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PCAD-AMI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12-05 05:26:51王鲜花兰考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兰考4753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6期

王鲜花(兰考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兰考475300)

早发冠心病(PCAD)是指发生在55岁以下男性或65岁以下女性的冠心病(CAD),其主要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和病死率高,且该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风险也比常人高[1,2]。研究表明,CADAMI的发生及发展与炎症损伤、免疫功能异常有关[3]。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脂、抑制炎性反应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心室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在CAD、CAD-AMI的临床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4,5]。本研究旨在探究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PCAD-AMI的临床效果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PCAD-AMI患者96例,按随机编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4~63(50.68±11.19)岁;病程2~8(5.32±0.67)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4(51.29±10.65)岁,病程2~7.5(5.24±0.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PCAD-AMI;②无脑血管疾病,肿瘤,严重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③未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或搭桥术;④无精神或认知障碍,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患者;②合并周围血管疾病、栓塞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疫性疾病,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症或过敏反应者;④服用炎症抑制药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1次/天,20mg/次,连续服用半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60025),口服,1次/天,10mg/次,连续服用半年。

1.4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心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1)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心功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管内皮功能(FM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3)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白介素-18(IL-18)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观察组t P TC治疗前5.83±0.91 5.84±0.89 0.054 0.957治疗后4.06±0.57*3.13±0.42*9.100 0.000 TG治疗前2.74±0.71 2.72±0.73 0.136 0.892治疗后1.62±0.46*1.41±0.39*2.413 0.018 LDL-C治疗前5.01±0.94 4.97±0.90 0.213 0.832治疗后2.56±0.61*1.71±0.43*7.891 0.000 HDL-C治疗前0.86±0.77 0.89±0.83 0.184 0.855治疗后1.42±0.36*1.91±0.45*5.891 0.000

2.2 两组心功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LVEF为48.69±4.14%、FMD为6.15±0.87%,观察组LVEF为48.75±4.19%、FMD为6.12±0.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为51.83±4.214%、FMD为8.35±1.22%,观察组LVEF为52.11±4.23%、FMD为8.46±1.25%,组间比较,仍无显著 差异(P>0.05)。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和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观察组t P hs-CRP(mg/L)治疗前15.92±0.76 16.03±0.79 0.695 0.489治疗后6.48±0.53*4.15±0.28*26.931 0.000 IL-18(ng/L)治疗前239.16±95.62 238.74±96.71 0.021 0.983治疗后196.17±70.86*155.42±38.77*3.495 0.001

2.4 两组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血运重建1例、复发性心绞痛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观察组发生血运重建1例、复发性心绞痛2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PCAD-AMI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造成猝死,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予以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6]。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水平,早期应用还能拮抗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并增强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和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说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PCAD-AMI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和安全性相当,但后者更能降低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类似[7,8]。阿托伐他汀能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核内,快速且有效地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研究表明,hs-CRP、IL-18在CAD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9],瑞舒伐他汀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并拮抗血小板聚集,促进心血管通畅,进而利于心肌血液灌注、抗血栓[10];另外,瑞舒伐他汀为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作用于肝脏、有效减少胆固醇的靶向转运,故更能发挥控制机体血脂水平的作用[11]。

综上所述,PCAD-AMI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但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