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

2021-12-05 04:25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料数字信息化

熊 杨

(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调查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6)

作为地质工作者多年来辛苦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地质资料不仅是宝贵的社会财富,也是后续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意义非凡。此外,地质资料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它在地质工作中价值与成果的重点体现,在能够运用于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利用、保护,及矿产勘查、地质调查等多项工作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推动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发展,才能使其持续满足各项要求。因此,有关部门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具体情况,全面建设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而针对地质工作链的最后环节,达成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职能的目的。

1 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优势

首先,信息系统能储存海量且仍在不断增长的地质资料信息。以云储存、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还有各类新型计算机设备,都使得资料数据记录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数据信息的衍生也愈发丰富。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速度极快。在展开数据挖掘工作之前,大数据趋势预测应首先进行,也就是应先实时处理好地质资料信息,并根据结果将其地质资料不断完善,以确保数据资源服务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在确保数据处理高效率、高速度的同时,前端数据挖掘也要得到足够重视,可提前针对需要服务的对象进行预测感知,并且提供针对性与个性化达标的服务[1]。

最后,信息技术支持下地质资料数据形式十分丰富,如文本、图象、音频、视频等,都可用作资料信息的表达。以往我国地质资料基本上分为电子数据与纸质文件这两种形式,但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地质资料电子数据储存模式也在随之发展,例如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等,文档数据中的数据库文件和电子数据也十分常用。数据分类的更新改革也十分显著,如远程水环境勘测、海洋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等[2]。

2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应用现状

目前,中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供单位,通常以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机构为主。前者的主要责任通常在于地质资料的管理与保存,在国家及社会有需求时基于公益性质,合法提供其所需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而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机构则主要负责基础地质与遥感信息等地质资料数据的保存与提供,此项工作的公益性质也比较强。但也正因为各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强,导致资料信息深度加工的积极性始终难以提升。

除此之外,许多地质资料馆与勘察单位的观念落后,也是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如今,各行业不重视地质资料开发的问题十分普遍,且服务通常只为本系统单位提供,资料配置并未达到最优,且在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时,很多单位只会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收费且少量的地质资料,在并未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度加工的情况下,地质资料信息的产品意识极差,最终导致产业化模式不够完整[3]。

3 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3.1 创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体系

技术人员需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创建科学、完善的数字档案体系,并在确保其综合能力高于现有电子档案文献题录的基础上,采取文本、音频、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档案信息,同时技术人员还需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的、深层的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在数字档案知识服务系统建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重将信息资源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作为出发点,向知识资源的收集、组织、创新与开发不断转变,从而增强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且进一步建立基于知识服务理念的数字资料。

3.2 注重数字转化能力的不断强化

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数字化技术,因此,技术人员应使用相应的应用系统,进行数字信息转化并确保其效率与质量。

目前我国所有的地质信息资源已十分丰富,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资料管理与利用的要求,这是数字化逐渐成为地质资料发展最主要渠道的关键动力。与此同时,就地质资料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而言,原始资料处理绝对是其中的关键,虽说多数资料都能直接输入或采取扫描技术储存,但仍有一些数据无法录入。因此,技术人员可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在合理编制参考目录之后,为用户在数据库中的资料搜索应用奠定牢固基础,进一步全面增强地质资料利用率[4]。

3.3 促进地质资料合理转化为产品

就传统意义上的地质资料服务而言,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数据库用户需向馆藏机构按照需求申请借阅,且大部分馆藏机构都不会对地质资料进行深入开发。另外,还有很多地质资料只能由专业人员使用,在成果管理方式均为档案管理的情况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但如果能将地质资料转化为产品的形式,就能将其向专业人员、国家及社会各界提供。在向产品形式转化的过程中,地质资料成果服务内容与方式改善应首先进行,一方面应推动政府和新形势相适应,促进档案式成果向服务型产品转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优化地质资料产品开发的方法与流程,从而使地质资料信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各界提供帮助。

3.4 将数字资料馆作为数字化的重要目标

数字资料馆中的主要构成即为数字资源,因此,通过对数字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即可展开现代化的高效管理,同时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也应得到重视,通过完善的数字化业务工作平台,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服务为客户提供。通常情况下,数字资料馆的特征可划分为自动管理业务、规范信息组织、馆藏资料数字化以及存储海量资源等。除此之外,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来建立数字资料馆,也是目前我国地质资料信息化的首要目标,在以知识服务为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先进技术科学整合原本多元、异构的资料数据资源,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其收集、处理与保存的效率和水平。这些地质资料数据也可通过标准数据服务,或者是直接访问接口等方式向门户系统提供,这对资料资源一体化管理来讲非常有利[5]。

3.5 创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的使命相对来讲十分巨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以及帮助国家与社会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地质资料信息,从其它角度上来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其实也就是把成果进行多方利用,从而促进信息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数据开放、协同和共享速度加快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向多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地质资料服务水平能真正达到新时期要求的关键前提。

与此同时,只有确保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的合理性,才能创建出更完善的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服务水平的大幅跃进。

有关部门可与各馆藏机构建立合作,对原有数据展开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整合与制作,随后相关人员还可根据此建立科学健全的资源联合目录,通过公益性的地质数据信息交换平台,为地质信息资源的共建工作和共享工作,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6]。

3.6 确保基础保障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若想真正意义上推动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发展,网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是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除具有网络浏览与查询等基础功能外,大部分局域网都还含括接受、使用和保存等功能,相关人员可通过此来根据需求导入或导出地质资料,以及满足相应的安全管理需求。此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地质资料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措施,摆脱空间与时间等限制来信息化管理分布式资源,从而为信息共享提供有力促进,并且为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在网络系统中的早日实现提供保证[7]。总的来讲,我们必须正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抓住机遇展开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在尽可能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字管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为后续的地质数据挖掘提供便利,推动档案利用率以及资源配置水平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中各项信息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目前能为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提供的推动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可通过对信息管理模式的运用,来对传统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进行有效弥补。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也可在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对数据资料展开重点的强化研究,在与地质资料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后,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优化,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应用效率的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资料数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