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媛 苏文会 张纪元 朱丽洁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产业带和不同的资源分布。中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资源量和种类均居世界首位。中国有竹林面积641.16万hm2[1],广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地,多属偏远山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战场。这些地区的农民长期以山为家,以竹为生,通过竹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优势和潜力。近30年来,中国竹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乡村地区其作用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中国地域辽阔,竹林资源丰富,广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福建、浙江、江西、湖南4省最多,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7%,且竹林面积每年还在持续增长[2]。中国竹产业发展之今,已具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规模化培育、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主要产品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目前,国内有上万家竹加工企业,竹产业直接就业人员达1 000多万。2018年全球竹藤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约32.5亿美元[3],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竹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中国许多贫困地区,竹产业已成为促进贫困山区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亦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中国竹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竹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可连年间伐,永续利用[4]。对于竹农来说,竹子更是具有生活性和生存性的重要资源,发展竹产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竹农的经济收入,推进当地乡村振兴。但是,目前中国丰富的竹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竹产业的巨大作用和潜力还未被充分发挥和挖掘。
林区竹农对于竹子的作用和竹产业发展潜力认识不足是影响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对部分林场调查发现,68%的竹农认为竹子仅用于制作农业、手工业、渔业、畜牧业的生产工具,如农业生产中的竹萝、竹筐、竹篓,晾晒用的竹筢,畜牧业中的竹围栏、竹篱笆,渔业捕捞中的竹笼、竹网等;20%的竹农认为竹子还可用于建筑、交通、食品行业,如竹楼、竹桥、竹笋等;10%的竹农认为竹子可广泛用于生活中,如竹碗、竹筷、竹席、竹扇等;只有2%的人认为竹子会有更多的作用,如文具中的竹纸、竹笔,乐器中的竹笛等。竹农对于竹资源利用和竹产业的认识不到位,限制了竹农的产业潜力认知,同时也导致了竹农对于竹产业发展自信心的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当地竹产业的发展。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因此竹林的经营权也随之分散到个体竹农[5]。由于竹林经营区别于农田经营,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农业,人工投入不足。调查显示,95%以上的丛生竹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竹子“靠天收”的状况非常普遍,竹林的粗放经营影响了竹材的产量和材质[6]。近年来,虽然在一些竹区也出现了竹林合作社、家庭林场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竹林经营机构,但是在大多数竹区仍是竹农分散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但是竹林面积的有限性和分散性,限制了竹林机械化经营。
竹资源丰富地区多处于山区,但是山区的自然条件制约了道路、运输管道、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竹林经营和产业发展。在山区竹子砍伐和运输完全依靠人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挖笋季节,多数竹笋靠人工背送下山,往往因运送问题而影响竹笋新鲜度和上市时间;对竹材而言,竹子砍伐及运输,也基本靠人工来完成,增加了成本投入,致使许多成熟竹材无法采收而枯死林中。基础设施缺失严重影响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中国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缺失严重制约着中国竹产业的发展。首先,缺乏技术生产型人才,竹产业生产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无论是原材料初加工还是竹材深加工多为小规模企业,甚至是小作坊生产,技术人才缺失难以支撑企业规模扩大;其次,缺乏管理型人才,专业化的管理是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再次,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竹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的驱动,但相对于其他产业,竹产业技术创新明显滞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竹产业发展逐渐提速,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四川、贵州、广西等竹资源丰富地区,竹产业多是以生产竹板材、竹家具等同类产品为主。产业链同质化导致同种产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从而出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影响竹产业良性发展。
乡村振兴是当前解决“新三农”问题的核心。以竹农为主体,提高竹农对于乡村振兴的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当地农民的红利。在乡村振兴中,竹农是竹产业原材料的主要供给者,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让竹农充分了解竹资源的重要性,了解竹产业发展对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增强产业自信,激发他们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竹产业被公认为是绿色经济、新时代的朝阳产业。推进竹产业发展,提高竹资源利用率,首先要树立竹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理念,产业集约化发展是实现产业高效、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对竹农的技能培训,一方面从源头上改善竹林培育技术,提高竹林的单位产出量;另一方面,提高制造业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序,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竹产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竹农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带动文化、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中国竹产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加快乡村振兴。
竹产业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是推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加强竹资源培育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近年来,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竹林经营单纯依靠人力已经无以为继。目前我国竹林多为分户经营,每户竹林面积有限,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在竹林经营中应推行大面积的联合经营,从栽植、浇灌、施肥等培育环节施行标准化作业,同时采伐、农药施用等环节也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可保障竹林经营的效益最大化。其次,加强竹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加强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竹产业发展要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当地竹农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的合理化发展已势在必行。浙江省竹资源并不是最丰富的省份,但其产业化发展和综合产值却遥遥领先,其优势正是在于科学、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应重视优化竹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多业态发展。尤其要根据地区产业带特点,合理规划产业结构,或根据地域的自然特点合理规划资源分配,确保产业结构完善合理,促进竹产业合理化、全面化发展。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校企合作,为竹产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一方面学校可以即时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口就业,学有所用,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国家应加大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设立前沿性相关课题和科研项目,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竹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中国竹林资源丰富,竹业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竹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乡村地区竹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竹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致谢:感谢费本华研究员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