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

2021-12-05 04:59梁淑棣蒋建华
关键词:学者诚信大学生

梁淑棣 毛 燕 蒋建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事业建设接班人,重视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大学生诚信相关问题,笔者对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相关研究做出以下梳理。

一、诚信内涵与价值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对诚信内涵的界定基于传统道德诚信核心含义,不断丰富尚无定论,呈现道德诚信和契约诚信相结合的特点。

1.诚信的内涵

(1)诚信的含义

当前学者对于诚信的理解多是基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内涵。学者张慧将诚信界定为一种美好品质,在生活日常表现为不骗自己、不欺他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和重信守诺[1]。在诚信内涵的阐述上,郭建宁在诚信释义中写道:诚强调不有意歪曲客观事物与主观意图的原貌,信即为说话要算数,注重守诺;诚是内在修养,信是外化的表达。

现代社会诚信内涵不断丰富。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重要部分,学者特别指出,诚信内涵是有条件的,它服从于更高价值的统帅。学者王淑芹认为依赖自律的传统诚信,在现代社会其伦理作用疲软,传统诚信需向现代诚信转变,借助契约与制度的客观约束[2]。彭文君认为现代诚信还应具有普遍社会性,诚信主体平等,并以利益正当性为前提,以人的理性选择为基础[3]。

(2)大学生诚信的内容

学界对大学生诚信的研究主要从诚信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的现实状况切入,并进行相关讨论。学者刘星辰认为:“大学生诚信是指大学生能够在学业、经济、交往、就业等方面做到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大学生内在诚信品质与外在诚信行为的统一”。学者胡雪艳将大学生诚信视为个体品格要求和行为规范,包含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大致具有思想观念、行为、价值和法律四个层次的要求。

目前针对大学生诚信内容的研究多根据大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展开,包括:政治活动,例如入党行为与理念认同;经济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学习活动和就业活动等。

2.大学生诚信的价值

诚信是大学生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彭文君认为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同样也是家庭和睦友善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社会事业的继承者,大学生具有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大学生是否诚信也是市场经济良好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学者熊子健认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大学生诚信建设有助于产生社会资本,有助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3,4]。

二、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现状

1.大学生诚信实证调查结果

学者简福平等分别在2015 年、2019 年对全国620 名大学生开展诚信调查,将近2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诚信不重要或不确定,6.2%的学生表示在学术行为、经济行为、社会行为上经常不诚信[5]。学者李海伟对1200 名大学生进行诚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少部分学生在缴纳学费、申请贷款、就业、考试等行为上存在不诚信行为。任艳妮等在对陕西高校1018名大学生进行诚信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诚信认知高度统一,认为自己比较诚信;在面对他人失信行为时较为理性,但谈及自我失信行为时,受利益、立场等影响存在不诚信行为;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效果不明显。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学者楚亚萍等对贵州省“00 后”大学生展开调查,98.99%的大学生认同诚信的重要作用,通过诚信自评、考试是否作弊、家庭经济情况表填写实情的数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诚实守信,但也有 25.64%的学生表示有考试作弊的想法。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学界主要从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四大层面来探讨诚信缺失原因。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学者裴榕等认为,大学生失信是由于缺乏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理想信念,欺骗自己,逃避现实责任。学者陈秋静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因为缺乏磨炼,导致自我意识较强,责任意识淡薄[6]。

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学者指出部分家庭对子女诚信教育仍存在不足,其一,父母忽视道德教育,看重成绩,缺乏正确道德引导;其二,部分家长自身缺乏诚信要求,存在不诚信行为,做出不良示范[7]。

