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方剂”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21-12-05 09:39:17王兰娣杨志华王建云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清肺舌质方剂

王兰娣,杨志华,王建云,舒 劲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征[1-2]。目前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和治疗尚存在一定局限,我国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甘肃省在国家方案发布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医专家组,并制定发布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采用“甘肃方剂”“一人一方,一人一策”进行全程跟进治疗[4]。笔者作为中医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中医诊疗过程,现结合临床病例就新冠肺炎的诊疗体会分析如下:

1 普通患者注重肺脾,行瘀化浊

“湿邪”贯穿了新冠肺炎的始终,虽有化热、兼寒等分型,但在初期“湿邪”为其共性。湿邪黏腻,极易阻碍气机,损伤脾阳,脾不制水而致湿困;母病及子而使肺气不足,化水无力而出现宣发肃降失常,治疗过程中不恰当的预防性使用大剂量寒性药物,也可导致热退阳伤而湿气更甚。因此患者表现为低热、口咽干燥、干咳少痰、胸闷乏力、纳呆、大便不爽或溏,舌质暗苔白腻[5]。此属肺脾同病,湿郁气滞型,当治以宣肺透邪,行气化浊。同时,应考虑到疫情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肝护肝之品。

案李某,女,48岁,以“间断发热3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3.8×109/L,血沉:25 mm/h,C反应蛋白:37.6 mg/L,咽拭子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CT显示:双肺散在磨玻璃样改变。该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经抗感染、抗病毒、激素和支持治疗,体温逐渐正常,CT影像无明显变化。

2020年2月3日一诊:患者自诉无恶寒发热,无明显气短,自觉乏力,纳呆,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轻度胸闷,大便溏稀而黏滞,舌质黯,苔厚腻。证属湿邪困脾,肺气不宣。治以宣肺透邪,行气化浊。方用甘肃方剂(普通型),药物组成:炙麻黄6 g,黄芩6 g,陈皮6 g,苍术9 g,藿香9 g,杏仁6 g,半夏9 g,石菖蒲9 g,枳壳9 g,柴胡6 g。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020年2月7日二诊:患者自诉乏力情况改善,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大便溏但通畅,舌质略暗,苔薄白微腻。咽拭子核酸检测3次连续阴性,但大便核酸检测阳性。证属肺脾气虚,余邪未尽。治以益肺健脾,兼清余邪。方用甘肃方剂(康复方)。药物组成:生黄芪12 g,白术9 g,防风6 g,砂仁6 g,陈皮6 g,柴胡6 g,木香3 g,当归9 g,白芍9 g,苍术6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020年2月11日三诊: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精神、饮食均佳,舌质略暗,苔薄白。效不更方,以二诊方加莪术5 g,继服3剂后,患者核酸检测2次(粪便)阴性出院。

按此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舌苔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患者长期居住于潮热地区,特定的饮食结构和此次瘟疫“湿”的共性,其症状和舌苔均明显表现为湿滞象;2)湿毒之邪和寒凉药物共同伤及脾之中阳而使湿滞顽固不化,母病及子影响肺的宣发肃降;3)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造成气机郁滞不畅。因此首方以苍术、藿香、姜半夏、陈皮等燥湿健脾,运脾行气化浊;辅以炙麻黄、杏仁、黄芩宣肺透邪,疏散表邪;佐以柴胡、菖蒲、枳壳理气宽中、行气解郁。二诊时患者湿邪多已除,但正气未复,肺脾未健,遂用黄芪、白术、防风益肺健脾;苍术、陈皮、砂仁、木香醒脾化滞去顽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节机体免疫力。三诊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考虑患者为女性,且处于特殊年龄阶段,故予少量莪术散血调郁,以达快速痊愈之目的。

2 重症患者清肺排毒,通络祛瘀

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性肺炎,在发病早期症状隐匿,但却具有超常的易感性及突变能力,治疗手段和防护措施不能应对病情,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早期救治机会。此外即使在治疗中也会有少数患者出现突变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导致毒邪闭肺,与湿相合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有关。重症患者出现发热和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因肺闭不能治节,心血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而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少不易咳出,胸闷气短,大便滞而不行等,舌质黯,苔黄腻。因此在清肺排毒汤的基础上合以化瘀通络之药,形成甘肃方剂中治疗重症的清肺通络方。

