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如何点外卖

2021-12-05 13:43吴钩
同舟共进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烧煤石炭跑腿

吴钩

【一日三餐从宋朝开始】

“一日三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是约定俗成,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宋朝之前,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是不吃中午饭的,人们一般都是吃两餐:早饭与晚饭。或者在工作前吃一顿,工作回来再吃一顿,一天就结束了。只有身份显赫的皇族、贵族才可以一天吃三顿饭,甚至四顿饭——吃饭也成为了身份的一种象征。例如在西汉时期的圣旨上就有详细记载,淮南王因叛变被流放,减一日三餐为两餐。

到了宋朝,平民才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

一方面,因为宋代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居民生活能够相对富足安定,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能力加餐。同时,宋朝取消了夜间宵禁,夜生活比之前的朝代要丰富得多,各种酒肆的地点也不再被限制。晚上人们都可以出门溜达,顺便加一顿“夜宵”。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演变,渐渐餐数就多了一顿,改为了一日三餐。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大了人们的体力劳动支出,为提供正常的劳动力产出,需要加大食物的补给。对于农民来说,“炎天日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以早粥”。这里的“点心”和“早粥”都是临时加餐。因为体力支出,使加餐主要放在早晚两餐之间,并且逐渐固定化。

我们去看宋朝的诗歌,会发现像“中餐”“午饭”“一日三餐”之类的词语多了起来,陆游便写过好几首题目就叫《午饭》《午炊》的诗,其中一首《午炊》诗写道:“山际牛羊路,林间鸡犬声。午炊聊小憩,野老解逢迎。”如果你生活在宋朝,快到中午时候,就应该准备午饭了。如果你家中雇有厨子、佣人,当然不需要你亲自下厨,佣人自会做好饭菜。

那么,北宋东京市民每日做菜,用的是什么燃料?古代没有煤气炉、电烤炉,自然是烧柴、烧炭——这话说得没有错,但也不全对。宋朝京城人平日做饭、供暖,确实用木柴、木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右边起首的地方,就画了两个脚夫正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前往城里送炭。

不过,到了北宋后期,京城人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而不是柴和炭。宋朝人将煤称为“石炭”。南宋初期,有一个叫庄绰的宋朝人回忆说:“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意为当年东京开封府百万人家,都用煤烧火,没有一家是烧柴的。庄绰的话说得有些夸大,但若说北宋东京多数人家都烧煤,却是事实。

所以,假如做午饭时,佣人来问你:“家里的炭快用完了,咱们去买几十斤回来。”你可以这么说:“买五十斤木炭,再买一百斤石炭吧。”东京市民买煤炭,十分方便。东京汴河边,设有二十个官营的石炭场,城内又有专卖煤炭的炭坊,有专卖煤团、煤球的炭团店,其中“街东车家炭”“州桥炭张家”是当时驰名东京城的木炭、石炭专卖店。

南宋杭州市场上也有煤制品,被称为“炭墼”。墼,指砖坯、土坯;炭墼,就是用煤粉做成的煤砖。南宋苏州、湖州地区有一首民谚:“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意思是冬至之后第八十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煤砖,屯积过冬的燃料。南宋末年,一名诗人写了一首《湖州歌》:“雪子飞飞塞面寒,地炉石炭共团栾。”说的是冬天时候,大雪纷飞,人们用地炉烧煤取暖。这些民谚与诗歌告诉我们:南宋的江南人家,也有烧煤的,只不过煤的供应不如北宋东京那么充足,因为中国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北方。

总之,不管你是北宋人还是南宋人,做午饭时都可以烧煤。当然,如果你觉得在家做饭太麻烦,又要买菜、买石炭,又要淘米洗菜、洗碗筷,那么你也可以选择点个外卖。

【皇帝也爱“点外卖”】

宋朝的外賣服务,主要集中在北宋东京或南宋杭州。五更时分(即凌晨三点),市场上便开始有人点灯卖早餐,到晚上三更(即凌晨一点)还有卖宵夜的。不论春夏秋冬,从早到晚,你都可以叫外卖,用宋朝人的话来说,“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事实上,不管是北宋的东京市民,还是南宋的杭城市民,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喜欢下馆子或者叫外卖。北宋人是这么说的:东京“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南宋人则这么说:杭州“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连皇帝有时候都会叫外卖。北宋东京皇城的东华门外,聚集着大量饮食店,专卖“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专候皇室叫餐。宋孝宗赵昚就对民间外卖情有独钟。在隆兴年间的一次观灯节,入夜之后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宵夜,送进宫来,吃过之后龙心大悦,小费给得很是大方,“直一贯者,犒之二贯”。“宋五嫂鱼羹”因为是御点的菜品,一时名扬天下,流传至今。宋高宗赵构也很喜欢外卖,在宋孝宗来向他请安的时候,赵构特地点来了外卖,订单上有“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

问题是,古代没有现代通讯网络,如何订餐?当然可以,只不过远不如网络时代便捷罢了。皇帝叫外卖,有内侍可以使唤;京城的大户人家、官宦之家,家中也有佣人、仆人。如果一时找不到跑腿的仆人,也有办法叫餐。宋朝负责跑腿的伙计,叫做“闲汉”,他们的工作就是供客人随时叫唤,帮他们“取送钱物”,包括送餐,从中获取一点赏钱。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叫“十千”的店铺旁,就有一个类似“外卖小哥”的伙计。他穿着店里的围裙,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两个食盒,行色匆匆地走在街上,似乎在寻找送餐地点。

此外,旅店、客店的店小二,也可以为住客提供跑腿服务。施耐庵《水浒传》里,有一个细节写道:“青面兽”杨志来到东京城,寻了一个客店安歇下来,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掏出一点碎银子,叫店小二去买些酒肉回来吃。

即便一时找不到跑腿的,宋朝市民也有办法叫餐,因为在都城,每到餐点,就有很多流动食贩沿门叫卖熟食,有肉、炙鸭、鹅、熟羊、鸡鸭、羊血、灌肺等快餐,“就门供卖,可以应仓卒之需”。

南宋的苏州市民就有这样的生活习惯:“妇女骄惰,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筥,至不下楼。”她们怎么叫餐——饿了,站在窗户边,对着楼下的饮食小店、饮食小摊点叫一声:“喂,下面卖羊血饭的小哥,给我来一份。”然后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竹篮,从窗口垂下来,竹篮里放着饭钱。卖羊血饭的小哥取了钱,将饭放进篮子里,然后叫餐的苏州女人把竹篮拉上去——一餐饭就解决了。

与现代人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同,宋朝外卖的派送餐具是需要回收使用的,正因如此,这些餐具相当讲究。其中有一种餐具名叫温盘,由上下两层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双层内中空,注入热水后可为盘中食物保温。然后将温盘放入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食盒中,层层分装,以免菜肴串味。《东京梦华录》写道:“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你看,宋朝市民的小日子过得也是蛮洒脱的。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烧煤石炭跑腿
判断正、反比例“三步曲”
跑腿公司
“跑腿”会有美好未来吗
抱紧我
我为老师跑腿
雾霾赖谁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柳江盆地山西、太原组地层对比划分浅析
它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