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44100,甘肃华亭)
农民工是我国的特有“产物”,是在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形成的。从定义来看,农民工为农民身份,但是他们在城镇生活,被城镇企业雇用,通过非农业劳动来获得报酬。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数量较大,分布在各行各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农民工整体职业技能较为单一,往往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得报酬。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需要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以满足农民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使农民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人本主义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该理念可应用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体现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怀,同时也能改善农民工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三农问题,将我国农民工的规模优势转变为优质人力资源优势。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我国开展已有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当前仍然存有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大多由政府主导,所以它们以完成政府的培训目标为主要目的,却忽略了农民工全面发展需求的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工错过了职业技能提升的时机,也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因此,虽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与法律约束,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市场运作并不规范。
主动参与培训的农民工数量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与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较低有关。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很多从事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农民工并没有较为长远的职业规划,认为参加培训浪费了挣钱的时间,所以不会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然,这和农民工条件有限有一定关系,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赚钱,因此很难有空余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没有体现以农民工为主的理念,因此培训的效果较差。首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很多农民工培训结果只是单纯获得了证书,素质并没有明显提升,很大一部分人在培训后仍然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大部分培训内容过于陈旧,没有与地区情况紧密结合,甚至是直接照抄高等学校的教材,忽略了农民工本身文化素质,导致农民工很难通过培训提升自我价值,进而降低了他们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培训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没有与农民工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他们被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有着消极的影响。再次,培训形式也有一定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集中授课的形式,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培训,忽略了农民工对时间和地点灵活性的需求,很多人因为工作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该以服务农民工为根本,让培训满足农民工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制应该改革,不再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农民工和企业投入其中,形成多方联动机制,然后在资金和运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切实以满足农民工自我发展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此来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型和高端实用型转变。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首先要帮助农民工树立自主培训意识,政府要加强宣传,让农民工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农民工主动参与其中。其次,在培训中要注重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其增长职业技能知识,同时也要让农民工树立起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让他们成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让农民工感受到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在法律方面对农民工的权利进行保障,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这样才能让他们具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和经济基础。
为了有效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要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及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工在培训完成之后不仅获得相关证书,而且能够真正地掌握相关技能,进而推动其职业发展。当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要注重通俗易懂,考虑到农民工的实际文化素质,多用实践来促进农民工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其次,在培训方式方面要考虑到农民工的情感体验,充分关注农民工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开展教学,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要改变传统培训形式,可利用远程网络授课等形式,这样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民工可以随时随地地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