案李某,男,43岁。以“间断发热2次”入院,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血常规:白细胞5.8×109/L,淋巴细胞数1.0×109/L,血沉:1 mm/h,C反应蛋白:正常,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CT提示可见散在斑片状影,确诊为新冠状肺炎普通型患者。

2020年2月7日一诊:患者自诉:间隔发热,偶有干咳无痰,咽不痛,口干,大便略干,纳差,舌质黯,苔黄腻。辨证虽属新冠普通型,但考虑有咳嗽、大便干燥及苔黄征兆,仍予清肺排毒方治疗。药物组成:炙麻黄9 g,杏仁9 g,生石膏15 g,茯苓15 g,白术9 g,牛蒡子9 g,半夏9 g,黄芩9 g,藿香6 g,柴胡6 g,陈皮6 g,紫菀6 g,黄芩9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020年2月11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2剂后患者病情并未完全控制,咳嗽加剧,气短,间断高热,感染指标明显上升,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比率93%,血沉、C反应蛋白急剧升高,CT示:双肺斑样阴影并胸腔积液,诊断为新冠肺炎重症合并细菌性肺炎,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激素治疗后,体温回复正常。中医辨证为毒热入络。治以祛湿清热,化浊排毒,通络解痉。方用甘肃方剂(危重症型清肺通络方),药物组成:炙麻黄9 g,杏仁9 g,生石膏30 g,茯苓15 g,白术6 g,半夏9 g,藿香9 g,柴胡12 g,陈皮9 g,当归9 g,地龙9 g,水蛭3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20年2月14日三诊:患者气短明显改善,偶有咽痒、咳嗽,乏力,体温正常,二便正常,舌质略暗,苔薄白,复查CT显示:胸水吸收,双肺斑样阴影减少,转为普遍型,继续使用甘肃方剂(普通型)调治,药物组成:炙麻黄6 g,半夏9 g,贝母6 g,陈皮6 g,柴胡6 g,北沙参6 g,款冬花9 g,麦冬9 g。4剂,每日1剂,患者服药痊愈。

按此患者虽然初期咳嗽、咳痰不甚,但已出现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腻等症状,提示湿有化热之势,尽管被诊断为普通型,但一诊仍予麻黄、杏仁、生石膏清热、宣肺、止咳;藿香、厚朴、半夏、茯苓行气化浊、宣肺透邪;黄芩、牛蒡子清热利咽治疗,但未能遏制邪毒入里化热,加之患者情绪焦虑,肝郁化火而致毒热入络入血。

二诊时合射干加强宣肺祛痰、下气平喘之力;加地龙以通络平喘解痉;当归、水蛭入血通络祛瘀;柴胡疏肝解郁。患者服药后咳嗽减轻,气短缓解,这与一诊及早给予清肺排毒治疗分不开。

三诊时患者已转为普通型,以津亏邪恋为主,予麻黄、柴胡、半夏、贝母清热润燥,理气化痰;北沙参、款冬花、麦冬滋阴润肺止咳,肺脾同治,驱邪不忘固本,故获效甚速。

3 危重症患者通腑泻毒,开闭固脱,回阳救逆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甘肃极少,在全国比例亦不多,但一旦进入危重症期就意味患者的呼吸衰竭,如不能及时合理治疗,将很快合并肝功能、心功能衰竭,导致血氧、血压不能维持,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此时一定要,中西医联合治疗,积极逆转病情,否则会危及生命。另外,既使进入危重晚期,也要积极治疗,不能轻易放弃。

案王某,男32岁,以“发热1周伴咳嗽”入院,早期曾在外院进行抗感染、抗病毒治疗无效,逐渐出现胸闷、气短不能缓解,经省市两级疾控机构检测核酸均为阳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散在少量斑片状阴影明显增长,呈多絮状影。血氧饱和度88%(4 mL面罩),遂以新冠肺炎危重型转入。在抗感染、抗病毒、激素和支持治疗基础上辅助以无创呼吸机治疗。

