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12-05 18:35:24谷兴荣孙勒载刘冠辉杨加敏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幼雏法氏囊病鸡

谷兴荣,何 朋,孙勒载,刘冠辉,杨加敏

(1.盈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盈江679300;2.芒市西山希兽医站,云南 芒市 678400;3.芒市畜牧站,云南 芒市 678400;4.盈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盈江 679300)

1 病例发生的基本情况

2019年3月初,云南省盈江县新城乡一养鸡户所购进的500只幼雏鸡饲养至7日龄时,突然死亡38只,由于购进的这些是蛋用鸡,饲养后用于产蛋的蛋鸡,按要求原蛋种鸡饲养场所孵化出的每一批幼雏鸡在销售前因注射过马立克氏病和鸡痘等疫苗,而这批鸡到场仅饲养5 d就发生这样高死亡病的情况,场主从事养鸡已多年还没有这样的经历,一时不能准确的对这批鸡患什么病做出诊断用药治疗,请乡兽医站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到场会诊。

2 病例诊断处置经过

2.1 临床症状

该批鸡引进饲养至5日龄后,就有部分鸡开始出现吃食减少,精神差等现象,到7日龄出现了羽毛逆立蓬乱,无光泽,蹲缩不动,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有的病鸡还出现身体抖颤,站立不稳,呈现明显的衰弱状态症状;随后病鸡食欲明显减退,或不食,但饮水量明显增加;病鸡拉白色或白灰色水样稀粪,体温42.5℃~43℃,出现皮肤干燥,脱水等症状。

2.2 病理解剖变化

剖检5只病死鸡,病变部位仅见于法氏囊淋巴组织,可见法氏囊明显肿大,呈淡黄色,浆膜水肿;有2只病死鸡在法氏囊腔内有少量白色黏液或黄色的胶样物,但检查肌肉无出血斑点,胃肠也未见出血点斑病灶。

2.3 诊断结论

对疑似病鸡做法氏囊病快速检测,呈阳性反应,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确诊为法氏囊病。

2.4 预防处置措施

1)彻底清扫育雏舍,并对育雏舍、食槽和饮水器等用具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2)注意育雏舍通风换气、保温,加强饲养管理。

3)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VC等。

4)对无明显体征的可疑健康群鸡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接种法氏囊疫苗。

5)对有症状的病鸡注射法氏囊病高免蛋黄。

3 病例剖析与诊治措施

3.1 致病源

引起该病的为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的法氏囊病毒中的Ⅰ型病毒。病毒无囊膜,呈球形,主要存在于鸡的法氏囊、肾脏、脾脏等器官;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目前已知本病毒有2种血清型,Ⅰ型对鸡有致病性,Ⅱ型对鸡没有治病作用。法氏囊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据有关资料报道该病毒可耐60℃温度在90 nim内而不死,但确不能耐过70℃以上的高温;3%石炭酸,3%来苏尔,0.1%升汞等消毒液要消毒30 nim后才能杀死该病毒;对光、紫外线也有抵抗力;被病毒污染过的场地如消毒不彻底,该病毒可能长期存在传染性。

3.2 流行病学

一般认为本病毒只感染鸡,引起鸡发病,但国内曾有幼雏鸭感染该病毒发病的资料报道。对鸡而言,雏鸡的易感性较强。该病多发生于幼龄雏鸡,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3 d,如果环境卫生消毒不严时,有的出壳不到1日龄的雏鸡就可能感染发病,但一般在3~6周龄内的雏鸡最易发生。很多情况下,那些1~14日龄的幼鸡感染后发病较轻,但20日龄后的幼鸡到2个月龄的小鸡感染后发病最重;成年鸡则因其法氏囊已经退化,一般不再感染该病毒发病,即便感染后也只呈隐性经过。

这次的病例感染发病的鸡只有7日龄,在临床诊断上仅从肉眼这些简单的临床观察手段和病理解剖检查是不易确诊,因发病雏鸡的日龄太小,很多临床症状不明显,但结合“法氏囊病快速检测”呈阳性反应的结果,被确诊为本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或隐性感染的带毒鸡,传播方式是高度接触传播,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感染;鸡舍内被污染的垫草、用具,以及被污染的车辆和饲养人员衣帽与鞋子,还有生活在病鸡舍内的一些鼠类、昆虫等都是直接的传播媒介。有资料报道,发生该病后病鸡舍清除病鸡后54~122 d内放入易感幼鸡仍可发病,被污染的饲料、水、粪便等至52 d仍具有感染性。这次雏鸡发病,可能因饲养人员接触过一些隐性感染该病毒的鸡,加之平时饲养人员和饲养场地均消毒不严,鸡的开饮、开食和温控、光照等饲养管理环节均没有做好导致幼雏鸡感染该病毒发病。

