少悬念,他的爷爷、伯父都从事乡村私塾教育二十余年,父亲朱硕翰在原睢城乡和平小学从教37年。耳闻目染之下,他和两位兄弟朱以俭、朱以斌自然就走上了三尺讲台。
和鸟结缘则要追溯到朱以勋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跟着小朋友去树林里逮鸟,用的是自制的弹弓,一只猫头鹰被射中,掉下来时腿受伤了,无法飞走。朱以勋回到家,开心地把“战利品”展示给父亲看。没想到父亲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猫头鹰长得怪,毛头毛眼毛披带。别看模样长得丑,却是捕鼠大元帅。每年抓鼠千多只,你要做个小卫士,保护元帅不遭害。”
父亲顺口溜似的告诫一下子深入到朱以勋的心里,他羞愧极了,自己伤害了帮助人类的益鸟,怎么办呢?父亲就拿出剪刀和绷带,带着朱以勋给猫头鹰包扎伤口,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猫头鹰渐渐恢复了飞行能力。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们来到当初逮鸟的小树林,把猫头鹰放归了大自然。看着猫头鹰回归树林的身影,那一刻,朱以勋感到了真正的开心。
长大后,朱以勋走上教学岗位,慢慢成长为睢宁县大余小学校长,但他始终记得当初父亲带他放飞猫头鹰的那一幕。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他要把这颗种子种到更多的小学生心里去。
在朱以勋的带动下,大余小学的师生们40多年来坚持爱鸟行动。多年来,朱以勋带领师生考察本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功能、贡献,带领学生们制作千余只人工鸟巢箱、兽窝,让野生鸟、兽越夜过冬,防御雨雪,繁育后代。学校成立护鸟小分队、小鸟医院、饲养小组,给病鸟、兽、虫、鱼治病、治伤。再放回大自然,把死亡的鸟、兽、虫、鱼等做成标本3000多件,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余小学成为我国偏僻村小自制标本最多的学校。
1982年元旦清晨,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田野、村庄、校舍,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朱以勋带领全校师生把教室前面空地上的雪清理出来,把自己准备好的馒头、煎饼等让学生们拌碎撒在空地上,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上了一堂《雪中鸟儿吃得真高兴》作文写生课,这次活动让学生亲自播“种”、亲眼观察、亲身体验,增长了孩子们的爱鸟护鸟绿色环保意识,并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朱以勋根据当时农村孩子在课余时间有捉青蛙、捣鸟窝等不良习惯,创新课程——给鸟(动物)评功发奖:“我为啄木鸟评功发奖。啄木鸟长得俏,有的穿花衣,有的穿绿袍,一天到晚忙不停,树林里把病树瞧。梆梆梆,这敲敲,梆梆梆,那找找,对准蛀虫藏身处,尖嘴如同手术刀,病树得救新欢笑。”……这些顺口溜般的段子得自当年父亲对他的启发,特别有利于在小朋友中口耳传诵。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错误观念,老是认为麻雀是害鸟,朱以勋灵机一动,创作了为麻雀平反的科普儿歌。孩子背熟了,家长听懂了,当地群众再也不把麻雀当作敌人了。
今年65岁的原大余小学教师邵统凡至今仍能清晰记起发生在1984年11月19日的事:那天中午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大余村的草场上围了很多人,朱校长正在苦劝两个从外地来用网子逮黄鼠狼的年轻人,黄鼠狼是人类的好朋友、不要伤害它们……经过大半个小时的苦劝,两人才收起工具,朱校长又把两人带到自家吃午饭,并给两个人50元的路费,当时二人受了感动并把工具交给了朱校长,表示今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邵统凡激动地说:“那时的工资才几个钱呀,朱校长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朱以勋的爱鸟行为深深感动、教育了学生,学生又去影响家长,使大家都去爱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青年农民王中化发现一只受伤的大天鹅,冒着寒风和妻子步行近10里,用筐把大天鹅抬到大余小学,恳求朱以勋把天鹅治好。朱以勋异常激动,掏出自己的50元工资奖励给这对爱鸟的青年夫妇,随后连续3天3夜守护在大天鹅身旁。
尽管朱以勋和“小鸟医院”的“小医生”们精心护理,但由于大天鹅的伤势过重,只活了12天就死了。学生流泪了,教师流泪了,校长流泪了。解剖后发现,天鹅身体里有六颗子弹。为了让扼杀野生动物的悲剧不再重演,朱以勋发动全校师生并执笔撰写向全世界发出《愿全球和平昌盛鸟语花香倡议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倡议书后,国内外纷纷支持响应,到现在已有十多个国家830个团体几万人在倡议书上、百米绿绸布上签名盖章。严文井、王蒙、吴祖光、新鳳霞、刘心武、舒乙、丁聪等知名人士也怀着激动的心情联名给大余小学师生写公开信,表达了他们坚决支持大余小学师生爱鸟兽虫鱼、爱自然的行动。
朱以勋还结合农村的特点,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开发和利用农村能源资源结合到自然课教学中。他结合自然课风、光、热的教学,带领师生在厕所下建造自流式化粪沼气池,解决乡村教师烧水、照明困难,并在乡村推广。1991年,大余小学被确立为江苏省省级环境教育试点学校,1998年被中国国家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石油公司确立为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