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路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1300)
巴江平坡村,是贵州省龙里县最偏远的村子,是贵州省“黔南苗族农民画艺术之乡”,距离县城77 km。这里居住着苗族其中一个支系—小花苗,属贵州苗族西部方言洛北河次方言语系,因其五彩斑斓、艳丽夺目的服饰而得名。小花苗女子上穿蜡染挑花衣,下着蜡染百褶裙,裙摆前系围腰,头上包蜡染头巾,服饰上纹样精致、工艺细腻。走进平坡村,花苗妇女身穿苗族服饰,无论是生活还是劳作都轻松自如。平坡小花苗擅长蜡染、刺绣和农民画创作。农闲时节是平坡小花苗姑娘和妇女蜡染、刺绣、织布的服饰制作季节。制作时先画花样,再蜡染或刺绣,他们将自己的历史、生活和向往,用花样图案记录在妇女的衣服上[1]。不仅如此,平坡小花苗妇女还在农闲时聚集到一起研习绘画,自娱自乐,将生活的喜怒哀乐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苗语叫作“嘚魵嘚涡”,译为苗族花样或苗族绘画(译自贵州苗族西部方言洛北河次方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平坡苗族绘画逐步为外界所熟知。
平坡小花苗服饰由蜡染、刺绣、银饰等多种工艺组合而成,衣裙以蓝黑色为主,沉稳凝重。服饰上的刺绣图案,颜色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制作时,用色的顺序、配色的规律、色性的过度十分考究,配色以明快鲜亮的颜色作为主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主色倾向于暖色,以白色、红色、黄色为主,适当配以绿色、蓝色点缀,热烈而古朴。服饰刺绣图案善于搭配,构思巧妙且绚丽夺目。
2.2.1 蜡染图案
平坡小花苗的服饰图案颇具特色。花苗蜡染的图案结构精细别致,色彩调和鲜艳,图案花纹变化多姿。在花样上采用曲线,如涡线、波状线等纹样,既规整又变化多姿,自然流畅。蜡染的方格与线条是传统而常见的图案之一,也有几何图形,结构主要有对称式、交叉式、二方连续式、斜菱形、单独纹样等。单线和双线菱形,呈“回”“卐”形,若干长线交叉呈网状。
2.2.2 刺绣图案
小花苗服饰的图案有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做工十分考究。其中,挑花是小花苗妇女的特长之一,主要用于妇女服饰上衣、头帕、围腰、腰带等,都以挑花为美。图案以日常生活生产和苗族传说为主题,如“四瓣花”“八角花”“米字花”“豆豆花”“蝴蝶花”等。构图以几何图形呈现,以二方连续式、对称式、交叉式、斜菱形最为普遍。图案花样整齐且富有变化,给人舒适畅快的感觉。平坡小花苗将苗族文化绣在服饰上,图案元素的重组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将服饰中的精华图案或者图案元素进行重复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图案。小花苗服饰纹样色泽斑斓,多为几何纹样,记载了苗族迁徙和发展的轨迹,彩色条纹、环形纹、棱形纹是苗族迁徙历史的完整保留,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意识体现了人文历史的渊源,也是穿在身上的苗族史书[1]。
平坡小花苗服饰图案的题材来源于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对大自然的感知,在写实纹样的基础上提炼出丰富的图形纹样,是苗族独有的符号和图腾。小花苗妇女通过提炼加以想象和夸张变形,将大自然中充满活力的瞬间绣制在服饰上,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仰。
平坡小花苗蜡染应用广泛,工艺流程为:先把织好的土布经过反复浸泡、捶打、清洗和晾晒,经过洗练以及多次压平后开始点蜡工作。将蜡置于火上,待蜡熔后,用小蜡刀蘸上蜡液细心点绘,置于蓝靛染缸中,将点好蜡的布放入缸里浸染,要反复七八次甚至十多次浸染晒干之后方成。最后将染布放入大锅里用水煮沸后,显现出白的花样图案后清洗晒干即成[1]。蜡染工艺正如《贵州通志》所述:“先用蜡绘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小花苗蜡染色彩古朴,呈深浅蓝色,多为几何图案,与刺绣图案融合后显得秀气鲜艳。
贵州苗族蜡染久负盛名,而平坡小花苗妇女服饰上的精美刺绣也一样精彩,最有代表性的是锁绣、挑花(数纱绣)及贴布绣。挑花是平坡花苗妇女的特长之一,也是人们评价是否能干的标准。花苗族挑花有以下特点:(1)挑花主要用于妇女服饰。妇女的整套服装有上衣、头帕、围腰、腰带等;(2)挑花用纺织染制的布料,经纬分明、便于挑绣、色彩丰富,挑出的图案既古朴且色鲜,颇具特色。平坡小花苗的服饰与其他艺术品一样,都是通过小花苗妇女对图案的设计、刺绣、蜡染等过程精心制作而成的。
