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1-12-05 19:47吴宏佳周丽恒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长沙市农机

吴宏佳,刘 琼,周丽恒

长沙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吴宏佳,刘琼,周丽恒

(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6)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长沙市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成果显著。通过分析长沙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长沙市农机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农机化;发展;策略

发展农机化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支撑,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湖南的工业强市、农机大市。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长沙市的农机化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1 长沙市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成效

1.1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长沙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机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农机化的迅速发展。至202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13.99万kW,比2009年增长34.78%。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展顺利,薄弱环节的农机具保有量增长迅速。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9%。农用无人飞机植保、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及装备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在畜禽标准化养殖、钢架大棚设施农业、工厂化育秧育苗、节水灌溉、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施、高标准精养鱼、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领域推广应用机械化生产先进技术,取得了较好成效。

1.2 农机专业服务不断提升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国家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组织开展送技术下乡、上门培训、示范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要求不断健全相关制度,培育了一批从事机耕、机收、机插、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经营、维修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85个。

1.3 积极推动农机科技创新

农机管理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21年4月,湖南省首个无人农场在长沙市望城区正式投产运营,可以实现智能农机技术在水稻耕、种、收生产环节的全覆盖。2021年7月,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赵春江接受聘书担任该中心专家。

2 长沙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沙市农机化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带动力,但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2.1 投入保障严重不足

农业设施投资较大、风险较高且回报期较长,普遍存在投入压力大、融资难的问题。相比广州、武汉等省会城市,长沙市对农机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机具认知不够。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丘陵山区农机作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农机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山区灌溉设施、机耕道、机库棚、农机维修点的建设仍然滞后。

2.2 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近年来,全市农机保有量持续上升,农机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维修保养以及农机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任务日趋繁重。农机事务牵涉到各个涉农部门,部门间工作协调配合不够。县乡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因技术人员短缺而难以有效发挥服务职能。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网点少,农机化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信息不灵通,农机维修、培训不方便,严重影响农机化服务质量。

2.3 专业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全市农机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人才断档、技术断层的问题。从业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综合性、专业性的农机大户或合作组织较少,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低。乡镇农机工作专职人员少而兼职人员多,年龄普遍偏大,中青年干部短缺,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机工作的开展。

2.4 产业发展面临制约

虽然长沙市的农机生产厂家多,但规模企业少。目前,全市上规模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在生产企业中所占比重不到10%。农机产业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科研开发投入机制,使得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流转不足,导致农机生产企业独立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较差。许多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农机产品技术仍不成熟。在现有的设施农业中,简陋设施所占比重较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专用技术配套还不够完善。

3 加快长沙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机管理部门应顺应形势,超前谋划,借鉴经验,进一步推动农机化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将农机化打造成为拉动长沙“三农”发展的新引擎。

3.1 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谋划

建议成立长沙市农机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协调和规范全市农机化发展。科学编制《长沙市农机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长沙市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通盘规划农机装备和设施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明确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技术路线,采取先平地后山区、先近郊后远郊、先经济好的后经济差的逐步试点示范推广,引导农民群众使用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的农机装备和农业设施,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拓展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3.2 坚持政策带动,加大投入力度

解决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在政策层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增强财政投入的针对性、精确性和实效性,重点扶持水稻和主要特色农产品关键生产环节急需的机械和装备。要专项制定丘陵山区机具补贴目录,将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机具纳入补贴范围,或由地方政府实施引导性补贴,对通过定性鉴定和群众需求量较大的非补贴机具进行集中采购,减轻群众购机压力[1]。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信贷为补充、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发挥财政引导、聚合效应,通过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和融资等多种渠道实施农机项目开发,帮助农机合作组织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创新投融资平台。加强农机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同金融机构的联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强地方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整合联动,发挥两种资金的整体效益,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和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优惠信贷支持。

3.3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人才支撑

推动农机化发展,关键在队伍建设,核心是人才保障。一是健全农机专业人才建设机制。健全和稳定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推广、培训服务机构,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度力度,适当引进国内外农机专家进入农机管理、规划、技术指导等领域,改善队伍结构,促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成立“农机技术指导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农机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二是加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等农机化实用人才培训,通过定向学习、集中培训、远程教学等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培养出一批精、专的农机人才。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骨干农民,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培养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民企业家。三是稳定农机实用人才师资队伍。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以及农机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强投入,引进优秀师资,编印好各类培训教材,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落实实习场地,进一步提升农机人才培养服务能力。建立并实施农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打造“双师型”农机培训师资队伍,让在校老师将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再回归学校进行教学和指导[2]。

3.4 创新经营模式,释放规模效应

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带动农业机械化,再以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抓引导,创新形式抓带动,规范管理抓服务,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加速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做大做强农机专业组织。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指导帮助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力推行代耕、代收、代烘、代运、统防和统治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扩大农机合作社服务面积,探索补贴力度与服务面积、服务环节挂钩的机制[3]。三是创建一批设施农业品牌基地。立足自然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和品种布局,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设施农业基地。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大户、大型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成一批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3.5 突出科技支撑,加快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关键。一是推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工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科技创新园区为平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人才为基础,以科研院所技术为支撑,以推广应用为目的,以用户反馈为创新动力,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形成产业闭环,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基础材料,优化加工工艺,规范行业标准,抢占行业未来制高点[4]。二是培育农机制造骨干企业。结合实际,研究并发布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需求。鼓励农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高端农机装备技术,做大、做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力争在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6 完善管理服务,健全配套体系

农机管理部门在帮助农民“买得起”农机的基础上,要使农民“用得好、有效益”,必须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部门为引导、院校为支撑的“产、学、研、推、用”结合的农机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引入推广人员的报酬与效益挂钩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宣传作用,健全信息服务机制,及时收集并发布农机作业、销售推广、科研培训、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使农机服务组织、种粮农民、农机使用者与销售、维修、培训者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是健全农机售后服务网络。优化市场布局,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区域性农机市场,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以农机展览、演示、博览会等平台为载体,拓宽推广服务领域和范围,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延伸社会化服务领域。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领域主要是农作物的耕、种、管、收作业以及农药、化肥、种子采购等,在粮食烘干、代存代储、深加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发。为此,要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经营,完善农机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范围,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5]。开展肥料、农药、农膜等产品的联合销售,通过农机作业实现种、水、土、肥、气、药等生产要素和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农机和农艺的高度融合[6]。

[1] 王洪明.湖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6.47(2):25,33.

[2] 妖晓娟.江苏农机从业人员人力资本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9):230-236.

[3] 金龙新,刘英.湖南农业机械化供给效率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8.(1):100-103.

[4] 孔爱民,张文华,钱生越.加强产学研推用合作,促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2):76-78

[5] 田艳平.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当代农机,2021.(2):46-47.

[6] 王超,涂志强.农机技术推广提档升级的趋势与对策[J].农机科技推广,2020.(5):9-1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WU Hongjia, LIU Qiong, ZHOU Liheng

(Changsh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subsidies for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Changsha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angsha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323.3

A

2096–8736(2021)03–0015–04

吴宏佳(1981—),女,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

责任编辑:阳湘晖

英文编辑:唐琦军

猜你喜欢
农机化长沙市农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沃得农机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爱上写信的大树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