2020年2月7日一诊:患者自诉:低热,咳嗽,咳痰不爽,痰中夹带少量血丝,胸闷,气短持续不能缓解,全身乏力,大便干燥,舌质暗,苔黄腻。辨证属疫毒壅盛,外闭内脱。治以清热排邪毒,降逆止咳,凉血通络。方用甘肃方剂(危重症型清肺通络方),药物组成:炙麻黄9 g,黄芩9 g,生石膏30 g,鱼腥草15 g,麦冬9 g,知母9 g,柴胡9 g,杏仁9 g,生地黄12 g,藿香9 g,当归9 g,赤芍9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020年2月11日二诊:患者自诉:咳嗽明显减轻,间断干咳,血丝消失,胸闷气短缓解,活动后明显,体温正常,停用无创呼吸机,改用面罩下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3 mL面罩),转为重型。舌质淡黯,苔腻,大便每日二三次,此乃热已去,湿未尽,当清肺、祛湿、健脾。方用以甘肃方剂(危重症型清肺通络方),药物组成:炙麻黄9 g,生石膏15 g,黄芩9 g,柴胡9 g,半夏9 g,藿香9 g,杏仁9 g,陈皮6 g,薏苡仁9 g,豆蔻9 g,水蛭3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020年2月14日三诊:患者自诉:偶有咳嗽,咽干,精神转佳,食欲增加,胸闷气短消失,略有疲乏,大便略有黏滞,每日1次,舌淡红,苔白略腻。血氧饱和92%~93%(2 mL鼻导管),CT示病灶明显吸收,核酸检测转阴1次,转为普通型。证属肺脾两虚,余邪未尽。治以益肺健脾,驱邪化湿。方用甘肃方剂(康复方),药物组成:黄芪15 g,桂枝6 g,白术6 g,柴胡6 g,砂仁6 g,木香3 g,藿香9 g,厚朴6 g,半夏9 g,茯苓9 g,麦芽12 g。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连续复查核酸阴性,于2月19日出院。

按该患者转入定点医院时即确诊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早期在外院未能及时应用中医药治疗。一诊表现为疫毒炽盛未解且已伤阴,因此组方中重用麻杏石甘辛凉宣透,清肺平喘;知母、鱼腥草、黄芩助上药清热、排毒以退热;辅用知母、麦冬滋阴润肺兼燥湿;合当归、赤芍、生地黄凉血、活血、散瘀、通便。3剂后邪热渐退,而湿邪凸显,二诊治宜健脾祛湿,清肺泄热,一诊方加用半夏、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健脾祛湿和胃,减轻清热之力;去知母、麦冬、鱼腥草,生石膏亦减半量以防寒凉过度。至三诊患者各项指标均好转,乏力、便黏滞、苔腻为气虚,偶有咳嗽,咽干乃余邪未尽,予益肺健脾,驱邪化湿之甘肃方剂之康复方加减。其中黄芪、白术补气益肺;藿香、厚朴、半夏、茯苓健脾化湿;砂仁、木香、麦芽行气消滞。

4 康复期益肺健脾,兼清余邪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初期通过二次核酸检测转阴即可出院,然而后来流行病调查发现SARS-COV-2潜伏期长、易反复变化、无症状外,有极个别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发病,虽然为个例,但鉴于新冠肺炎特殊的易感性、传染性而不能忽视。为保证康复期患者更好的恢复,除了必要的隔离,应继服甘肃方剂之康复方,以扶持受损之肺脾正气,清除遗留之邪毒,彻底治愈。

恢复期患者正气受损、邪气余留,辨证多属于肺脾气虚,余邪未尽。甘肃方剂之康复方以玉屏风散为基础补益肺气;苍术、砂仁、麦芽运脾健脾;柴胡、桔梗开宣肺气,利咽除邪。诸药药性平和,适于康复期患者调理。

通过以上不同临床病例发现,分期使用甘肃方剂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的快速吸收、有效阻止疫情的传变,缩短病程。同时还能调节患者的情绪,增加其配合度。

猜你喜欢
清肺舌质方剂
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思考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清肺排毒汤为什么要配大米汤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8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24
冬清肺火用橄榄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