平坡苗族农民画以贵州黔南苗族小花苗服饰图案为主,以本民族的传说、故事、节日、日常劳作、婚丧嫁娶等为题材,描绘出苗族的历史和当代生活。平坡苗族农民画作品传承了苗族服饰图案文化,成为苗族图案文化一种新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构图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组合,人物造型抽象化、图案化、平面化,色彩强烈对比,艳丽丰富,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在造型上,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艳丽的色彩搭配,以达到构图饱满、装饰强烈的艺术效果,再加上可视化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达到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
农民画是一个独特的画种,以村落文化为母体、民间美术为造型基础,是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坡苗族农民画作品中,苗族人家的生产生活、民族风俗跃然于纸布上,展现了苗族人民对苗族历史的追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贵州高原环境和苗族历史文化的浸润是平坡苗族农民画创作的沃土,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创作中,将花苗服饰的刺绣、蜡染等艺术形式融入平坡苗族农民画的传承中,采用借鉴、变形、组合等方式创作出优秀作品,更好地传承平坡苗族这一民族民间艺术,从世代相传的织布、蜡染、刺绣等传统技艺中脱颖而出。
苗绣的技法多样,以平绣、堆绣、数纱绣、锁线绣、挽绣、打籽绣、辫绣最为常见,绣品色彩绚丽、协调,构图对称和谐,造型夸张,贵州许多苗寨都有自己独特的绣法。平坡苗族刺绣农民画在传承苗绣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稚拙而灵秀、质朴而奔放、色彩绚丽、造型夸张、不拘一格,不仅重现了平坡苗族农民画的艺术特色,还增添了层次感和立体感。苗族刺绣农民画以平坡苗族民俗节日、生产活动等内容为题材,有杀鱼节、吃新节、斗牛、跳月、四月八、六月六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文化活动。平坡小花苗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付诸笔下,色彩浓艳强烈,形象稚拙天真,传达出典型的地域民俗气息及浓厚的乡土味[2]。从苗族刺绣农民画的制作工序来看,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艺术价值来看,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特征和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平坡苗族农民画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方式,不仅在纸上绘制出生动的画面,而且在织布上塑造出灵动的形象。在织布上,除了以苗绣的传统技艺表现以外,苗族蜡染技艺则是另一种表现方式,用蜡染工具和特有染料作为作画工具,构图天马行空、不可想象,再现蜡染独有的朴素典雅色彩,同时又符合生活规律。平坡苗族农民画与苗族服饰艺术的融合,融入了大量的苗乡生活题材进行民族艺术的再创作。以平坡苗族生活为主题,创作出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作品,实现了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再创造。苗族蜡染农民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厚的苗乡风情,既是随心所欲,没有既定技法;又是漫无边际,潇洒恣意,质朴中展现精巧,原始中渗透着现代生活气息。
从平坡苗族农民画面表现方式来说,既传承了传统,又不断创新。平坡苗族农民画丰富了贵州少数民族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农民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既要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在发生改变,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变革是一种必然,也要坚守发展理念。平坡苗族农民画家将苗族农民画与小花苗服饰刺绣、蜡染等民族技艺相融合,并进行再次创作,打破了苗族农民画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以富有质感的画面表现贵州苗族人民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感。平坡苗族农民画创作有灵气、接地气,展现了新时代贵州苗族的乡土人情与精神风貌,助力当代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