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华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神秘且多彩的民族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苗族人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舞蹈,包括芦笙舞、木鼓舞、花鼓舞、湘西鼓舞等丰富多样的歌舞种类[1],随之产生了多彩的苗族服饰,且服饰图案和舞蹈、音乐一起映射了民族历史,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苗族舞蹈是一种中国民族民间舞,相较于其他舞种,要求严格按照舞种元素、动作动律加以二次编创,必须保留之前的动作元素,但不可完全照抄原版,这就增加了苗族舞蹈编创的难度。舞蹈服饰和舞蹈编创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前者可为后者提供很多思路和想法。本研究主要阐述舞蹈编创中苗族服饰的应用策略。
通过查阅苗族服饰的相关资料了解到:苗族以分支繁多复杂、文化丰富多彩而闻名于世,不同的支系有着不同的称谓,人们通常依据具体的支系来划分服饰类型,为苗族舞蹈编创人员提供了新思路[2]。当前,我国关于苗族服饰的理论研究已十分清晰地划分了苗族支系,然而尚没有明确苗族舞蹈的地域分类,大多仅将其大致归类为苗族舞蹈,导致编创人员无法准确识别苗族舞蹈的地域区别,从而对苗族舞蹈编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通过研究相关理论,结合苗族支系的服饰类型,可将苗族服饰划分成多个种类[3],包括:(1)红苗服饰。该支系主要分布在我国湘西、川东南、黔东南及鄂西南区域,衣以蜡绘花于布而染之,且花纹似锦;(2)青苗服饰。该支系主要分布在贵阳原贵筑县向西区域,衣为青色;(3)白苗服饰。该支系属于较为古老的苗族服饰因子的继承者,今天依然保留着简朴的生态,衣为白色;(4)黑苗服饰。该支系的分布区域较广,服饰比较朴素,常着黑衣、黑裙;(5)花苗服饰。花苗是一个较大的支系,衣为古老的贯首服,没有袖子,衬套可用于衬垫披肩。其中,女上衣是对襟衣,没有领子,前胸、后背、两袖都饰满了精美的蜡染图案,后腰是大面积的挑花;男子上装是襟蜡青衣。
不同支系的服饰色彩、材质和饰品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应以支系划分为出发点,在视觉上对舞蹈服饰支系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并能更加清晰和直接地界定文化、生活、舞蹈结构及舞蹈动作。
对于苗族服饰而言,银饰是至关重要的一大特色。苗族服饰及其银饰的关键特征在于不论如何变易,都可以与生活环境相融合,体现出和谐之美。在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可立足于银饰的视觉点对部位动作编创的绝、精、细等特征进行强化,更好地抓住某个动作、深挖某个动律,先小后大,先精后绝,为观众带来小部分、多角度的视觉体验,丰富和优化苗族舞蹈动作。以《水姑娘》为例,在这一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人员借鉴了传统苗族饰品的特点。传统苗族女子会穿戴很多银饰,但银饰较重,若舞蹈表演者也穿戴几斤重的银饰,往往会影响舞蹈动作,所以可选用铜片和铜链替代沉重的银饰,制作出更加鲜艳和亮丽的苗族舞蹈服饰,有利于舞蹈表演者更好地表现花朵、浪花、湖畔等美好意象。
在中国,背篼是用来背负重物的工具,肚兜是妇女的防护衣物,如今已逐渐演变成服饰的美饰辅件。在传统苗族舞蹈中,常常将背篼与肚兜作为简单的装饰性服饰,但若在舞蹈作品编创过程中将其当作重要道具,可能会呈现出一番新景象,如苗族舞蹈《花背篼》,以苗族特有的背篼作为表演道具,为观众展现了生动活泼的苗族姑娘形象,也让人们体会到苗族舞蹈的特色,带给观众更独特的感受。
在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舞台调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划分成点、线、面、体等,还可细分为高低、空间、层次等变化[4]。苗族服饰纹样造型和风格丰富多样,包括几何纹、动物纹(蝴蝶纹、龙纹、鱼鸟纹等)、植物纹,这些纹样都有规律性、重复性及对称性等特点,常以深蓝色、黑色等暗色为底色,以红色、黄色等鲜艳的颜色为辅色。同时,苗族服饰纹样的线条干净明了,包括九格织花样纹、连续十字纹及挑花几何纹等。在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人员可对苗族花纹的各种线条走向进行深挖和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以创新舞台调度。
色彩是舞蹈服饰中最关键的一部分,自身就有敏感、醒目及活跃等特点。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又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界的色彩进行有机融合,赋予色彩特殊的象征意义,如雪之白代表纯洁,春之绿代表和平,血之红代表恐惧等,这些象征意义被人类广泛应用于舞蹈服饰中,旨在显著提升舞蹈表演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5]。以苗族舞蹈《水姑娘》为例,该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水的模仿惟妙惟肖,巧妙地呈现了水的特征。舞蹈表演者的服饰都极为精致,以银饰作花环,以蓝绿色的百褶长裙展现清澈的流水效果。表演者上身服饰为蓝绿渐变色,一个是长袖,一个是无袖,用银片做出水波纹的样子,充分展现了水的柔美,进一步丰富了服饰的美感,整个舞蹈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图,有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以情带舞”的理念,并通过鼓声与水流声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苗族姑娘对山水的眷恋。再以苗族舞蹈《银项圈》为例,表演者手持项圈,通过举项圈、摆项圈、甩项圈展现一派银光闪烁、熠熠生辉的景象。同时,表演者穿着有绣花金边的短袖上衣、绣有鲜花和银链的短裙,舞蹈服饰整体为蓝紫色;选择绣花船头状的布鞋,犹如踏着波浪,营造了欢快的气氛。
图案作为苗族服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蕴含着苗族人真善美的情感;通过古朴与稚拙的艺术形式,将苗族人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出来。苗族服饰上的图案通常都有故事。以“蝴蝶妈妈和十二个蛋”为例,该故事由一代又一代苗族人口口相传,再用一针一线绣出缤纷绚丽的图案,为现代人讲述了关于苗族起源的传说。基于此,在苗族舞蹈编创过程中,应注重苗族服饰图案的有效应用,丰富整个舞蹈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以苗族舞蹈《花鼓舞》为例,编创者借助装饰性图案,让花鼓舞蹈表演更好地传情达意,获得更好的舞台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与深化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着装隆重,头上佩戴了银帽式重叠大黑头帕,耳朵上佩戴了银饰龙头耳环,颈部佩戴了3~8根银花项圈;舞蹈表演服装上衣选择镶花大披肩,下衣选择镶花便裤或百褶裙,腰部系着绣花围腰,脚上穿着女式绣花鞋。由此可见,该舞蹈表演与表演者的服饰色彩、图案都是相契合的,并与舞蹈内涵相融合,让舞蹈表演充满生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苗族服饰历经千百年的创作与发展,款式丰富、艳丽夺目,是我国独特的服饰工艺。为了创作出更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苗族舞蹈作品,编创者应深入了解我国苗族服饰的发展历程、地域划分、风格特点、文化内涵等,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如通过苗族服饰分类获得编创新思路,通过苗族传统肚兜等挖掘新的舞蹈道具,通过苗族服饰的花纹、色彩及图案探究舞蹈编创的新形式等,不断丰富和创新苗族舞蹈的形式与内容,更好地展示苗族文化,促进苗族服饰、苗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