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信华
(贵州省松桃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贵州松桃 554100)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全球市场发展迅速,畜牧养殖领域有了很快的发展,导致农村畜牧养殖高速发展,并且畜牧业长远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畜牧业的高速发展,也存在着比较多的病菌和疫情,威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各个养殖户应该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下,还要做好疾病防控,以保障动物安全。基于此,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动物养殖时的疾病类型、疫情原因,以有效控制和消除疫情。
畜牧养殖阶段,因为外部多方面原因导致机体、结构有较大的变化,造成疾病发生死亡的危害,比较普遍存在的就是传染病、寄生疾病以及常见疾病。经过分析发现,寄生虫会导致动物发生严重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动物体内寄生虫有蠕虫、原虫等,需要通过吸取动物体内的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体外寄生虫主要是节肢动物,它们也会吸取动物表面血液或者营养,动物接触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传染性疾病是畜牧场内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导致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传播,甚至会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是难以预测和预防的;其他疾病是动物容易发生的内科疾病,比较普遍存在的有眼睛疾病、动物蹄病等。
畜牧养殖有着较高的复杂性,而产生动物疾病的原因也比较多,有环境影响,也会人为因素,经过分析发现,动物疾病的原因是如下几种:生长环境造成的疾病,比如动物生长环境比较差等。在动物养殖阶段,主要是环境出现了变化,就会给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机体反应不正常,动物极易发生焦躁、代谢受阻、机体平衡性差等,会以某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疾病。从统计分析发现,由于环境改变而导致的动物疾病占比较大,所以环境是诱发畜牧养殖中疾病的重要原因;人为因素,比如养殖场管理者盲目用药、管理不善、基础设施不足等导致的疾病。在动物发生疾病之后,养殖人员的药物知识比较匮乏,药品选择比较盲目,不仅无法有效的促进动物身体的恢复,还会导致病情更加的严重,甚至产生毒害反应。我国很多养殖场在选址时,就存在不当的情况,没有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在畜牧养殖建厂时,没有综合分析动物是否可以适应环境,厂房设施不到位,环境比较差,造成疾病发生率比较高。此外,还有经营管理者工作不到位,消毒、垃圾处理等不当,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率较高。
对于养殖业中发生的疾病进行分析,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做好人为因素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喂养管理机制。对于不同动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饲料,做好配比控制,促进动物抵抗力提升,保障生长环境满足动物生长的需要。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保持通风,避免病菌滋生,还要加强排污处理,及时把动物粪便清理掉,确保动物的生长环境洁净、健康,落实必要的防疫管理措施,给动物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了能够减少动物生长时期的疾病发生率,养殖场应该结合防疫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查。利用这些检查制度,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做好人员规范管控工作。积极落实这项工作,保证养殖人员定期做好动物生长的全面检查,且要全面的消毒处理,最后是进行规范化的疫苗注射,让动物有较高的免疫力。动物的引进和出售环节,规程严格管控,不能随意进出,避免发生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要加强管理和控制,落实检疫制度,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积极有序的组织开展畜牧养殖卫生的管控,最大限度内避免微生物的生长以及感染,及时做好动物养殖舍内的粪便、垃圾的清理,还要做好分、光照的工作,夏季保持通风、冬季保持供暖,比如奶牛养殖时,应该避免舍内有尖锐物存在,防止给奶牛的皮肤造成伤害而引发感染,还要保持舍内空气流动,以有效的遏制疾病的发生,保证动物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动物疾病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很多情况下都无法有效的控制,所以养殖场管理者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给疫苗、药物,需要充分做好舍内清洁处理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让动物有较高的抵抗力,可以抵御疾病的伤害,进而杜绝病毒,促进畜牧养殖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