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红
前两天,笔者在网上填报一份表格,需要提交一张证件照。本来一两分钟的事,却折腾了个把小时,仍无法提交。标准不合?格式不对?大小不行?不论怎么调整,结果都是不行。我颇有些不耐煩,把电脑一关,拂袖而去:“真烦人!一幅照片搞半天,这表格不填也罢。”这种事情十分常见,各种闹心事各样惹人烦,我们难得有个好耐心。
人们好像是越来越不耐烦了。一项关于“英国人耐心时限”的研究发现:如果网页的打开时间超过1分钟,七成人开始不耐烦;打电话时的平均忍耐极限是5分4秒;等餐时间如果超过8分38秒,便会冒火;和朋友见面迟到超过10分1秒,对方会很愤怒……向来以“绅士”闻名的英国人尚且如此,其他国家应该也不例外。
我们的耐心都有极限,一旦突破极限,难免有负面情绪。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不耐烦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制造更大问题。君不见,有人不耐烦,“怒从心头起”,可能大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有人不耐烦,“恶向胆边生”,或许大打出手,后果相当严重。正因如此,清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不是每个人都有“十分不耐烦”,但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几分“不耐烦”。
人生在世,谁能不“烦”?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烦”是人的存在状态。这个“烦”固然有其特定的哲学内涵,但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映射。面对无穷无尽的“烦”,不耐烦可能是一种本能,能耐烦应该是一种本事,一种不小的本事。
学会“耐烦”,先要正确面对“烦”。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些“不如意事”都是“烦”。终其一生,与“烦”相伴,不管你耐不耐烦,“烦”都在那里。有的“烦”,只要努力就能克服;有的“烦”,或许躲开就能清净;有的“烦”,唯有时间才能消除。
学会“耐烦”,当在“耐”上下功夫。作家汪曾祺谈沈从文先生时说:“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该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有道是,“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只有“耐”得住“烦”,才能坚持到底,最终胜得了“烦”。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经历了190多次失败,正是“耐”得住失败的“烦”,她才最终尝到了成功的甜。
我们这一辈子都与“烦”缠斗不休。学会“耐烦”,控制的是情绪,磨炼的是意志,成就的是人生。这个“耐”,不是被动的忍受,而是主动的抗争;不是一时的忍耐,而是长久的战斗。古人有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没有这个能耐,何谈不负人生?只有心中能“耐烦”,行动不怕烦,我们才能把牢奋斗的方向盘,打好人生的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