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利
(阜阳农业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由于兽医工作的面向对象是动物,无法与动物直接进行沟通,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建立一般性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步骤尤为重要,可以大大简化兽医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对于保证养殖种群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兽医工作的有效性,使兽医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更加完善,建立临床诊断的基本流程,对于保证总体诊断的水平及诊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兽医在工作过程中的诊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全面系统地观察动物的症状。在诊断的初期要对疾病的种类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疾病,通过询问主人及观察动物的状态,进一步了解动物具体的发病情况和最近的日常表现,做到心中有数。②在临床调查过程中,结合动物的日常行为和流行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缩小疾病的范围,利用相关的数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避免盲目的检查。③对可疑疾病或临床症状利用一些特殊的仪器进行具体诊断,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需要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④在了解动物的基本病情以后,大致对疾病做出基本锁定,为了保证诊疗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进行实验室级别的研判。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兽医基本对动物的疾病做出了了解和一般性的判断,从而因病专治,首先采取一些常用的药品治疗,如果常规药品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采用一些非常用药。对于一些传染类疾病要对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出现群体性的传播。
论证诊断方法是通过客观情况来判断事物的整体情况。在诊断过程中,通过收集和观察患病动物的基本状态,判断出主要的症状表现和次要的症状表现,根据主要症状来分析疾病的类型。一般情况下,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采用该方法时,可以针对疾病做出快速诊断,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疾病较为严重、症状十分明显的时候。而一些经验较少的医生,往往可能由于疾病暴露得不够充足或症状表现得不够明显,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出现生产硬套的问题,往往按照书本来机械地判断动物的病情。同时由于不同动物的抵抗力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在论证诊断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病情的发展规律和疾病的本质来分析判断,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兽医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积累经验,争取做到常规疾病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并及时诊断,避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一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临床上没有足够明显的特征,甚至一些动物在诊断过程中像正常动物一样,这种情况下要采用鉴别诊断法。兽医要根据动物的主要症状或表现并不明显的症状来展开推测,判断动物可能的疾病,然后再根据其他的临床表现来一一排除,不断缩小疾病的范围,最终确定可能性最高的几种类型。兽医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疾病的可能性,避免出现遗漏,尤其是一些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很容易出现误诊。一般情况下,在诊断过程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要考虑到常见疾病、传染疾病和多发疾病。然后在诊断过程中根据病畜的临床症状来与这些疾病进行逐一对照,判断是否出现同类症状,然后逐一筛选,最后判断出动物可能的几种疾病,然后对动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则可能是其他类型的疾病,再采取其他方式治疗。
鉴别诊断法具体还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①敲击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敲击动物的身体,判断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例如叩击动物的脊柱来判断动物是否存在相关的问题,或敲击动物的心脏肺部来检查是否存在心肺方面的问题。②听诊法。听诊主要是通过听诊器来听取动物内脏是否存在一些杂音,主要用来检查动物的胃肠、心肺或肝胆。在检查过程中,要保证动物所在的环境周边安静,避免因为一些嘈杂对检测的结果带来影响,或周围的环境嘈杂,使得动物不够安静。③嗅诊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查患病动物的身体气味,例如发现动物存在口臭,那么可能是胃部和口腔存在一定的疾病,或者动物呼吸的气体存在严重的恶臭,那么很可能是肺部存在病变,如排出的粪便存在难闻的气味,可能是大肠有病,如果是体臭,一般是皮肤病、胃肠病和外耳炎等疾病。
1)对动物进行初步诊断。兽医可以采用肉眼观察或一些仪器辅助的方式来检查动物的状态和行为有无异常。在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观察是否需要工具来固定动物,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在观察过程中,兽医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与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详细的观察。判断动物是否出现皮肤溃烂、打喷嚏、流鼻涕等问题。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触诊的方法,用手来感受动物的心跳频率是否异常,或采用听诊器来判断。在进行尿道和食道探诊时,可以利用一些器械,并在诊断过程中要保证动物的状态安静,否则很可能因动物狂躁伤到兽医。
2)经过触诊、观察及常规测量以后,要将一些有用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逐一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症状,在诊断过程中要首先考虑一些常规的疾病或流行的疾病。但要注意的是,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症状的表现也会有所区别,进而对判断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动物的流涕、咳嗽和进食情况、体温变化等,同时动物的年龄和性别也会对诊断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兽医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积累对诊断结果是否准确尤为重要,兽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3)进行区分诊断。兽医需要从动物的身体症状判断出疾病的基本情况。通常情况下,动物的疾病变化都具备一般性的特征规律,但是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很可能有时不太明显,这就需要结合动物的固有症状和功能性症状来进一步利用设备综合诊断。为了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对于局部的症状来说,往往集中在动物的某一个组织或器官上,例如在进食过程中会吐出食物,这就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咽喉或牙齿方面的问题。又如,一些动物出现了行走困难的情况,有可能是脚部或关节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动物的饮食和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中枢进行调节使得动物身体和环境系统之间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下,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局部引发整体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精神萎靡、体温变化、食欲不良。上述症状可以作为一般性的参考依据,很多疾病都可以使动物产生上述特征,例如器官衰竭或水肿等。不同的症状可能对应多种疾病,兽医一定要详细地做好诊断工作。
4)在临床诊断完成的基础上开展流行病学调研工作。在临床调查过程中,主要判断动物的身体发育情况和精神状态及体温呼吸是否异常。流行病学调研主要包括动物的饲养环境、死亡率、发病率、发病经过和饲料管理等过程是否出现异常。通过动物的相关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一般性的症状调查可以迅速缩小疾病的范围。在诊断动物疾病过程中,兽医还需要对疾病科学的划分。
动物的疾病常规来看,可以分为群体发病和个体发病,这2种发病特征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从发病年龄和季节2个角度区分,可以将疾病分为营养代谢病和传染病2个部分。营养代谢并不具备年龄性和季节性,而传染病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季节和年龄较大的动物群体中。从个体差异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体格健壮的动物和体质较弱的动物,体质较弱的动物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一旦染病,病情也相对较为严重。群体性的疾病主要是中毒或营养代谢病,而一些常规的内科病,则主要集中在个体上。从生长差异的角度来区分主要有动物营养不良或毛发粗糙、体格较小等症状。大部分的患病动物都会在发病期间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这需要兽医在诊断过程中重点关注。
在经历上述步骤分析以后,可以对患病动物进行最后确诊,将其确认为一种或多种可疑疾病,主要分为如下3种情况。①根据发病的原因和特点,联系临床症状十分贴近可疑疾病,可以对疾病作出初步的判断。②如果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动物出现了所有可疑疾病的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的病理情况,可以作出初步的确诊。③一些患病动物具备多种可疑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且结合病因和发病机理,可以对该症状作出基本的解释。上述3种状况看似相同,但其结论会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第一种情况可以对疾病直接确诊,第二种情况可以基本确诊,使动物在现有基础上接受初步治疗,而第三种情况如果判断出可疑疾病为多种,那么还需要进一步的判断。
兽医临床诊断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经验,对常规的疾病有着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时跟踪先进的诊断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畜牧养殖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