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华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和任务。5月10日作为“中国品牌日”由此诞生。
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7年来,中国中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品牌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金钥匙”,升级品牌战略、构建品牌生态、营造品牌文化,成立了“三个转变”研究院,探索形成了以质量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合作、精神传承和责任担当为核心内涵的品牌建设模式,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国家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努力做创造、传播、维护央企品牌形象的“开路先锋”。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中国中铁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始终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不断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分层次、分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升级。公司积极推进“品质革命”,引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开展标准化技术和工艺改造,建立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公司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理念,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和不同领域专业化服务能力,致力“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满足客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消费友好等需求,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建筑和百年精品工程,先后参与建成了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目前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目前亚洲最大高铁站雄安站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精品工程,承建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参建的京雄城际铁路双双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承建的“三场一村”冬奥会场馆项目受到各界高度赞誉。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中国中铁设计建设的京张高铁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在参观中国中铁修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打造品牌工程的关键靠质量,质量提升的关键靠人才。中国中铁大力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定期评选专家员工、金牌员工、十大专家型工人、十大新型农民工、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女性、十大优秀海外员工等,每年开展各类型的技能大赛、技能鉴定,先后推出了全国知识型产业工人、共和国“双百”人物、最美奋斗者窦铁成,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农民工楷模、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巨晓林,全国最美职工、首届“央企楷模”白芝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中美,国际隧道协会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严金秀等一大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成为企业品质和品牌的最佳代言人。2021年7月22日,王中美作为唯一一名央企代表亮相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在社会产生了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科技创新的自主,才能培育出我们的自主品牌。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和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14家试点企业之一,中国中铁强化“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拥有“高铁建造技术”“盾构掘进技术”“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三个国家实验室、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6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19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107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了20个专业研发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铁路道岔、盾构制造八大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系统掌握了不同地质结构、不同气候环境、不同轨道类型等多种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铸就了“中国高铁”的金色品牌。
“中国盾构”是中国中铁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品牌之路的成功范例。盾构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关键装备,在其诞生以来的200多年一直被外国垄断,直到2008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下线,才彻底结束了中国盾构整机进口的历史。次年,中国中铁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中铁装备,从此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7年来,中国中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新材料创新步伐,加大新产品、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问题,让国产盾构装上了“中国芯”,不仅实现了从“1号”到“1000号”的突破,还先后出口到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入选“十大国之重器”,国内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入选央企“十大创新工程”,自主研制的超大断面矩形、马蹄形、U形等多种世界首台异形掘进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标志着我国异形盾构机设计制造技术已引领世界。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期间来到中国中铁承建的拉林铁路林芝站,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以及高原高寒极端装备模型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彩云号”“春风号”“雪域先锋号”等一系列品牌产品,成为了闪亮的央企名片。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已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27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51项,荣获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设奖)科技进步奖3 817项,荣获菲迪克杰出优秀项目奖14项、乔治·理查德森奖2项,拥有专利18 586项。中国中铁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建造的品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中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承担了坦赞铁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中铁以建设国际化公众公司为品牌战略,加强在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廉政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履约能力建设,先后参与实施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及铁路连接线、匈塞铁路、莫喀高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依靠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中国技术与所在国适用标准的融合研究,在沿线国家建设科技创新基地,积极与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实施联合开发,因地制宜地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实现了“中国标准”走出国门。中国中铁依托国际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版体系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中国标准海外适应性研究(铁路部分)》课题研究,开展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与UIC国际标准、EN欧洲标准、BS英国标准等标准对比,有力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形成了海外涵盖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完整铁路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在高质量实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打造了“中国铁路”“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中国标准”等一系列亮丽的国家品牌。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共同见证了安帕铁路隧道通车。中国中铁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使这条“中亚第一长隧”提前100天通车,该项目也获得了国际市政工程协会“特别国际优秀奖”,为托起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贡献了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中铁致力于塑造中国企业“有实力、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努力打造企业与项目所在国之间的发展之路、绿色之路、廉洁之路、友谊之路、幸福之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央企故事。2021年1月15日,中国中铁创新策划举办了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云开放日”暨《中国中铁印度尼西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活动,以“跑出雅万高铁新速度”为主题,展现中国企业投身当地建设、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奋斗历程,获得了全球116家新闻媒体立体式报道和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打造中国品牌,展示的是中国形象,弘扬的是中国精神。形象是品牌的外在体现,精神则是品牌的灵魂所在。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中国中铁拥有127年的历史,从1894年开民族铁路事业之先河建设中国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到跟随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投身工人运动;从邓小平、贺龙同志在成渝铁路开工仪式上亲手授予“开路先锋”大旗,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新中国一大批精品工程;从搏击国内国际市场大潮,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在南征北战中,一代代中国中铁人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构筑起了以“开路先锋”为代表的中国中铁人的精神谱系,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京雄城际铁路时,勉励建设者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传承“开路先锋”精神,中国中铁于2020年启动了企业文化提升工程,全面总结了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深刻把握時代要求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形成并发布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将企业精神命名为“开路先锋”精神,将企业精神内涵概括为“忠诚担当、爱国奉献、创新创造、勇争一流”,将企业文化命名为“开路先锋”企业文化。
2021年,中国中铁大力实施以“开路先锋”为品牌的文化建设,发布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建成了“开路先锋”企业文化展览馆暨精神教育基地,设立了中国中铁最高荣誉——“开路先锋”卓越人物奖章,《信物百年 闪亮的“开路先锋”旗帜》作品总阅读量超10万次,联合央视网举办“永远的开路先锋——红色故事会”,当日网络传播量超400万次,并与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合作筹拍了五集专题片《永远的开路先锋》。“永远的开路先锋”已成为中国中铁响亮的品牌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作为中央企业,品牌的“成色”足不足,不仅与产品服务质量有关,还与社会贡献多少密不可分。
中国中铁始终致力于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仅2020年就实现新签合同额2.6万亿元,营业收入9747.49亿元,接受大中专毕业生1.4万余人,保有农民工数量达百万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中铁成为了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特别是中国中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县一策,打出了一套“干部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产业扶贫”组合拳,实现了定点扶贫县提前脱贫摘帽。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实地视察中国中铁一局投资建设的金米村智能连栋木耳大棚产业项目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中国中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第一时间发出号令;广大员工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积极参建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等11个省市、45家新冠肺炎救治医院,投资建设了雄安新区9万平方米的“容东片区建设者之家”一号营地疫情防控应急项目,援建面积38.7万平方米,增设床位3.4万个,投入人力1.4万余人、机械设备3000台套,组织了600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公司以企业名义捐款8704万元,广大员工自发捐款2428.81万余元,树立了负责任的央企社会形象。
7年来,中国中铁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质量立品牌、以科技强品牌、以合作赢品牌、以文化铸品牌、以责任塑品牌,坚决当好新时代中国品牌的创造者、传播者、维护者,企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从7年前的第86位跃居至目前的第35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
(作者系中国中铁党建工作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