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妍
纸上得来终觉浅
0 6 3 7 0 2 河北省滦州市油榨镇郑庄中学 郑 广
1 .我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说:“村西的那座大山上有个山洞,是以前驻军时挖的,原有三个洞口,可后来听说有两个口被大石头封住了。”好奇心怂恿我一定要一探究竟。
2 .哈哈,终于放假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马上要去山洞里探索一番,这天一大早就和林召集了朋友们,一路欢歌载舞前往洞口。
3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八点半到了洞口。我们发现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洞口很小,趴在洞口往里望,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股股凉风袭来,令人毛骨悚然。我们打开手电筒弓着身子爬进去后,才慢慢直起了身子,幸好洞里很宽敞,能容得下我们站起来。洞里漆黑一片,时不时还能听到虫子的叫声,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往里走。“哎哟!”林惨叫一声,跌倒了,我们急忙把他拉起來。原来他一不留神踩进一个坑里,崴了脚。我们扶着他,借着手电筒射出的光亮又向前走了一段。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我说:“我们还是撤吧,这里太危险了。”
4 .林坚定地说:“不能撤!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可以坐下来歇一会儿。”我扶着林坐下,其他人也跟着坐下来。考虑到林受伤的脚,大家一致建议先回去,以后有机会再来。林连连摇头:“①1 0 0 0多年前李白就说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现在仍有人去追溯黄河的源头,去欣赏川蜀的美景。”林说得也对,②春秋战国时赵国上将赵括要不是纸上谈兵,怎能中了白起的圈套,四十万赵军被坑杀,使赵国由盛转衰?③为什么哥白尼不相信原来就有“地心说”,而相信自己努力探究来的“日心说”?只听林又说:“我们今天既然来了,就要一探究竟。”
5 .大家都赞同林的观点,于是,我们搀扶着林继续往前走。大约走了四五十米遇见一对夫妇,他们说:“那边没有出口,你们快回去吧。”我心想:只有乞丐才会吃做好的食物。就算真没有出口,我们也一定要自己看到。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记不清走了多久,我们来到一个拐角,拐了过去。忽然一缕光线照在我脸上,“那儿就是出口。”我大喊道,撒丫子朝光亮跑去。只听后面有人嚷:“你不管林了?”
“幸亏刚才没有听从叔叔阿姨的,听了岂不白来一趟?”也有人庆幸这次的高明之举。
6 .我回头,看见林正一瘸一拐地钻出洞口,嘴里还念念有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篇文章写去山洞探险的故事,叙事完整,有波折。探险的过程写得比较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写出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比如“就算真没有出口,我们也一定要自己看到”这句宣言,和童话故事《小马过河》要表现的主题是不是异曲同工?!
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是有些问题的,一是命题的问题,二是点题的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显然是想要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但从全文内容来看,点题不够准确。
文章写钻山洞过程中林崴了脚,有人主张退回去,林坚持继续前行。第4自然段里插入了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见文中标示):①处旨在说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②处旨在说纸上谈兵,不去实践,必遭失败;③处旨在说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言,要自己得出结论。
这里插入的议论应该还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作者想要点题,但议论部分②③处偏离了中心,也分散了中心。
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里要说说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总结问题。它应该是由记叙的主要内容来确定的。主要内容第3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写小伙伴一起去山洞探险,洞里漆黑、阴冷,地面不平,林崴了脚,还遇到一对劝他们返回的夫妇。有人打退堂鼓,但林坚持继续前行。大家接着向前探索,最终找到了出口。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做事情遇到困难、挫折,坚持下去,终有收获(发现)。
其实,一篇文章会表达多个思想观点,②③处的观点文中也有所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见仁见智的。但中学生所写的比较简单的记叙文,表达的思想不能太发散,否则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应该有一条主要线索——一以贯之的中心观点,全文的叙事都应围绕它展开,这样就会有大家比较认同的一种主要的思想观点。
点题时,必须明确中心思想,如此才能点准;也只有真正点到“点”上,才能起到点题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如若没有把握点准,不如不点,留白,让文章含蓄一点,让读者自己去体悟。
正因为上述种种缘由,笔者不建议记叙文里用大段议论去点题,把握不准,点得越多,跑偏的风险越大,也容易使文章流于说教,削弱其可读性。适当的时候点一下题即可,点到为止。毕竟,一篇记叙文的思想意义,不是你“点”出来的,而是由你的叙述表现出来的。
升格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文章的主要问题来拟定的,一要改标题,可以点题,也可以以主要事件或者事件的某个精彩瞬间来命题;二要删减第4自然段的议论部分,提高其点题的准确度。另外,文章的其他部分也要适当修改,与主题关联不大的部分要删除,还要增强部分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山洞探险记
村西的那座大山上有个山洞,是以前驻军时挖的,原有三个洞口,后来听说两个洞口被大石头封住了。好奇心驱使我去一探究竟。
终于放假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林将好朋友召集过来,一路欢声笑语,前往最近的那个洞口。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洞口。洞口很小,趴在洞口往里望,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股股凉风袭来,令人毛骨悚然。我们打开手电筒,弓着身子爬进去。幸好洞里很宽敞,能容我们站起来,我们慢慢直起身子。洞里漆黑一片,时不时还能听到不明虫子的叫声,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往里走。“哎哟!”突然,林惨叫一声,跌倒了。我们急忙把他拉起来。原来他一不留神踩进一个坑里,崴了脚。我们扶着他,借着手电筒射出的光亮又向前走了一段。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我说:“我们还是撤吧,这里太危险了。”林坚定地说:“不能撤!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不我们坐下来歇一会儿再走?”我扶着林坐下,其他人也跟着坐下来。
考虑到林脚受伤了,大家都说先回去,以后有机会再来。林连连摇头:“1 0 0 0多年前李白就说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现在人们还是历尽艰险去追溯黄河的源头,去欣赏川蜀的美景。我们今天既然来了,就要达到目的嘛!”听林这么一说,我们就搀扶着他继续往前走。走了四五十米,遇见一对夫妇,他们说:“那边没有出口,你们快回去吧。”我心想:就算真没有出口,我们也一定要自己亲眼看到。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记不清走了多久,来到一个拐角。拐过去,一缕光线照在我脸上,我激动得连连大喊:“那儿就是出口了!那儿就是出口了!”边喊边朝光亮处跑去,全然不顾瘸着腿的林。
站在出口,我回头看去,只见林一脸兴奋,他一瘸一拐地走向洞口,嘴里还念念有词:“到底让我们找到了出口!”
这篇文章展现了探险者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成功之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重点叙述山洞探险的过程,不放过一点细节,如洞口的凉风、洞里的虫鸣、朋友的讨论等,真实生动。结尾处的心得虽是一笔带过,但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付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