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
近年来,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以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为切入点,将北大荒精神的“接力棒”接好、用好、传好,不断深化“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实践,在“十四五”新征程上续写企业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955 年,新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值放到非常重要位置。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向困难进军》讲话中,号召“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以杨华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团中央的组织下,树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大旗,他们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共青农场是青年人创业的旗帜。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是一片蛮荒之地,野兽成群,人烟罕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京津冀鲁哈五省市2602 名有志青年,在亘古荒原上风餐露宿、勇战天地,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凭借着对党的忠诚,经历了孤独、寂寞、艰苦,闯过了蚊虫、冰雪、农活关,垦荒三年没拿国家一分钱,不计算工龄,不发放工资,开垦土地6.3 万亩,生产粮豆3000 吨,98%以上垦荒队员都有不同程度冻伤。除个别因伤病或工作调动离开农场,基本全部留在这片黑土地,以实际行动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缔造了以“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为主要内涵的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成为北大荒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铸就了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最波澜激荡的壮举,为新中国建设的历史画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共青农场开发建设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也是几代青年用理想和心血铸就的一部光荣史、爱国史。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胡耀邦同志在共青视察工作、看望垦荒队员时,就饱含深情地要求“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中国的北方共青城市”。经过66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共青农场已成为一座美丽的小城,占地面积573平方公里,拥有49.2 万亩耕地,是全国首批“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基地,是全国AAA 级旅游景区,是全省首批特色小城镇培养对象。2013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
共青农场 (图片由共青农场有限公司提供)
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孕育于黑龙江垦区最艰苦的创业年代,成长于黑龙江垦区曲折的发展阶段,成熟于黑龙江垦区奋进的改革时期,是北大荒厚重文化的核心成果,是拓荒者用生命写就的不朽史诗。
信念坚定是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之基。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离开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和内地,来到荒无人烟的亘古荒原,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工作和生活条件,靠着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克服巨大困难,开垦边疆,建设边疆,一干就是一辈子。理想信念是人生方向、人生坐标,确定了方向和坐标,才能心甘情愿将一生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才能为前进注入无穷的力量。
艰苦奋斗是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之魂。20世纪50 年代,北大荒荆莽丛生,风雪肆虐。垦荒队员住的是马架子、泥草房,吃的是苞米面、窝窝头,夏季被蚊虫叮咬,冬季被严寒冻伤。他们开荒种地、伐木盖房、兴修水利,长期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经受住了恶劣环境、艰苦生活的考验和锻炼,在与荒原的奋战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艰苦奋斗是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更是后人继往开来、创业创新的巨大动力。
团结友爱是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之源。在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垦荒队员既要生存下来,又要完成党交给的开垦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任务,首要的就是团结起来,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共同克服困难,同心协力建设新的家园。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有力推动了垦荒事业的发展。团结友爱是强大凝聚力的来源,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无私奉献是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之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投身边疆垦荒创业,他们一心只为开发北大荒,为国家多打粮食,垦荒初期的三年里,不计算工龄,没发一分钱工资。老一代垦荒队员不求索取、无怨无悔,将毕生奉献给了这片黑土地,为祖国培养了垦荒二代、三代和四代。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繁荣昌盛的北大荒。
近年来,共青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分公司党委决策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聚焦“红色”“绿色”两项资源,不断续写共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赓续红色血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学思践悟明方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工程“一轴、两驱、三带、四体系”为载体,发挥“一馆、一廊、一室”作用,开展以“五致、五旗、五动、五需、五入”为载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传承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有效融合,真正融入血脉、铸入骨髓、植入灵魂。二是固本培元正史观。从坚定理想信念着手,开设“三个讲堂”,由专家学者、身边模范、支部书记讲亲身经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方式,组织老垦荒、老军垦、老知青,开展“听老垦荒队员讲故事”分享会等。三是知行合一办实事。通过开展“走流程”“领导干部转作风精准服务办实事”“学史力行志愿有我”,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弘扬垦荒精神。一是挖掘丰富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能忘记、一个发扬、一个希望”嘱托,进一步挖掘和丰富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内涵,讲好垦荒故事,不断提升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具有共青元素的特色文化产业,努力聚合域内域外发展动能,成为全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二是打造全国示范教育基地品牌。按照团中央“全国三个基地”发展要求,借助传统媒体、融媒体的影响力,采取“云直播”模式,开展“云观垦荒纪念馆”、暑期社会“云”实践等活动,推广青年志愿垦荒文化。积极与团中央、各省市联系对接开展各类培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共青光荣历史,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培训模式,打造全团精神高地。三是大力融合发展培训旅游产业。推进青年志愿垦荒文化与培训、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行政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全国、全省中小学研学基地。开拓“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提升“绿色智慧厨房”榜单产品和“北共青”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核心竞争力。
赓续红色血脉,书写共青崭新篇章。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打造现代农业企业。坚持贯彻集团“1213”工程体系、“32366”任务体系和分公司党委“一目标、两平台、六基地”产业化发展思路,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农业生产标准、经营销售利润、公司规范运行、综合保障服务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水平,全面构建共青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三会一层”决策程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做到质量强企、品牌强企、营销强企。二是发展绿色农业,努力提高粮食产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农服”,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创建绿色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坚决做好黑土地保护和休耕轮作,全面抓好“三减”工作。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守住全域46 万亩耕地绿色认证的“红线”,在18 万亩基础上稳步扩大耕地有机认证面积。三是突出市场导向,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北共青”9大类125 种产品资源,做到抱团经营闯市场、拓宽渠道增份额、打造品牌促营销,实现品牌和产品价值相互促进、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