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2021-12-05 19:14:02谷永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针刺

谷永娟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漯河 462000)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异常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中医将脑卒中偏瘫归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营卫虚弱,兼受外邪,造成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不能营养筋骨、肌理,临床干预应注重舒筋活络、调和气血[1~2]。针刺通过针刺人体相应经络腧穴,以达到调和阴阳、气血运行等作用。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是一种新型康复设备,包括多种训练模式,能够实时记录并反馈患者训练和恢复情况,从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运动训练[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针刺联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2例;年龄 40~76 岁,平均年龄(58.67±5.21)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6 例,脑梗死20 例;左侧偏瘫19 例,右侧偏瘫27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58.69±5.18)岁;卒中类型:脑出血29 例,脑梗死17 例;左侧偏瘫20 例,右侧偏瘫2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5]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风偏瘫诊断标准,患者伴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数;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伴严重精神疾病。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 次,指导患者行桥式运动、抱膝运动等卧床训练,活动四肢关节,行腿部屈伸、外翻、内翻动作,10~15 min/次,1~2 次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刺联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1)针刺。选取三阴交、气海、合谷、内关、委中、关元等为主穴,辨证选取配穴,痰淤阻络证选取丰隆、风池;气血不足证加髀关、血海;肝肾阴虚证选取肝俞、肾俞。采用补法针刺关元、气海穴位,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碘伏消毒上述穴位,选择规格为1~3 寸无菌毫针刺入,大腿、臀部等肌肉丰厚处可直刺1~2 寸,脚部和小腿等皮肤浅薄处采用平刺、斜刺0.1~0.5 寸,以患者感到酸麻胀为宜,留针30 min,1 次/d。(2)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患者取坐位,依据下肢运动功能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模式,包括被动、助力以及主动抗阻训练。无主动运动者选择被动训练模式,患肢肌力达3 级及以上时选择助力训练模式,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主动训练者可提前进行5 min被动训练,行下肢蹬踏环转运动,60 min/次,1 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步行功能,干预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价患者步行能力,分为 0~5 级 6 个等级,0 级(1 分):患者不能行走或在 2 人帮助下行走;1 级(2 分):患者需在 1 人连续扶持下减重并维持平衡;2 级(3 分):患者在1人持续或间断扶持下行走;3 级(4 分):患者无须他人的扶持,在监督下行走;4 级(5 分):患者能在平坦地面上独立行走,但上下楼、上下坡或不平路需要帮助;5 级(6 分):患者能独立行走,得分高表示患者步行能力恢复越好,并测量患者10 m 最大步行速度。(2)比较两组下肢功能,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上下肢屈肌协同运动、肢体功能障碍等50 个条目,采用0~2 分评分法,总分100 分,得分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平衡能力,干预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从无支持站立、独自站立、单腿站立等14 个项目评价,用5 级评分法计分,满分56 分,分数高则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步行功能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AC 评分高于对照组,10 m 最大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步行功能比较()

10 m 最大步行速度(m/min)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AC(分)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P 1.59±0.34 1.61±0.36 0.274 0.785 2.97±0.52 3.86±0.54 8.052 0.000 30.23±3.46 30.28±3.49 0.069 0.945 47.89±4.21 56.35±4.27 9.569 0.000

2.2 两组 FMA、BBS 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FMA、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 FMA、BBS 评分比较(分,)

BBS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MA干预前 干预后46 46 tP 20.56±3.24 20.59±3.27 0.044 0.965 26.95±3.35 32.58±3.37 8.036 0.000 25.22±3.25 25.28±3.31 0.088 0.930 30.54±4.03 36.89±4.09 7.501 0.000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无法正常支配下运动神经元,导致肌张力升高、控制能力减弱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相关研究表明,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通过相应的系统训练,促使相关功能重新建立[7]。常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症状,但多数患者年龄偏大,对康复训练缺乏重视,训练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导致康复效果不甚理想。

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包含多种训练模式,能够实时反馈患者的训练数据,促使肢体功能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AC 评分高于对照组,10 m 最大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FMA、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针刺是中医特色干预方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针刺干预,其中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养阴生津等功效;气海归属任脉,可行气通经、清热除湿;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可清热、止痛、疏风解表、活血通络;内关具有通络止痛、宁心安神等作用;委中是缓解腰背疼痛的要穴,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9]。针刺上述穴位,可经外周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充分发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和阴阳之效,辅以辨证取穴,能降低患肢痉挛肌肉张力,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具有针对性、重复性等优点,依据患者下肢运动情况及时调整运转模式,能够提高受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进一步扩大关节运动范围,有利于正常运动的重建,进而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步行的稳定性[10]。针刺、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应用,整体与局部兼顾,可改善全身气血运行状态,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下肢功能,促进平衡能力提高,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针刺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步行回家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8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