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潮
爱哭鼻子的同学
我班有一个特别爱哭鼻子的同学,她的名字叫章丹丹。她长得有点儿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柳叶般的细眉,水汪汪的眼睛,红扑扑的瓜子脸,还扎着两条细长的小辫子。因为动不动就泪流满面,所以同学们都叫她“林妹妹”。
某天下午自由活动时,我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笑话,跟她开玩笑说:“如果哪天天上掉下一个宝贵的东西,你要不要啊?”她不知我的用意,笑呵呵地说:“不要。”我立刻一脸坏笑地冲她哈哈大笑:“天上掉下的是一张脸皮,你不要脸了?”她一听,觉得我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便“哇”地大哭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连哄带劝地对她说:“别哭,别哭,我错了还不行吗?”她这才停了下来。
还有一次,我约她和几名小伙伴一块儿玩跳皮筋。一不小心,我的发卡挂了一下她白嫩的小手,擦破了一点儿皮。我忙冲她说:“对不起!”可是已经迟了,她又“哇”地大哭起来。我急忙劝她,可怎么也劝不住。没办法,我只好向她跪地求饶。她这才转哭为笑。
她真是一个爱哭鼻子的人啊!
标题虽概括了人物的特点,但平铺直叙,不够新奇,无法吸引人。
怎样大哭起来?应细致地描写出人物哭鼻子的细节。
首先,应描写出人物大哭的细节。其次,此处的转哭为笑写得太笼统,应具体描写这一细节。最后,这时“我”是怎么想的?应描写出“我”的心理活动。
抓住特点来写人物的外貌,使人物形象较为鲜明,但描写得有些平直,不够动人。建议将她与林黛玉作比较,引出所写人物。
这时,“我”是怎样想的?应描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虽概括出了人物的特点,但缺乏悬念。建议通过补叙的叙述方式,交代主人公的姓名,使习作更加吸引人。
习作通过外貌描写与两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同学章丹丹爱哭鼻子这一特点。习作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得比较到位,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美中不足的是,外貌描写与下文哭鼻子的事例衔接得不够自然;内容不够充实。另外,习作的标题显得平铺直叙,不够吸引人。建议按照方框中所提意见进行修改,一定会使习作更加精彩。
我班有个“林妹妹”
《红楼梦》里有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我班也有一个特别爱哭鼻子的“林妹妹”。“林妹妹”其实并不姓林,只是她长得有点儿像林黛玉:柳叶般的细眉,水汪汪的眼睛,红扑扑的瓜子脸,还扎着两条细长的小辫子,加上她动不动就泪流满面,所以同学们都叫她“林妹妹”。
说起“林妹妹”哭鼻子的事儿,那可真能和林黛玉一比呀!
某天下午自由活动时,我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笑话,跟她开玩笑说:“如果哪天天上掉下一个宝贵的东西,你要不要啊?”她不知我的用意,笑呵呵地说:“不要。”我立刻一脸坏笑:“天上掉下的是一张脸皮,你不要脸了?”她一听,觉得我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便“哇”地大哭起来。她的脸蛋憋得通红,嘴巴咧得像个小喇叭,眼睛眯成一条缝,泪珠大颗大颗地往下落……没办法,我只好连哄带劝地对她说:“别哭,别哭,我错了还不行吗?”她这才停了下来。哎呀,她真是堪比林黛玉呀!
还有一次,我约她和几名小伙伴一块儿玩跳皮筋。一不小心,我的发卡挂了一下她白嫩的小手,擦破了一点儿皮。我忙冲她说:“对不起!”可是已经迟了,她“哇”地大哭起来。只见她的嘴巴张成“○”形,鼻翼不停地抽动着,泪珠不断地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我急忙劝她,可怎么也劝不住。没办法,我只好向她跪地求饶。她这才“扑哧”一声,转哭为笑,可脸上还挂着一串串“金豆豆”。我真不明白:她该不会是用水做的吧?眼睛里面会不会有条“银河”?
呀,光顾给你说,差点忘了告诉你“林妹妹”的大名了,她叫章丹丹。
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也为全文设下了悬念。
点明了文题,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和悬念。
过渡段使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
细致刻画了人物哭鼻子的细节,同时,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细致描写了人物哭鼻子的细节,其中具体描写了人物转哭为笑这一细节。另外,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补叙了人物的姓名,不仅使文章有了波澜,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
修改后的文章,文题变得新颖、有趣。开篇以林黛玉作比,点明了文题,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曲折动人。中间在叙述关于人物的两个典型事例时,细致地刻画了其哭鼻子的细节,使其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增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人物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文末补叙了人物的姓名,照应了文题与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