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的七条原则

2021-12-05 12:31张小军钟萍谷剑舒子成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机化融合作业

张小军 钟萍 谷剑 舒子成

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对农田地块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等宜机化改造,改善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是提高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战略举措,对于推动丘陵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四川省启动“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建设,将“五良”融合项目化、具体化、目标化。“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属性不变原则

耕地是农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宜机化改造应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以粮油为重点,兼顾区域、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按照宜田则田、宜地则地,综合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田地块开展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改造,修建农业机械通行道路、进出坡道,贯通沟渠,实现“三通一平”(交通干道与田间作业道路相通、田间作业道路与地块互连互通、灌排沟渠与河道贯通和地块平整),显著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中大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100%。改造之后,不改变耕地使用属性,功能不降低。水田改造后仍可种植水稻;旱地改造后不限于种植旱地作物,满足水田标准要求的可种植水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共同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

2 坚持产业融合原则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才能

富裕农民,繁荣乡村,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离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农田宜机化改造要以产业发展和农机化生产为导向,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改造前,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产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机械作业幅宽来设计地块短边,改造后,大中型农业机械能自行进出、高效作业,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引领生产方式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改造后,地块短边宜为农业生产全程中使用的最大幅宽作业机械的幅宽偶数倍,原则上不小于30 m,面积不小于0.13 hm2。特定情况下,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短边不小于10 m,长边不小于80 m;梯台旱地短边不小于8 m,长边不小于100 m;缓坡旱地短边不小于8 m,长边不小于100 m。“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一定要注意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不能搞长官意志。积极培育、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宜机化改造。

3 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根据乡村振兴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编制科学系统的“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规划,明确“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为现代农业产业“五良”融合引路导航。“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规划要坚持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相衔接,不能各搞各的,更不能相互矛盾,否则也难以真正落地。“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规划要与当地主导产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错位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重点在坡度为6~25°的区域实施,重点内容是改善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延长农业机械作业线路,减少农业机械折返频次,扩展大中型农业机械运用空间。“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规划编制好之后,要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鼓励整社、整村或整乡(镇)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辐射式成片推进,确保改一块成一块,改一片成一片,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连点成线、线交成面、扩面成片。2021年,全省24个县(市、区)实施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每个项目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200亩,每个项目县(市、区)不得少于1个集中连片面积在1 000亩以上的项目区。

4 坚持绿色生态原则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应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优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好耕地和林地的关系,不能违反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未经批准破坏林地、开垦耕地。“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尽量利用既有成果和轻简工程措施,实现综合利用、互补提升。改造后生产道路宜采用素土路面或砂石路面,部分地块可以依靠田块与田块之间的跨田坡道连接,可形成“路是地块、地块也是路”的格局。减少高填深挖作业,土方就地就近挖填转运,最大挖填高度不大于2米;通过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等措施,保持土层熟化;通过碎石处理或捡石处理提升土层可耕性,改造后水田耕作层厚度不小于20 cm,旱地耕作层厚度不小于25 cm;土层中砾石直径不大于5 cm,大于5 cm的砾石埋置深度不小于50 cm;通过深翻深耕、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5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土地规模经营状况,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宜机作业。按照宜田则田、宜地则地、宜粮则粮、宜特由特,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一定区域内细碎异形的地块进行合并调整。依据地势和需求将地块改造成为水平条田、水平梯田、坡式梯田、缓坡地块、梯台地块等,合理规划地块形状,以条带状布局为主,消除作业死角,长边均以田埂为界,短边则临接道路及水路;通过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除障碍、平凹坑,对尖角或弯月形等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异形地块,进行开挖回填、截弯取直等整理;对于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地块应顺应地势,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沿等高线原则上等宽,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宜机化改造。

6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今年是四川省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工作的第一年,适宜本省实际的相关工作经验较少,各方主体应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从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循序渐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在耕地条件方面,优先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集中连片、排灌基础好、坡度不大于25°、能够规模化生产的耕地进行改造示范,以降低改造工程复杂程度。在改造环境方面,优先选择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大、干部群众和业主积极性高、具备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条件,“两项改革”涉改试点乡镇布局。优先选择已经规模化流转的地块,由户户“小而散”种田方式改成种植大户“大而专”的经营方式;优先支持撂荒地复耕复种,促进撂荒地破荒新生,开出了各类“产业花”。

7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实施主体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谁用谁建、财政补助、先建后补”的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全程托管、改后返包等经营模式,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改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参与项目实施。省级奖补指导标准为三类,地(田)块连通每亩补助不超过1 000元,缓坡化旱地改造每亩补助不超过1 500元,水平条田、水平梯田和坡式梯台旱地地块改造每亩补助不超过2 000元;省级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88个脱贫县放宽至40%。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实施主体与其它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组织、小农户清晰明确的合作模式。适用《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实施意见》(川发改农经〔2021〕43号)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不超过400万元,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不超过200万元,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不超过100万元的,可依法不进行招标。由实施主体申报确认,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自行组织实施。创新管理方式,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拓宽宜机化改造资金投入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宜机化改造,为加快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8 结束语

目前,四川省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已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影响到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丘陵山区地形地貌限制形成的普遍性小散土地经营模式,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导致长期对“宜机化”在内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建设投入薄弱的制约。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将相邻、细碎、所有权或承包权分散的农田进行平整化、规模化、设施配套升级,使之能适应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可以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还可促进撂荒地复耕,粮食扩面增产。各地在“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指导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的七条原则,要历史和辩证地认识“改机适地”“以地适机”两条相辅相成的农机化发展路径,把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广绿色、高端、复式、智能农机化技木装备应用作为重要任务。当前,大力推进“以地适机”的“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工作,是新发展阶段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持续扩展大中型农机装备运用空间、快速提高四川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的治本之策,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长远举措。

猜你喜欢
农机化融合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作业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想要自由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