3.3 临床诊断依据

3.3.1 临床症状

因本病的潜伏期很短,感染后发病突然,且病势严重。病鸡精神萎靡不振,闭眼缩头,畏冷挤堆,头颈低垂,卧地昏睡,走动时步态不稳;食欲减少,饮水次数和量增加;羽毛蓬乱,颈肩部羽毛逆立或约有逆立;排白色水样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个别鸡的便中会带血;少数鸡掉头啄自己的肛门,这可能是法氏囊病引发瘙痒的缘故;发病的初期、中期体温升高,可达43℃,临死前体温又会下降,仅35℃;发病后期脱水,眼窝凹陷,鸡爪和皮肤干枯;死前出现浑身颤抖,衰弱、羞明,可在出现症状后1~2 d死亡。有资料报道,发现法氏囊病毒的亚型毒株或变异毒株感染的鸡,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炎性反应微弱,病鸡的法氏囊萎缩,死亡率较低,但由于产生免疫抑制,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3.3.2 病理解剖变化

病死鸡尸明显的脱水,其胸、腿和翼部肌肉可见一些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出血性浸润区或出血灶;肝脏明显褪色,表面出棕褐色条纹,边缘常见有梗塞;腺胃黏膜乳头周围,特别是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有出血点;肠腔内黏液增多;脾脏稍肿大,表面有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肾肿大,灰白色,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寂;心冠脂肪呈点状出血。

在临床上表现上,该病典型的病理变化特征是法氏囊的病理变化。病理解剖检查可以发现,法氏囊的特征性变化为:在感染发病后的初期1~3 d,法氏囊常可肿大至正常时的2倍以上,色呈淡黄色,浆膜水肿,透明,切开可见囊腔内面有条纹状或斑状出血,有的囊腔中含有多量果酱样黏液,或有坏死脱落形成的干酪样物或奶油样物。感染4 d以后,病鸡的法氏囊又开始发生萎缩,体积变小,呈白陶土样的外观,并逐渐变为黄化,其色呈蜡黄色;再到12 d后,法氏囊的体积只有正常体积的1/5~1/10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病死鸡的法氏囊一般都会萎缩。

3.3.3 临床诊断依据与要点

本病的临床症状特征是幼雏鸡突然发病,来得急,消失快,病程多在7 d左右,潜伏期1~3 d,感染率80%~100%,死亡率0%~38%;自然感染时,不同品种的鸡对病毒的易感性也不相同,一般快羽系的鸡要比慢羽系的鸡易感,特步是快羽系中的蛋用型系列的鸡更为易感,如德宏州曾引进饲养过的来航鸡、黄金鸡、迪高蛋鸡等蛋用型鸡。

鸡感染该病毒后,一般排毒可达3周以上。通常对本病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在临床症状诊断的基础上,再根据对病死鸡的剖检病灶等病理解剖表现就可以确定。该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法氏囊肿大,法氏囊腔内可见黏膜皱褶平展,轻者有黄色胶冻样物或有出血点、斑,或奶油状物,或黄色干酪样物栓塞,个别出血严重的法氏囊会呈“樱桃”红紫色;但感染4 d后法氏囊开始萎缩,此时呈白陶土外观,后逐渐黄色化;第5天后法氏囊明显萎缩,为法氏囊正常时体积的1/10~1/5的大小,此时法氏囊的颜色已呈蜡黄色。此外,除法氏囊的病理变化外,还可根据病鸡的腿、腹和胸部的肌肉常见出血条纹或出血斑;病鸡的胸腺肿大,多见出血;解剖病鸡的腹腔时可见肾脏肿,褐红色,有的还可见有尿酸盐沉积;还可看见病鸡腺胃的乳头周围出现充血,有时是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斑;盲肠扁桃体常肿大,出血;解剖泄殖腔,在发病的早期常可见泄殖腔的黏膜上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灶。大鸡不患本病,因为生长至150日龄后的鸡,其法氏囊已退化。

根据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为2~6周龄的雏鸡发病多,突然发病,发病率高;临床康复快,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可怀疑本病,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可以初诊,确诊须做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和雏鸡接种来综合判断。

3.4 综合防治方法

本病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应重在预防。平时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开展免疫接种,特别要重视种用母鸡免疫接种,以期提高种鸡母源抗体水平,来提高雏鸡的保护率和抗病能力。预防本病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目前预防的疫苗有几种。

1)鸡胚苗,主要采用饮水免疫,4~12日龄雏鸡反应较轻微,可产生很强的免疫力,但雏鸡在接种4~5 d会有0.7%~0.8%的死亡率,故一般在感染或受感染威胁的鸡群中使用。

2)法氏囊佐剂灭活苗,主要用于种母鸡免疫接种,对开产前种母鸡皮下注射1 mL后可使连产7个月的蛋都有母源抗体,保护雏鸡在3月龄内不感染本病,保护率在80%~90%以上。

3)对母源抗体不清或抗体效价低的鸡群,可在10~14日龄用弱毒疫苗首免,2~3周后进行2免。

4)法氏囊高免蛋白,肌注0.8 mL/只,同时可加入青霉素,用于控制疫情。

猜你喜欢
幼雏法氏囊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三只幼雏的七天生活(1)
三只幼雏的七天生活 2
三只幼雏的七天生活 4
三只幼雏的七天生活 3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