高校诚信建设有待完善。第一,诚信教育效果不佳,部分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形式化、僵硬化,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没有形成持续性、系统性的态势。第二,缺乏德育考核,考核中通常不涉及诚信考核问题,学生往往不会重视自身德性养成;第三,高校诚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学者裴榕等认为高校缺乏固定全面的诚信评价机制,对于诚信的评价多流于形式;高校的诚信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滞后,学生手册约束存在盲点,诚信奖惩机制不全面以及执行制度权责不清[8]。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诚信行为。首先,人的行为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思想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认知体系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功利利己主义等观念在网络上被大肆宣传,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势必面临很多错误思想挑战。其次,非诚信行为往往具有消极的示范效应:一方面,诚信道德滑坡和触犯法律的表现,会影响学校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塑造,另一方面,社会中获利而未受惩罚的消极示范,会冲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甚至逐渐形成一种羡慕和效仿失信的不良风气[9]。

三、大学生诚信建设对策研究

在应对大学生诚信相关问题上,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相关对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诚信管理视角

学者曾逸群主张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倒逼大学生遵守诚信,要求完善大学生社会诚信档案体系,结合社会信用体系等建设,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个人诚信查询系统。在大学生诚信建设制度化研究当中,学者尹盼盼主张用三大机制约束学生行为:第一,加强诚信教育,构建预防和自律机制;第二,建立约束和奖励机制;第三,确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包括出台诚信的制度规范、明确监督管理的权责和办法、统一诚信评价标准、建立诚信档案等[10]。针对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问题,学者王经纶提出激励与惩罚、诚信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是缓解冲突的有效方式[11]。

2.四位一体视角

学者们在应对部分大学生失信问题上,认为进行诚信教育需要多方协同发挥合力[7,12,13]。

第一,个人层面,大学生应当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价值,对个人言行进行反思,逐渐培养诚信意识;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专业能力;向榜样学习,注重德性修养,主动培养责任担当,树立底线思维。

第二,家庭层面,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发挥优良家风的积极作用;其次,父母应当注重转变“唯成绩论”的单一教育观念,德育和智育并重,监督和引导孩子的不当行为;最后,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家校协作发挥合力,助力诚信道德建设。

第三,高校层面,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发挥立德树人作用。首先,继续加强诚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完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增强教育实效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加强学校传统诚信知识教育外,有学者还提出塑造诚信人格。学者马俊提到“法律信仰”,主张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思维看待诚信问题,运用法律手段应对诚信问题[14]。学者熊达主张对学生进行与诚信密切相关的公民意识培养,包括规则、荣誉、奉献、权利、参与、责任意识,促使高校学生遵守诚信规则,坚定诚信信念,提升诚信品质,形成诚信人格[15]。其次,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文化,一方面通过诚信宣传、学生榜样示范以及诚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诚信体验感,提升学生诚信活动参与度;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育工作者模范作用,感染和影响学生。最后,建立和完善诚信信用机制,包括诚信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导学生诚信养成。

第四,社会层面,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行为,学者们倡导德治与法治并重,构建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群体行为提供价值支撑,发挥道德诚信感召力;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诚信社会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规范市场行为,努力提升社会诚信度。

四、结语与展望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学界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上述内容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笔者有以下思考。

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力量

众所周知,意识影响人的行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独立意识,应对失信问题应当继续发挥道德育人作用,坚持“四位一体”协作联同,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弥补部分大学生诚信认识上的不足,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笔者认为诚信不该仅作为知识传播,更应成为学生精神价值上的主动追求,在诚信建设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让学生参与到高校诚信建设中,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实践教育活动上下功夫,提升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使诚信理论教育收到更好效果。

2.注重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理论研究能够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诚信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高校诚信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使高校诚信建设有理可寻,有据可依;目前学者们提出构建高校诚信体系包括监督、评价、管理等,究竟如何在高校建立诚信体系仍在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方案可行性研究分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3.注重顶层设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建设需与顶层设计相适应,始终坚持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传统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坚持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诚信建设事业中,高校诚信建设要与社会诚信构建衔接,诚信道德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两手抓,发挥道德感召力和制度规范作用,最终实现大学生诚信自律到律他。

猜你喜欢
学者诚信大学生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学者介绍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