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天明,白志刚,鄢卫平
(1.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鄢卫平主任系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四科主任、主任医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针刀分会常委,全国整脊分会常委,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主任委员。不仅在脊柱手术方面经验丰富,而且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等慢性筋骨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诊,获益匪浅。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发生慢性损伤的无菌性炎症,易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等进一步刺激和压迫神经导致疼痛,亦称功能性腰痛或非特异性下腰痛[1,2]。临床以酸痛、胀痛、刺痛、灼痛反复发作为主,其疼痛可随天气及劳累程度变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4]。祖国医学并无“腰肌劳损”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筋伤-腰脊痛”“腰痛”“痹证”范畴,而中医学中腰痛大部分指内伤腰痛,“腰痛”在《黄帝内经》有较详细的描述,指明“腰痛病位在肾,病理以虚为主,并与督脉相关”。《素问·骨空论》提到“脊强反折”。现代医学治疗此病方法单一,主要以口服西药治疗,且易反复发作,疗效欠佳[5],患者更多愿意采取中医“绿色”保守疗法,配合功能锻炼从而改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病率将越来越高[6],遂探讨中医药治疗腰肌劳损成为大趋势,在此将鄢卫平主任运用中药治疗此病的心得记录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由于劳逸失调、饮食不节,损伤筋骨脾胃,然而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在气血生化、输布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当人体摄入水谷及清气精微物质后,通过脾脏气化为“精华”,其中主要是“精、血”,脾主肌肉,脾脏输布精血濡养肌肉,当脾虚气血生化及输布无力时,肌肉失养,固护腰部骨骼的肌肉微软无力,患者会产生酸困感、下坠感,且易扭伤,印证了中医“治痿独取阳明”思想观点;另则多余的精血储藏至肝脏,一方面肝脏会调节血液的分布以及作为“货物中心”储藏以备用;另一方面“肝体阴用阳”,肝主筋,肝血要充养筋脉,当肝血不足时,肝失调达舒畅,导致筋脉气机郁(淤)滞,不通则痛;其次多余的精血转化为肾精以强壮腰膝,同时也说明了“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当肝之精血无以濡养筋脉,肾之精血无以填充腰府,易引起腰痛,其痛势绵绵,遇劳更甚,反复发作。因此鄢主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失运化,肝肾失充,筋脉失养”,因此健脾疏肝、益肾强骨宜贯穿始终。
鄢卫平主任认为“脾—肝—肾—筋脉”亏损是腰肌劳损发病的关键,且需把握以“不荣则痛”为主,“不通则痛”为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明代《景岳全书·腰痛》云:“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强调腰痛主要为肾虚为主,《七松岩集·腰痛》记载“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者,皆两肾之病耳”;《证治汇补·腰痛》提出:“治惟补肾为先”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体现“后天滋养先天”的重要性。
鄢卫平主任在治疗腰肌劳损时提出“健脾益肾、疏肝理筋、益肾强骨”贯穿始终,遂自拟“健脾益肾方”应用于临床,药物组成如下:“党参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5g、当归20g、陈皮15g、枳实12g、焦山楂12g、炒麦芽15g、佛手15g、柴胡12g、白芍15g、五味子15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覆盆子15g、车前子12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30g、川牛膝30g、烫狗脊20g”。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共为君药以健脾护中,激发脾胃之气,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臣药陈皮、焦山楂、炒麦芽加强健脾之力,当归、柴胡、白芍以养血疏肝,柔筋通络,烫狗脊、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续断、桑寄生、杜仲可强壮腰膝、益肾强骨,“先天”与“后天”互相滋养,佐药枳实、佛手以防补药太过滋腻而阻滞气、精、血运行,碍于中焦气机;使药川牛膝、五味子以引药入肾。
患者何某,男,67岁,病案号:817390;因“反复腰部酸困疼痛不适十余年,加重一月”于2021年1月14日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四科。自述1999年活动不慎后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给与中西医常规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腰部不适感反复出现;2020年10月腰部酸困等不适症状加重,就诊与兰州市某中医院,诊断为“腰肌劳损”,给与小针刀治疗后患者症状加重,遂就诊与甘肃省中医院我科门诊,门诊以“腰肌劳损”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腰部酸困剧烈而不能直立,畏风、怕冷、纳差、舌体瘦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缓。专科检查:脊柱无明显后凸及侧弯畸形。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椎棘突压痛(-+)、椎体叩击痛(-+)、椎旁压痛左右(-+)、椎间隙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四字实验(-),双下肢皮肤感觉、肌力正常,趾屈背伸正常,双侧髂腰肌肌力减弱,双侧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腰部核磁检查示:L2-L3、L3-L4、L5-S1椎间盘变性、膨出;腰椎骨质增生;L4椎体下缘许莫氏结节形成。(文末附图)
(1)西医诊断:腰肌劳损。
(2)中医诊断:腰痛。
(3)证型:肝肾亏虚证。
(4)治疗:健脾益肾、疏肝理筋。
(5)中药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5g、当归20g、陈皮15g、枳实12g、焦山楂12g、炒麦芽15g、 佛手15g、柴胡12g、白芍15g、五味子15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覆盆子15g、车前子12g、续断15g、桑寄生15g、杜仲30g、川牛膝30g、烫狗脊20g;共15副,每副2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
(6)结果:口服15副后腰部酸困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服用15副,嘱咐睡硬床板,不可久坐,适度锻炼腰背肌;两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述腰背偶有隐隐不适,在上方基础上加女贞子、旱莲草以加强养血柔肝力度,给与中药10副。半个月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
按:《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祛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使小鼠肌力和耐泳力增加。菟丝子平补阴阳、添精益髓、祛腰疼膝冷、壮气力筋骨之用;枸杞子为滋补肝肾之要药,强筋骨,除腰疼,阴阳相济,二药性平味甘平补阴阳,滋补肾精;覆盆子、五味子、性温味甘酸,覆盆子偏于生精,五味子偏于生血,《景岳全书》提到五味子:“敲碎者用其辛温,补元阳,壮筋骨”,二药合用不温不燥,达到滋肾泌精协同起效;车前子性偏寒,起到利尿固精,同时制约温药热性[7]可改善两腰及背脊穿痛[8],脾胃虚寒者少量佐之。杜仲不仅可以补益肾气,而且善于入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牛膝善于益血通络,二药协同增效,使补肝肾、强筋骨之力倍增[9],治疗腰痛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10,11];吕景山在《施今墨对药》中阐述续断、桑寄生既能助阳又能益阴,可治疗肝肾不足、腰酸腰痛、筋骨无力等症;狗脊入肝肾经,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医者常用于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时圣明[12]证实大剂量烫狗脊镇痛作用显著,还可以防治骨质疏松。鄢卫平主任共用诸药以示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益肾强骨之功效。
鄢卫平主任强调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是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的重要因素。腰部筋脉失于濡养而处于拘急,经络不畅的状态;鄢主任认为本案例警示大家在治疗该病时应以扶正为主,祛邪通络为辅,由于小针刀祛邪通络力量较强,通经络的同时损伤精气血,加重腰部不适感,应酌情酌次使用。鄢卫平主任重视“主次的辨别,局部与整体的把握,治疗的个体差异”。腰肌劳损可改变人体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影响到肌力和耐受能力,甚至可使肌肉萎缩,因此尽早减轻疼痛,锻炼腰部功能必不可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