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娟,张晓芬,尹梦寒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江苏 苏州 215000)
国内外研究显示[1-2],糖尿病病人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0%~72%,骨折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增高。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骨折康复期血糖往往控制不佳。目前,运动疗法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运动干预方法中,根据运动性质的不同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两者兼顾的组合运动3类[3]。国内的运动方案多以有氧运动为主,而几乎所有的有氧运动,都需要利用到双下肢的活动,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而言,这些运动项目在卧床期间甚至是康复期都是很难实现的,现今也没有适合下肢骨折患者的运动方式。因此,现在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康复期推荐的运动方式仅限于下肢的康复训练,但这样的运动远远达不到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所需的运动强度。同时,有研究表明,创伤、麻醉和手术后应激等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使机体利用葡萄糖功能下降,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和糖异生加强,加重胰岛素抵抗[4-5]。
抗阻运动是人体骨骼肌在克服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的大小根据个体肌力而定,以能克服阻力完成运动为度。阻力可由他人、自身的肢体或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弹力带等)产生。按强度分为:<50%1RM低强度;50%~70%1RM中等强度;≥70%1RM高强度。抗阻训练可以使运动肌肉的摄糖量增加7~20倍[6]。随着人们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运动干预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认为抗阻训练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病人在肌肉力量、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7]。抗阻训练对改善肌肉组织的某些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可能更有利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相关研究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为期8周抗阻训练,显示抗阻训练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国外研究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3个月(每周2天)的抗阻训练,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显著下降。
常用的抗阻训练方法有中等强度循环抗阻训练(Moderate Intensity Circuit Resistance Training, MICRT)和高强度抗阻训练(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HIRT)。MICRT是一项低危险性运动,采用中等强度、高重复次数(8~12次)和短间隙(≤1 min)的训练方式。抗阻运动可针对不同肌群进行锻炼,即便是下肢不便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上肢的抗阻锻炼。由此可见,抗阻运动对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合适,但是国内尚没有针对于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肢的抗阻运动方案。
基于此,通过上肢抗阻运动方案的干预,以期增加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更好地控制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
(1)研究目的:①探讨中等强度的抗阻运动,对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②为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找到一种有效可行的运动方式。
(2)研究对象:样本量计算:采用G*Power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选取效能0.80,Ⅰ类概率错误率=0.05(双侧),参考相似研究,以糖化血红蛋白为主要评价指标,效应量d为0.66,实验组及对照组按照1:1比例分配,经软件计算,每组至少需38例患者。考虑20%的失访率,每组患者则至少需要48例。
(3)研究方法: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X线检查确诊下肢骨折;③年龄18~75岁;④2型糖尿病病程≥6个月,且接受正规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②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③心功能不全Ⅱ级以上;④妊娠期妇女;⑤有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和上肢运动障碍。剔除标准:①训练期间要求终止训练的患者;②电话随访,未继续训练的患者。
按住院号后3位数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进行饮食干预、药物治疗、下肢康复训练,出院后每次复查时至医院康复运动治疗室,在运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次下肢康复训练。
下肢康复训练:(1)骨折后(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即行患肢足趾、踝关节背伸和趾屈运动20~30次/h,5~6次/d。(2)疼痛减轻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20~30次/h,5~6次/d。(3)骨折后(术后)1周患肢直腿抬高运动,3次/d,20~30组/次。(4)骨折后(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8~12周开始,可以拄拐下床行走,并逐渐增加负重。
实验组:在对照组饮食干预、药物治疗、下肢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中等强度的抗阻训练,训练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弯举、三头肌伸展、四头肌拉伸等,由运动医师测量患者目标肌群1RM,然后按中等强度(50%~70%1RM)抗阻运动,设计每位患者的运动计划,运动中以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出院当天由医院提供上肢抗阻运动的教学视频,供患者在家里观看,并跟着视频训练。每次复查时至医院康复运动治疗室,在运动医师指导下除进行一次下肢康复训练外,由运动医师再次评估患者1RM值,并确定下一阶段的抗阻运动计划。
上肢抗阻运动处方:(1)准备活动:运动前5~10 min。(2)运动项目:哑铃。(3)运动方式:每天进行5~10个动作,涉及不同肌群(肱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等),每个动作做3组,每个动作结束休息2 s,继续第二个动作,每次持续1 s;每组重复10~15次,即每个动作3×(10~15)次,随着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逐渐增加负荷至每组重复8~10次。此外,应注意完成在完成动作的同时,保持正确呼吸,举起(肌肉用力)时呼气,放下(肌肉放松)时吸气。(4)运动频率:2~3 d/周,隔天或隔2天1次,避免连续2 d进行。(5)放松运动:运动后5~10 min。
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PMA-IR)。
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三脂。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描述,两组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计量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抗阻训练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病人在肌肉力量、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中等强度的抗阻运动,对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以期增加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更好地控制下肢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
抗阻运动是人体骨骼肌在克服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的大小根据个体肌力而定,以能克服阻力完成运动为度。抗阻训练可以使运动肌肉的摄糖量增加,抗阻训练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病人在肌肉力量、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抗阻训练对改善肌肉组织的某些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可能更有利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